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凌启看着,心中不禁感慨万千。灭虏沟大捷,人们欢呼雀跃的情景仍历历在目,不想只隔几日,形势严峻到如此地步。
他顾不上歇息,径直来到总兵府。
张铎正召集下属询问布防落实情况,见林凌启火急火燎赶来,心头不觉一惊。
“林千户,难道绥虏口失守了?”
林凌启见旁边桌上有壶茶,便自斟自饮连喝三杯,才稍有精神。
这几天来,白天守城,晚上调整布局,精神匮乏得很,加上一夜赶路,差不多到身体承受能力的极限。
他坐下来稍喘口气说:“失守倒不至于,但也是一步之遥。安乡伯,能否入内一谈?”
张铎知道林凌启大老远赶来,必有要事,便与他来到一僻静处,屏退旁人,正色说:“林千户,你是不是想从大同城调兵?”
“知我者安乡伯也!”
林凌启笑了笑,对张铎的判断表示赞赏,说:“安乡伯,本官想调八千到一万步兵、三五千骑兵到灭虏口。”
张铎瞠目结舌。
自灭虏沟一战后,各支临时调集的军队纷纷遣返,大同城只留有步兵一万五千余人,骑兵接近八千。按照林凌启的数目,等同于将大同城的主力调走,这个条件无论如何也不敢答应。
“林千户,绥虏口地理位置的确重要,但你也应该知道,大同城的地位更高。如果大同城沦陷,就意味着整个大同镇的沦陷,这样我们无法向朝廷交差。所以,你的要求,恕本帅不能答应。”
林凌启早已猜测到张铎的想法,这个要求换谁都不敢允诺,但他已有应对之策。
“安乡伯,本官知道你的想法。你怕主力部队抽调走后,大同便再无抵御能力。这种担忧不是没道理。
只是你想过没有,即便大同城一兵不动,等到绥虏口被攻破、俺答汗大军包围大同城,你能坚守多久?十天?二十天?”
张铎略有不耐烦:“林千户,本帅以为,我们呈于朝廷的八百里急报,此时应该递到皇上手中,京师援兵很快将抵达大同,与俺答汗展开会战。
我们现在要做的是,竭尽全力坚守。只要多坚守一天,就给援兵多一天的机会。相信胜利依旧是属于我们的。”
林凌启可不对朝廷援兵抱多大希望。
作为内阁首辅的严嵩,国家、民族这种概念单薄,只知道哄朱厚熜开心。他绝不会同意调集明军主力,倾力支援大同。庚戌就是嘴最好的见证。
相反,他会尽量将部队控制在手中,使其长期逗留京城,防止俺答汗由大同往京移动。
可以预料,朱厚熜会赞同严嵩的方案。
他说:“安乡伯,目前绥虏口兵力已不到八千,现在每天伤亡人数接近一千六七,不出三天,绥虏口就会失守。
绥虏口一陷,其它三堡因没有兵力防守,等于三座空城。如今宏赐堡已无一兵一卒,可以这么说,绥虏口一破,俺答汗前锋部队可以在三至五个时常达到大同城,十二个时辰内,大同城将与外界切断联络。
按目前军心士气,以及因为缺乏火药,本官认为,大同城绝坚守不了十天。你算下时间,从现在开始到大同城陷落,应该不会超过半个月光景。
而半个月时间,京师援兵能赶到吗?就算能赶到。那么援兵来多少人呢?他们敢不敢跟敌军展开野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