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女儿国》全国上映(2 / 2)世间行乐亦如此
书里说女儿国国王“眉如翠羽,肌似羊脂,脸衬桃花瓣,鬟堆金凤丝”,文字终究抽象,没点审美和想象力还真领略不到。
但是电影就不一样了,尤其是以生动形象画面呈现出来的电影时,那就更不一样了。
此刻,朱琳用她的容貌、气质和演技,将书中的描述具象化,赋予了这位女王鲜活的生命。
她那端庄中不失柔媚的仪态,那看向唐僧时含情脉脉又带着君王威仪的眼神,那清脆悦耳又带着一丝哀怨的台词……
“老天爷……这也太美了!”
不知是谁低声惊叹了一句,道出了所有观众的心声。
“这就是女王?比画上的仙女还好看!”
“朱琳……她咋能这么好看呢?”
“难道这就是《牧马人》里的李秀芝!”
短暂的寂静后,是压抑不住的低声赞叹。
朱琳的亮相,以其超越时代和文字描述的美丽,瞬间征服了全场观众。
剧情继续发展。
女王对御弟哥哥一见倾心,大胆示爱。她带着他游览御花园,借景抒情:“御弟哥哥,你看这鸳鸯双栖蝶双飞,满园春色惹人醉……悄悄问圣僧,女儿美不美?”
那份炽热而真挚的情感,透过银幕,强烈地感染着每一位观众。
而唐僧,面对这位集美貌、权力与深情于一身的女子,显然也并非铁石心肠。
电影细腻地刻画了他内心的挣扎与动摇,那片刻的恍惚与眼底一闪而过的情愫,被唐国墙演绎得恰到好处。
看到这里,观众们非但没有像原著读者可能持有的“圣僧必须坚定”的想法,反而觉得无比真实,甚至暗暗希望唐僧能留下。
“这哪个男人顶得住啊?”
“要我我也心动……”
“这唐僧,也算是个真性情了,不动心才怪呢!”
“都到了这个份上了,还取个屁的经!”
台下响起阵阵理解的、善意的低语和轻笑。
电影对人性的刻画,让这个古老的故事变得更加可信和动人。
然而,故事的结局早已注定。
在经历了痛苦的内心挣扎后,唐僧最终还是选择了肩负的取经使命。
而女王,在极度痛苦和失望之后,展现出了惊人的气度与坚韧。
她没有怨恨,没有强留,而是在那个月色朦胧的夜晚,选择了放手,选择靠自己承担起女儿国的未来。
当她站在城楼上,目送唐僧师徒的身影消失在远方,镜头定格在她那充满悲伤、失落,却又带着一丝释然和决绝的脸上时,整个影院被一种深深的唏嘘和感动所笼罩。
许多女性观众忍不住掏出小手帕擦拭眼角。男性观众也沉默着,内心被这种爱而不得却又成就大义的悲剧美所震撼。
灯光亮起,电影结束。观众们却仿佛还沉浸在那个充满遗憾又无比壮美的爱情故事里,久久没有起身。
“太好看了!没想到《西游记》里还能拍出这么感人的故事!”
“朱琳演得真好,那眼神,看得人心都碎了。”
“以前光看猴子打妖怪了,没想到女儿国这段这么精彩!”
“这才是真正的爱情啊,成全比占有更伟大……”
人们一边随着人流缓缓走出影院,一边热烈地议论着,脸上带着满足、感动和意犹未尽的表情。
同样的情景,在这个周末,在全国各大城市的电影院门前和内部,不断上演着。
在上海,电影院门口排起了见首不见尾的长龙。
在广州,粤语区的观众们也沉醉于这个跨越语言障碍的东方爱情故事。
在成都,峨眉厂的大本营,更是万人空巷,一票难求。
在西安、在武汉、在沈阳……《女儿国》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精美的制作、尤其是朱琳深入人心表演,以及“中国首位国际影后”、“金狮奖影片”的光环,引发了现象级的观影热潮。
报纸上开始出现“《女儿国》票房火爆,创下纪录”的报道。
街头巷尾,人们茶余饭后谈论的话题,也总离不开那个美丽的女儿国国王和那段令人唏嘘的爱情。
朱琳的海报和剧照,成为了无数年轻人珍藏的贴画。
一股由《女儿国》带来的电影风暴,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席卷全国。
它不仅赢得了荣誉,更真正地走入了亿万中国观众的心里,成为了一个时代的文化记忆。
峨眉厂和陈屿的名字,也随着这部电影的成功,响彻了大江南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