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18章 小胖子(1 / 2)世间行乐亦如此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香港,九龙清水湾220号。

这里不仅仅是一个办公地点,而是一个功能齐全、自给自足的现代化电影制片厂,从摄影棚到员工宿舍,可谓应有尽有。

这种形态跟内地的制片厂很像,即所谓的“片场制度”。

也正因为如此,邵氏统治香港影坛三十年,一度被誉为“东方好莱坞”。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被誉为好莱坞并不等于真的是好莱坞,经过这么多年发展,整个邵氏电影暮气沉沉的,但要是有人侵犯了邵氏的利益,抢了邵氏的人,六叔也不是那么好说话的。

办公楼第二层,一间狭小的办公室内,方逸华坐在办公桌前,整个明显有些头疼。

在她面前放着的,是狄龙的经济合同,上面写满了条条框框,还有违约金数额。

就在上个礼拜,方逸华收到一个最坏的消息,那就是旗下的艺人狄龙竟然在完全不知会公司的情况下,连个招呼都不打,直接跑到大陆去拍戏......

可能有些人会问,不就是拍一部戏而已,有什么大不了的?

在香港,别说是演员之间互相串场,就算是导演之间互相串也很常见啊。

比如新艺城的处女作《滑稽时代》就是找嘉禾的人拍的,嘉禾也可以挖新艺城的人来拍,长城的人可以求邵氏,邵氏的也可以去长城。

唯一的区别是,有时候这些串场是大张旗鼓,有时候是偷偷摸摸,比如《滑稽时代》这部戏就是一个叫吴尚飞的人拍的,后来嘉禾越看越觉得不对劲,一查才发现原来是自己人(吴宇森),但人家也没计较,毕竟都在同一个行业混的,抬头不见低头见,关系闹僵了对谁都没好处。

公司层面是这样,这些导演演员私底下那就更好了,动不动就一起吃饭,完全看不出双方处于敌对关系。

但是这一次狄龙的事,性质就大为不同了,因为他去的是大陆。

之前提过,在1994年之前,港片最重要的市场不是别的,而是台湾,之后才是东南亚和本地。

因为那时候台湾电影业不太行,尤其是国语片,无论数量和质量都完全比不上香港。

或许是校长晚年想明白了很多事,觉得肥水不流外人田,索性就把这块市场留给港片,政策那叫一个优惠。

不但大幅降低准入门槛,还给钱给政策,结果没出几年台湾就成了香港第一市场。

也正因为如此,但凡制片厂想要在香港立足的,首先就不能得罪台湾那边,而台湾那边的要求也很简单,那就是必须跟大陆划清界限。

就算以工作人员身份加入都不行,更别提像狄龙这样,直接过去当男一号的了,这件事可是让方逸华气得不行。

要是这件事最后被完全捅出来,那邵氏的麻烦可就大了,虽然说邵氏家大业大,六叔也跟校长之子关系不错,可要是因为一个狄龙去动用这种层面的关系,那还是不行的。

一句话,一个狄龙,值不了这个价。

现在方逸华脑子里盘旋着几个问题,让她根本理不清头绪。

狄龙在大陆的联络人是谁?

这件事背后有没有政治因素?

最重要的是,如何以最小的代价,最快地扑灭这场火,并且杀一儆百,让公司里其他有同样心思的演员彻底断了念头?

联络人好说,她稍微打听就知道答案,狄龙去了峨眉电影制片厂,参与了一个叫《神州第一刀》的项目。

这项目的导演和演员都不出名,方逸华不认识,也没人认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