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课时数学有一半人不及格,刘老师气的拍了桌子。可到了下午英语有30人不及格,老师却淡定的和什么都没发生一样。实在是因为不只是煤都二中,而是整个煤都市,绥宁省,甚至东三省,英语都是一个拉分科目。
全班第一张帆89,第二林语寒直接就掉到了67,18名及格的同学有9名都是60分刚刚出头,这也就难怪张帆的英语给王寒的震动如此之大。
等到最后一节课,班主任老师又拿了一张排名表走进教室。这次的名单只有100人,是十三个学校紧急统计出的排名前100的名单。张帆由于政治拉分较多,因此以632的总分排在第二。第一名是奉阳五中的一名学生,636分的总分只比张帆多了4分。
虽然没有考到13校第一,可同学们看张帆的感觉还是高不可攀。有人已经开始在心里暗想,张帆这个成绩,可能已经不满足于青华燕大,转而想去争一争高考状元了吧?
张帆本人对此倒是没什么感觉,他并不是一个成绩至上论的人,而且他也并不在乎自己将来是不是高考状元。他之所以努力学习,一方面是既然有第二次经历高考的机会,自己不想放弃;第二个就是在当下的中国,考入名校对将来的发展实在是太过重要了。
除了以上的原因之外,张帆只想做自己喜欢的事,而不是去争一些虚无缥缈的名头。他正想着,听到班主任关老师在教室门口叫他示意他出来,张帆也就收回思绪,走出了教室。
“张帆,咱们这边说。”关老师将张帆带到平时他们学习小组自习的小屋里,让张帆坐下,这才道:“张帆,我看了看你们学习小组成员的成绩,都很不错啊!最好的宋骥,居然比之前上升了11名。林语寒也是从第十名升到了第五,你是怎么做到的?”
张帆一愣,他没想到这次学习小组内的同学发挥这么稳定。张帆问关老师道:“老师,成绩单能给我看看吗?”
关老师一笑,将手中的成绩单递给张帆。张帆展开一看,这是全班在本校的排名。原本成绩徘徊在20-30多名的小组成员,竟然都有了进步。进步最大的是宋骥,从上次考试的33名进步到了22名。赵海川从原来的25名进步到了19名,而林语寒则直接从第十进步到了第五,仅次于自己,王寒,魏树强和姜汉之后。
张帆简单看了看,将成绩单还给关老师道:“老师,我也是自己琢磨出的学习方法,然后和大家一起试了一试,万幸效果还不错。”
“那......那你能不能把这个方法推广一下呢?”关老师听到张帆果然有独特的学习方法,忙兴奋的问道。如果这种方法能够推广开,今年煤都二中岂不是要考个满堂彩?
张帆可不愿意做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学习方法这种东西说白了就是个外因,真正靠的还是学生自己的努力。张帆这个学习小组的同学之所以成绩能够提升这么快,一方面是因为他们努力,另一方面是因为他们听张帆的话,按照张帆给定的复习路线复习。
可如果一旦推广开就不一样了,正所谓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张帆之前在选人时就考虑过,一定要选那种听话,愿意相信自己的人。否则选来的人一边用着自己的学习方法,一边又对此抱有疑问,万一成绩没有起色,再反而退步了,那这个黑锅岂不是甩到了张帆头上?
张帆没有做背锅侠的打算,他斟酌了一下,说道:“老师,不瞒您说,我这个学习小组,其实也很花费我个人时间对他们进行辅导。所以再扩大的话,恐怕我就力不从心了。不过我有一些好的学习方法可以告诉您,您如果相信的话,可以试着推广一下。”
关老师听到张帆这么说,不免有些失望,但随即她也看开了。一般来讲,好学生很少有愿意把自己的学习方法公布的。就看看王寒,姜汉和魏树强三人,他们三个常年在班级里占据着前三,可这三个人也只在他们之间交流,很少与其他同学分享学习方法。
想到这关老师点了点头道:“那这样吧,你的学习小组还维持不变,有时间的话也给其他同学讲讲学习方法,你看怎么样?”
“好!”张帆点头,心里却想,没有旁人的督促,光靠自己可坚持不下来。就单单背公式这一项,学习小组前前后后就搞了将近一个月。在高三,又有几个人能拿出一个月的时间来押宝一个不知有没有用的学习方法?想到这,张帆脸上露出微笑。他知道从这一刻开始,学习小组的成绩将走上快车道,最终将原有的中等生远远的甩在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