在菲律宾受训的西南五省的老兵,除了川黔两省略晚,云南和广东出身的第一批老兵已经有一百多人被推荐进入本宁堡和美国参谋学院进行旁听生的进修,有亨利和麦克阿瑟的担保,他们的学业进行的都很顺利。
华夏学生一贯的对待学习的态度,让这些院校的师生都为之动容很多人在很多军事领域的测试成绩都是超过正式的美国军官的!还有现在一直在进行的黄埔军校教官方面的合作,这也是给华夏军队提升学历水平的一种方式,简单地说就是提升格。
要知道现在的美国教官可是从美国国内的各个军校抽调的现役军官组成的,这些教官的工作就是军校生经过第一年的基础教育之后,进行第二年的进阶教育,并且开展更高级别的回炉教育,从黄埔军校开始迁往金陵后,就开始划分出不同阶层的教育体系,也就是保留了初级的陆军军官学校,和中级的各专业学院,以及高级的陆军大学,原来的亚历山大公司派出的老兵,现在主要集中在初级的军官学校,而从美国国内派来的教官则根据其原来所在的不同学院进入中级的专业学院和最后的陆军大学。
机关美国没有给常凯申的国民革命军提供系统的军队建设,但是随着军事教育体系的健全,这些军队的对应体系也会逐渐完善没有直接做的的原因,就是美国毕竟和华夏的制度体系并不是一致的,华夏需要的才是合适的。
比如装甲兵,华夏现在并没有相应的技术与工业,所有的装甲兵器都只能靠买,所以数量上肯定比较少,先进性上也不是很高,同样也无法很快进行战损的维修和补充,所以装甲兵学院的建设对于现在来说就是多余的,只要在陆军大学开设这样一门课程,供民党的将领了解就可以了。
但是对于后勤补给和军法军纪倒是可以设立专门的专业,在后勤指挥学院里安置。此外,还可以开设炮兵学院,进行专门的炮兵指挥人才的培养,因为现在民党装备的100口径以上的重炮也有几百门之多,是时候训练自己的指挥人才了。
尤其是美国现在和民党的合作方式,依旧是以私人公司的名义进行的,这就避免了美国政府身上披着干涉别国内政的的外衣,给予民党各派都是一个很好的印象,也有利于美国和民党未来的进一步合作。
同样,亨利和常凯申的约定里,也包括从黄埔生或者其他军官里选拔优秀人员直接前往美国进修的条件,即使不愿意去美国,亨利也会通过关系,送他们去往英国、法国和德国的军事院校学习。
不管去哪个国家,都是一个了解世界上军事技术和装备发展的机会,有了留学经历的华夏军官,也会在与未来的盟国的合作中得到更多的尊重。
原时空的很多美国和英国军官,视华夏军官为“土包子”,不就是他们大多是在国内接受的军事教育吗?而国内的很多军事教育按照欧美国家的对等级别来说,都属于比较低级的教育,正所谓高学历历来对低学历的蔑视,自然就表现在日常的战役设计、指挥以及兵力部署方面了。
比如第二次远征军入缅作战时的新38师的部队一个团就被盟军派往胡康河谷的深处,陷入了孤军作战的困境,而负责战役指挥的史迪威还没有重视,如果不是接收了美援的远征军战斗力大增,很可能就坚持不到新38师的其他部队增援上来,就全军覆灭了。
如果和史迪威以及东南亚盟军指挥官们同等学历,甚至还是校友、同学,那么盟军指挥官还会那么不负责任的下达类似的命令吗?估计即使下达命令,也会及时安排后续的增援和接应部队,就连美军可以随时呼叫的空中支援也一点都不会少!
这就是军队里边的现实情况。
此外,抗战胜利后的很多黄埔毕业生,都有过官方派遣到国外留学的经历,比如廖耀湘,比如邱清泉,他们后来的升迁都是非常迅速的,两人虽然与杜聿明一样是中将军衔,但两人均为直接管辖部队的军团司令官,指挥的还是同属于民党军队主力的精锐部队,从这一点上看,他们的晋升速度一点也不比杜聿明差,甚至常凯申对他们的倚重还在杜聿明之上。
而邱清泉和廖耀湘都是曾经到国外留学的,而他们在留学期间可是缺少了留在国内的同学们的经历的,也就在晋升方面有所落后留学归来,最多先官复原职,而同时期的同学都已经晋升了。可是到了抗战中后期,他们的职务和军衔都赶上他们的同学了,并且在实际担任的职务上有所超越,最重要的是,常凯申吧他麾下最精锐的部队交给了他们!
比如廖耀湘率领的新一军和新六军,这是在印度训练并且编成的全部美械的部队,在第二次入缅作战中表现极为出色,而第六军回到国内,在雪峰山战役中也是威风凛凛!
比如邱清泉,他在淮海战役的时候指挥的部队,核心是第五军,也是第一次入缅作战的主力,其200师更打出了赫赫威名,铁血昆仑关,浴血东瓜守,都是显示出了华夏军队的强悍。
就连第二次反击缅甸的时候,史迪威都不得不表示出对孙立人和廖耀湘的尊重,这一点可是当时担任远征军副司令长官的郑洞国所没有享受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