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城、刺史府中,
曹仁坐在帅案之后,对坐在左右两边的文武官员道:“许昌那边有细作来报,袁绍发十五万大军攻打幽州,刘旭率五万人马前往幽州增援,眼下许昌空虚,正是攻打豫州最好的时机,我有意率领五万大军出征豫州,不知诸位觉得是否可行?”
坐在右手第一位的郭嘉微笑着点点头,趁许昌空虚之时,出兵攻打豫州,就是他向曹仁提出来的建议,早在刘和攻入并州的消息传来之时,他就预料到了现在的结局,并坐好了出兵豫州的计划。
坐在左首第一位置的主薄荀彧断然否决道:“将军,属下以为现在不宜出兵。”
众人闻言都是一愣,这么好的机会,荀彧为何却要阻止出兵攻打豫州?
曹仁疑惑地道:“荀先生,许昌兵力空虚,这么好的良机,先生却为何说不宜出兵?”
荀彧:“将军,主公攻占了荆州之后,虽然拥有南阳第一大郡,辖下却只有不足三十万户人口,而且还是老幼妇孺者居多,主公攻打汉中,已先后征发了十万大军,五万辅兵,荆州各地驻守的正规部队再加上郡兵,也不下十五万士卒。如今的军队与人口的比例已超过极限,将军若是再向豫州大举进攻,不管胜败如何,荆州的百姓不堪重赋,都要起来造反了。”
郭嘉反驳道:“文若此言差矣,刘旭在徐、豫、兖三州屯田已久,在豫州储备了大批的粮草,准备攻打荆州之用。我军若能快速攻入豫州,可就敌之粮,以助军资,对荆州并无太多的负担。”
荀彧讥讽道:“刘旭麾下有二十多万精兵,可他救援并州只带去三万精兵,可见他早就对我军攻打豫州有了防备,你若是以为凭借着五万人马就可以轻松地攻下许昌,岂不是痴人说梦。”
郭嘉:“如此绝佳的良机,不抓住一试,岂不可惜。就算是明公能攻下汉中,夺取了西川,我们与那刘旭之间的实力差距还是会越拉越大。只有趁此良机,配合袁绍一举击败刘旭的势力,明公才有入主中原的机会。”
荀彧:“只怕主公还没入主中原,荆州就先完蛋了。”
郭嘉见说服不了荀彧,就冲曹仁拱手道:“还请将军决断。”
曹仁这时却为难了,荀彧、郭嘉都是智慧过人之辈,如今二人的意见却完全相左,这让他可如何决断。
曹仁想了好一会儿才道:“既然二位先生意见不统一,我派人骑快马前往汉中,向主公请示是否可以出兵攻打豫州?”
郭嘉闻言颇为失望地摇摇头道:“良机稍纵即逝,等明公收到信后再做决断,恐已晚矣。”
曹仁笑道:“先生放心,我立刻下令将人马调往宛城,只等主公那边一有消息,我便立刻率领大军亲征豫州。”
议事结束之后,郭嘉闷闷不乐地骑马回府,从事程昱骑马追上来道:“奉孝,可是在为今天议事的结果而失望?”
郭嘉不满地对程昱道:“仲德今日在议事时,为何一言不发,难道你也不赞成出兵?”
程昱点头道:“是的,奉孝,此时攻打豫州,确是最佳的时机,可惜荆州已不堪重负,若是此时攻打豫州,胜则一切好说,败则有丢失荆州之险。况且,即便是按最好的结果攻下豫州,许昌的小朝庭还可以撤往徐州,以我军的兵力,攻下豫州就是极限。此次若不能一击致敌以死地,等刘旭回归之后,夺回豫州易如反掌。”
郭嘉道:“其实,只要我军能攻下豫州,就可以说服汝南袁术攻打九江,江东孙策也肯定会借机攻打丹阳。一旦形成围攻之势,一举消灭刘旭的势力,是完全有可能实现的。”
程昱闻言眼睛一亮,随即又摇头道:“奉孝的谋划的确是无懈可击,只是还需要有坚强的实力做后盾才能达成,若是主公此刻没有领兵前往汉中,或许还有可能实现奉孝的这个绝佳的计划。”
郭嘉叹息道:“是啊!终究还是实力不足啊。”
二人正说话间,就听见身后有一骑急奔而至,马上的骑士在二人面前停住了战马大声禀报道:“郭军师,程大人,将军让我来通知你们,主公已经领兵攻下了汉中,不日就将搬师回归荆州。”
郭嘉闻言狂喜道:“真是天助明公成就大事也。”
程昱也仰头哈哈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