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三章 恩德炉改造(2 / 2)晚雪中原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那时人也不是不重视文化,而是在他们眼里,进国企大厂当工人,是一件非常光荣的事。

当工人是为国家当的,是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国家,为祖国早日实现四化添砖加瓦。那时候你出去说你是一名工人,绝不是一件丢脸的事,在大学教授面前一样平起平坐,不像后世,相亲搞对象,女方一听说你是工人就面色不善了。

镇托儿所的很多教拼音算数的老师自己连中专文凭都没有呢。

陆然没兴趣多看一眼关于那些几加几等于几的问题,反倒是觉得他手上那张A4纸上的文件内容,有点意思。

那是一份厂里关于恩德粉煤气化技术的提案,当时的厂长王吉勤希望将这一项目上马。

恩德炉就是粉煤沸腾床高气化炉,最早从德国温克勒技术上对温克勒炉改造而来,随后由抚顺恩德机械公司引进技术并改进,所以就叫恩德炉,和厂里现在使用的工艺相比,恩德炉的煤气化率更高,能极大提高生产效率和产气率,煤源要求更低来源且广泛,能大大降低生产成本。

而且恩德炉煤制气过程中的冷却水循环使用,不外流,产生的废水和焦油等污染物少,煤渣可作煤渣砖或作为烧结配料,能够循环利用,还符合上头提出的环保要求。

总之说白了,就是一项很牛-逼的技术,对当时的常杉化厂有百利而无一害,但是陆然印象里,这项技术要直到零三年,时任厂长王吉勤离任后,才终于成功上马。

这中间到底经历了什么?手上这份报告就是对当时情形的记述。

原来当时,在厂长王吉勤提出这个项目后,厂里的几位车间主任和技术骨干,纷纷开始投入了对恩德炉改造技术的研究,那时厂里人大多数是技术出身,又爱岗敬业敢想敢干,仅用了两周时间,就找出了十四条相关的技术障碍。

既然有了障碍就得研究解决,于是这些位可敬的车间主任和技术骨干,纷纷开始了疯狂的研究和实验,就差每天吃住在车间,带着那些个他们教出来的徒弟们,天天加班到深夜,就为了能多攻克一条障碍是一条。

那时候根本也没有什么加班费一说,几位主任却都憋着劲儿,比着赛般的下功夫,就想着能第一个想出解决办法,好为厂子增进技术水平,同时证明自己才是真正的技术牛,力压其他几位老伙计一头。

这就苦了跟着他们的那些徒弟们,陆振斌当年也跟着师傅马德全一起参加过恩德炉改造项目,他是大学生,师傅们也指望着他们这批入厂大学生脑子活,多提出几条好建议。

那时候的师徒关系,能顶半个父子,师傅说要干,做徒弟的哪敢有一个不字。

这情景放到后世几乎是不能想象的,能提早下班绝对不晚走一秒,没有加班费,谁肯给你干?

然而,集合了全厂的精英之力,每天每夜的埋头苦干,所有人翘首以盼上马的恩德炉气改项目,最后却夭折了,这让参与了过程的所有人都十分沮丧。

三个重大难关始终攻克不了,提出了无数条解决方案,每一条都进行了反复实验,结果却是一个接一个均以失败告终。

不是这些人工作能力不行,也不是他们不认真,但是奈何,九六年人眼光思路的局限性就在那里。

在后世,任何一个稍微了解过恩德炉改造这一课题的技术工人,都能就这几个问题提出好几条优秀的解决方案出来。

这就好比一道数学题,整个社会的数学精英们都在纷纷试图解开这道题目,然而以当时社会的解题方法思路,这道题却是根本无法解出的。

可是过了一两个世纪以后,随着解题方法思路增多,原本在人们看来这道无比困难的题目,却突然不攻自破了,人们惊奇的发现,原来这道题目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

等到零三年恩德炉改造项目成功,九六年曾经参与过这一项目,目前已经离休的老造气车间主任马德全回到改造现场,在得知解决办法竟如此简单以后,先是狠狠地一拍大腿,接着就是一阵老泪纵横。

“这六年我们多走了多少弯路啊……”

说巧不巧的,陆然在大学期间,就接触过恩德炉改造项目的实验,还一丝不苟的写了份三千字的实验报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