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在当时,一个普通劳工一年下来,也不过七、八两银子,而妇道人家靠洗洗涮涮、缝缝补补就能拿到这么多钱,在周边引起了轰动。
更轰动的事是,林凌启聘请吴县城非常有名望的方子衡、陆延廷两位老夫子,作为窑工们孩子的私塾先生。
在这个世界里,人们的思想意思根深蒂固,那就是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在他们眼里,无论再多的钱,也比不过功名。士农工商的社会阶层,意味着读书是最有前途的。
但生活在底层的人们,很难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材,能识斗大的一筐子已经算不错了,现在林凌启给他们筑了一个台阶,一个有希望摆脱贫穷、无知、下等的台阶,这让窑工们感激涕零,也让周边的百姓羡慕不已。
丁家庄那些贫穷的邻居,在刘大牛的带领下,加入了窑工队伍。这么一来,窑工连同家属一同达到两百多号人,连林凌发跟张云洁也搬迁到这里。
在短短的时间里,在这片荒凉偏僻的地方,矗立起一座非常大的院落。林凌启把这里分为工作区与生活区,另加一个学堂。白天书声琅琅,晚上欢声笑语,人们一下子过上幸福的生活。
林凌启还挑选窑工中的青年进行巡夜,以防有人来偷窃。因为马桶实在太金贵了,金贵到难以想象的地步。
现在的马桶不再是单一的洁白色,林凌启请来几位画匠,在土胎上描绘图案,如花草树木、山川河流,特别是菊花,更是朵朵绽放。
当新型的马桶出来时,大家傻了眼了。只见马桶质地坚硬、表面光滑、线条流畅,图案清晰。这已经不是方便用的马桶了,这成了艺术品!
闻讯赶来的客户忙不迭地抢购,你出二十两,我出三十两;你出三十两,我出四十两。最后价格竟然哄抬到六十两银子一只马桶。
林凌启偷偷乐了。
当然,什么事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如此火爆的生意,引起吴县另外几个窑厂的眼红,他们购来样品进行仿制,把价格压低,林凌启的生意顿时变得萧条。
看着一炉炉出来的马桶堆积在林凌启新建的仓库里,窑工们变得有些慌张,生怕这么好的日子一下子到了尽头。
蒋绍光这几天急得茶饭不思,嘴角尽是燎泡。他跟林凌启商量,将价格也往下调整,林凌启却不置可否,只是叫他严守U型存水管的机密,其它的事不要操心。
蒋绍光见他犹如稳坐钓鱼台一般,悬到咽喉的心才落后的肚子里。
果不其然,仿制的抽水马桶没有U型存水管,化粪池与上面直通,多用几次后,满屋子都是屎尿味,连人都呆不住了。
那些购买仿制品的人后悔不已,一面找窑厂退货,一面向林凌启购买马桶。那几个进行仿制的窑厂苦不堪言,退回来的马桶堆积如山,吃也吃不得,用也用不得,欲哭无泪啊!
当然,林凌启没有得意忘形,经过这一风波,让他明白,迟早有一天,U型存水管的秘密会被其他窑厂知道的。眼下最重要的是扩大生产,打造品牌,让无数人知道有这么一种马桶,让人们认定这个品牌购买。
于是,在吴县的街头巷尾,流传开一首非常热门的歌谣:今年过节不收礼,不收礼呀不收礼!不收礼呀不收礼!收礼还收菊花牌,菊花牌!
再加上几句旁白:菊花牌马桶,让您尿得更爽快,排得更舒畅!
这歌谣朗朗上口,很快传到苏州府,再扩散到南直隶。无论是田间地头,还是街头巷尾,这歌谣到处传唱着。就连大家闺秀、小家碧玉,对这歌谣也十分熟悉。她们虽然不喜欢如此直白,且带着粗俗的话语,但嘴边会情不自禁的哼唱。
这广告语的效果,远远超出林凌启的预料。现在到这里来的客户,不再是为自己使用而购买,而是一次性买十几二十只,给自己的关系人物送去。
于是,在九月九重阳节来临之前,出现了奇怪的一幕。许多达官贵人、商贾富豪的仆人,拉着一个个洁白无瑕、描金涂绘的马桶,走街串巷去送礼。
这时的窑厂工种已进行细分,有专门打制土胎的,有专门描绘的,有专门烧制的,甚至还有销售团队,到各府各县推销产品。
正当林凌启的马桶事业红红火火发展起来,一场灭顶之灾正悄悄向他靠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