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亨利要视察滇缅路的消息,伯恩哈德也通知了龙云。
按照亨利的安排,伯恩哈德知道这是进一步增加公司对云南影响力的机会唐继尧返回昆明后,似乎有些开始倒行逆施的感觉,很多举动、政策都让云南的士绅地主和资本家甚至是军队将领不满,极有可能被手下将领们背叛,万一要真的发生这种情况,公司的合作对象就要更换了,而龙云的为人做事都是值得公司与之合作的最好人选。
不管如何,自家的老板和自家公司的合作伙伴见一见面是没有坏处的。
亨利同意了伯恩哈德的建议,与龙云见面是一件好事。
原时空,龙云这个人的历史评价还是很高的,此人能主政云南十八年,兴建教育、发展工商、稳定社会秩序,对云南的发展立下大功,尤其是抗战期间,不仅出兵抗日,还修筑滇缅公路,为华夏打通了最后一条外部通道,我那年还积极倡导民主,襄助新华夏的建国大业,可谓是功在当代。
而滇军在抗日战场也是屡立功勋,在南京、在台儿庄、在武汉、在南昌、在长沙,都是战功赫赫,解放战争中由曾泽生率领于长春起义,为解放全华夏也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而龙云的表弟、也是后龙云主政云南的卢汉将军,在龙云的影响下参加了云南起义,为华夏的统一立下了大功。
对于这样一个足称传奇的滇军名将,亨利是很感兴趣的。至少,在开发建设云南,以及未来的对日作战,都会有很多共同语言。
此时的龙云已经出任滇东镇守使,接到伯恩哈德的邀请自是很高兴,表示一定按时赴约,见面的地点就定在了自昆明前往广西的路上,即毗邻广西玉林的师宗县,而这里正是龙云滇东镇守使所处的蒙自辖区。这里应当是龙云最方便的地方。
就在伯恩哈和龙云确定下见面的地点的同时,亨利已经视察完亚历山大公司在腊戍经营的防御设施,来到了兴威。兴威是一个不大的市镇,这里原本是明朝的木邦宣慰司辖区,后因中央文官的无视,这里曾叛出华夏,归属缅甸东吁王朝,后再于前朝时恢复了中央统治,但随后又在英国对缅甸的作战中,被英国强占,再次归属缅甸。
这里虽然规模不大、人口不多,但依然处于交通要道,不仅可以直达南坎瑞丽,还可东去滚弄,然后自滚弄如澜沧,并且地处腊戍后方,一旦腊戍被日军袭取,这里就是抵抗日军进攻的第二道防线,之后的南坎和瑞丽基本都是易攻难守的位置,兴威一失,再要据险而守就是芒市和腾冲了,再往后就是保山和其后的怒江天堑云南就将直面日军的淫威。
所以从地理位置和交通来说,亨利要准备做好亚历山大公司和云南地方武装在此苦战、血战的打算。俗话说,未虑胜先虑败,只有这样,才会有周旋的余地。
原时空的历史上,日军在袭取腊戍之后,令民党军进退失据,大量部队被击溃,让日军得以长驱直入,速攻保山,如果不是在惠通桥被赶来的民党援军拼死堵住,也许可以一直进攻到大理,那么后来的华夏远征军还能否二次入缅作战,甚至民党军队还能不能撑到二次入缅都是一个问题。
后世自保山出发的华夏远征军国内部分的军队是兵分两路,一路去龙陵奔芒市,一路是下腾冲趋盈江奔瑞丽,两路大军中进攻龙陵、松山的是前后三批民党军至少九个师十一万多兵力,而日军守卫部队八千多人和后来补充的两千多另一路进攻腾冲的是五个师近八九万人的兵力,而守敌为日军三千多以及后续增援的三千多人。整个收复国土的战役共耗时一百五十余天,民党军共伤亡将士近六万,而毙伤俘日军近两万六千余人。可谓是付出了惨烈的代价。
当然,那是原时空。如果按照亨利现在的设计,也许一样会让华夏军民付出重大代价,但会将战火拒之于国门之外,兵力上的伤亡可能少不了,但民众受到的损失可能少不少的。所谓两害相比取其轻吧。
从战略地形来讲,兴威、南坎、八莫构成了腊戍的侧背,而腊戍则是突前的一点,兴威若失,则腊戍必溃,南坎和瑞丽必失,所以兴威的作用不仅仅是腊戍的大后方一点,还是承接整个滇缅路战略的要点。只要兴威安全,华夏的军队就可以从南坎源源不断地前往腊戍作战,还可以策应退至缅北的英缅军或者入缅作战的民党军,基本保持华夏印度的补给通道空运的消耗可是比陆路要大得多。
如有可能,以腊戍为据点顶住日军进攻,足以牵制大量入缅的日军,使之北进无力,形成密支那腊戍一线的拉锯形式,而华夏则可以付出一定代价,开通子腾冲西进甘拜迪密支那的山路,获得盟军物资上的补给,不仅可以让华夏军队继续在缅甸纠缠日军,甚至一定程度上可以进行小规模反击,同样可以给华夏国内的民党军提供大量的物资,使其战斗力不致衰退太多。
原时空中华夏军队在日军的”打通大陆交通线“战役中大败亏输,其中有一点值得注意的就是,连年的战火和自然灾害让华夏国内粮食歉收,军队如果吃不饱肚子,还怎么打仗?不战败,那简直就是天助了。
所以这条起自印度列多,终点在昆明的公路,所具备的重大战略意义就无需多说了。
前边说过,缅甸北部是高原,西部和东部都是山区,不利于机械化部队的进攻和行军,但是自密支那、八莫和腊戍一线开始,就进入了缅甸中部的平原地带,换句话就是说,这三个点,就是打开缅北和进入华夏的锁匙,华夏军队和英缅军要是守住了这三点,日军就是被动的局面如果三点全失,被动的就是华夏和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