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美军步兵能冲到德军表面防御阵地内部或者100米以内,亨利就可以肯定这一道阵地就会易手!因为负责突击的美军步兵的装备主要是半自动步枪,霰弹枪,手榴弹还有正在试验的突击步枪,当然少不了的战壕扫帚冲锋枪。
因为现在编制下的美军步兵一个班是16个人,装备了2挺轻机枪,4支冲锋枪,2支霰弹枪,4支半自动步枪和2支突击步枪,不过这是根据战斗任务调整后的装备,冲锋枪和霰弹枪都是为攻占堑壕特别补充的,如果不是突击步枪的实战试验还没有完成,美军的步兵班的武器装备将调整成2支精确型半自动步枪,2挺轻机枪和10支突击步枪,这才是亨利理想中的美军步兵班的理想装备状态。
美军对德军的第二道堑壕防御工事的进攻毫无疑问的再次获得了胜利,这一次,上当受骗的德军大多数的士兵还躲在防炮洞里等待着美军的反复炮击,谁也没想到美军的炮火延伸的同时,步兵就冲上来德军的阵地。结果,除了第一道阵地损失的人手外,整整一个师的德军部队被美军堵在了防炮洞和掩体里。
经过短暂的交火,德军师长首先打出了白旗,还能怎么办呢?只能怪美军太狡猾了。
第三道防御阵地上的德军本身的兵力就不足,按照惯例,他们应该得到从前两道阵地撤退的德军的补充,才能形成抵抗能力,但现在前两道阵地的德军不是战死负伤,就是被俘——全军覆没了,而没有足够兵力的德军能在美军的攻击下支持多久呢?后方德军的支援?被美军的远程炮火严密封锁下,有几个德军官兵能冲过这一段2000米的死亡带呢?
阿尔贝被美军轻取,让德军也不得不对美国远征军重视起来。
看得出来,美军的下一个攻击地点就是佩罗纳,德军匆忙之间从预备队中调动了一个军的兵力增援佩罗纳,使那里的兵力达到了2个军10万人。
不过德国人也清楚,现在德军主力都在应对法军的进攻,能派到原本不受重视的美军方向的部队非常有限,而且空军虽然在法国进攻方向占据了优势地位,但这种地位是靠着德军飞行部队集中造成的,一旦分散,这种优势必然失去,再想顺利地屠杀法军士兵就不可能了。
所以,对佩罗纳的增援也不过就是防止佩罗纳防线被美军击破后,德军被美军衔尾追杀。如果不提前安排部队做好新的防御阵地,接应前方部队的撤退,那么德军指挥官也就成了棒槌了。
果然,即使德军迅速增兵也没有改变防御佩罗纳的结局,在摸不清美军进攻的路数之前,强悍如德军,也只能一步步后退,对美军的就进攻时无计可施:没有让德军迂回的余地,没有足够的炮兵支援,没有天上飞机的侦查,没有......这种憋屈的打法,让每一个和美军作战的德军指挥官都很无力。
接到战情通报的鲁登道夫,一看通报就知道这种”猥琐“的打法是谁的手笔,无他,鲁登道夫已经被摧残了好几次了。亨利,只有那个德国后裔的亨利鲍尔默,只有他非常善于使用。
从内心来说,鲁登道夫也很想使用这种作战方法,但是,德国使不起!德国的资源支撑不起这种巨大的消耗!
炸药中最重要的原料是什么?最重要的是硝!德国不产天然硝,必须要进口。战前德国进口的硝的最主要的来源国就是智利,可是一战前英国做出的一个举动,让德国几乎就失去了这个渠道,这个举动就是包销智利的硝石出口,并且因为英国皇家海军在大西洋上的绝对优势,德国战时的硝石进口被完全掐断,迫使德国开始研究从空气中提取氨气的合成氨工艺,一战后期德军的炸药产量中有很大一部分原料使用的是合成氨。
不过由于合成氨工艺存在的各种问题,导致德国的合成氨的产量无法满足军工生产,炸药的产量较战前下降了不少。打仗最怕的是什么?不就是有枪无弹吗?在这种情况下,不仅是开战之初的德军不敢像亨利这样使用炮兵,到了现在战争进行两年多以后,德军只能加一个更字,更不敢像亨利这样可以无限制地使用炮兵来解决绝大部分问题。
不过,像这种方式,对于亨利来说并不是亨利的主要目的,亨利的目的是告诉参战的美军各级军事主官,仗还可以这样打,只要开动脑筋,从地方考虑问题的角度出发,从人的习惯性心理角度考虑,一战这种近乎一边倒的战场就是美军各种战术的试验场!实战的试验场!在这个实验场上,考验的就是各级军官如何应对各种战场上出现的问题,达到战果大,伤亡小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