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五十二章 筹谋粮草(1 / 2)凡瑜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九路大军开过鸭绿江后,只见原本盘踞在江岸东边的高句丽兵马随即退走。

宇文述军最先渡过江水,派人追击敌兵二十余里后才返回,这样做既是为了检查对方有没有在后面布下大军,等待他们刚过江后,立足不稳之时搞个偷袭。也是为了清理出周围的地方,好让后面的军队安全过江。

九路兵马依次过江,重整队列后继续前进了二十里地,找到一个合适的地方后开始安营。

卫玄军内

亚将郭焕正和大将卫玄在一起商讨本军士卒的种种情况,如今粮食短缺是军中头等大事,卫玄想就地筹粮,因此他叫来郭焕,让他去安排人负责此事。

“我们的粮草实在不多了,虽然已经向兵部发过行文,可能否得到补充还是两难,出发前在怀远二镇每个士卒都领了百日粮,可是现在时日未到,现在要粮草兵部能否答应是个未知数。”

“卫大人说的是,可是一路行来,高句丽坚壁清野,各处的百姓也都躲了起来,要想收集粮草,不简单呀!”郭焕叹息一声。

卫玄不置可否的微微颔首,又讲道“吩咐士卒,不许烧杀抢掠,你准备一部分钱财给他们,拿钱向百姓购买,毕竟高句丽的百姓也都是天子的臣民。”

“是”郭焕答应道。

至于为什么将卫玄说高句丽的百姓也是天子的百姓,这是有原因的:一,有这么一句话,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古人具有这种思想:天底下的所有的土地都是皇帝的,人也都是皇帝的。唐高宗也曾经讲过:高句丽的百姓就是他自己的百姓,有一次,一个大臣向他禀告高句丽百姓生活困苦,唐高宗听后说:这都怪我,没有让这些百姓过上好日子。

唐高宗这样说,就是这种思想造成的,在他看来高句丽的百姓就是他的百姓。

二,要从高句丽这个国家的来历说起。高句丽是古时候生活在中国东北的扶余人建立的,他建立之后,陆续的扩大自己势力,比如原先的汉四郡就是被他趁着汉朝衰弱的时候占领了,并从此摆脱了汉朝的控制。

接着又向东往朝鲜半岛扩张,夺取了大片的土地,继承了古朝鲜箕子朝鲜、卫氏朝鲜,这两个都是汉人建立的国家的大部分领土,

高句丽人的构成比较复杂,有许多的民族组成,有扶余人、少量的汉人,少量的三韩人、靺鞨人满族人的祖先等等。可说是中国历史的一部分,所以高句丽的百姓确实是天子的百姓。

至于后世那些棒子一直说什么高句丽是他们国家的,完全是胡扯,高句丽在唐朝灭亡之后,唐朝把高句丽数十万的人都迁徙到内地来了,而那些棒子的祖先是朝鲜半岛的三韩人,高句丽和他们根本就没有什么关系。

……

郭焕回去后,立即召集手下人,开始点将。

郭焕和蔼的看着李康,让李康感觉很不自在,自从他和另一个人进入账内之后,郭焕就一直这种表情大量他俩。

李康沉不住气,向郭焕问道“敢问将军召我二人来此有何事?”

郭焕颔首一下,弯着嘴角说道“你二人可知如今我军陷入了一个困境之中?”

李康和另一人相视一眼,揣摩郭焕的意图。

困境?能有什么困境?李康觉得现在隋军里面的困境多了去了,他也不知郭焕讲的是哪一个困境。士气低迷、粮食短缺、士卒疲敝……一大串的问题。

李康默不作声,等待郭焕自己讲出来。

郭焕见二人不语,无奈的叹一口气,讲道“你二人也应该知道,如今军中的粮食短缺,不少人面有饥色,原来行军的路上,大量卫士偷偷丢弃粮草,我们现在的粮草实在撑不下去了,卫大人下令,要解决粮食的问题,这就是我找你二人过来的原因,你们可有良策?”

李康听后心中默默思量,另一人急切的对郭焕说了一句“将军,向朝廷催粮不就行了吗?”

“难呀!”郭焕晃了晃脑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