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81章 眼光长远些(2 / 2)世间行乐亦如此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狄龙愣了一下,随即脸上露出了由衷的、略带不好意思的笑容。

他接过笔,认真地在那粗糙的纸页上签下自己的名字。

见状,韩三坪和陈屿在一旁尽力维持着秩序,但效果甚微,人群越围越紧,气氛热烈得几乎要沸腾起来,直到陈德有赶过来,几人才算解困。

“都围在这里做什么?不用工作了?!像什么样子!”

众人回头一看,却见陈德有就站在后面,面色严肃。

沸腾的人群瞬间像是被破了一盆冷水,喧嚣也迅速停止,职工们虽然不想走,但面对陈德有的威严,还是快速散开。

陈德有换了张脸,快步上前笑着道:“狄龙先生,陶女士,欢迎欢迎!工人们太热情了,没吓着你们吧?”

“没有没有,大家太热情了,我很感动,真的。”

他说的是真心话。

这番意外的欢迎仪式,瞬间冲淡心中的担忧,也驱散了心里的忐忑。

之后的流程很简单,无非是走走看看,最后开会。

会议室里,双方分宾主落座。

简单的寒暄和介绍后,气氛逐渐变得正式起来。

茶水在搪瓷杯里冒着热气,所有人都知道,接下来要谈的才是核心。

狄龙整理来一下思绪,语气诚恳:“陈厂长,韩主任,陈同志,非常感谢各位的盛情。不瞒各位,我这次来,主要是抱着考察和学习的心态。傅奇先生跟我介绍了这个项目,剧本我也仔细拜读了,非常出色,谭嗣同这个角色也让我非常动心。

但是,是否接下这个角色,我还没有最终决定。

毕竟,这涉及到很多具体的现实问题。

我希望能够更全面地了解贵厂的情况,以及这个项目的具体规划和……前景。”

他的话说的很委婉,但在场的人都明白,现实和前景是一回事。

人家是来赚钱的,不是来做慈善或者完成任务的。

陈德有看了一眼陈屿,示意让他来说,陈屿深吸一口气,站了起来。

他没拿稿子,而是当着众人的面,侃侃而谈:

“狄龙先生,陶女士,首先请允许我再次代表峨眉厂,对您的到来表示最热烈的欢迎。

关于《神州第一刀》这个项目,它的立项是基于两点考虑。

第一,是时代的需求。如今国家百废待兴,人民不仅需要物质生活的改善,同样需要精神食粮,需要能够振奋民族精神、回顾历史、展望未来的优秀文艺作品。

谭嗣同先生为代表的维新志士,他们那种为救国图强而勇于变革、不惜牺牲的精神,正是我们这个时代所需要弘扬的。”

第二,也是合作的趋势。

正如您所知,香港与内地的电影合作已经开启了新的篇章。

由中原电影公司牵头,与内地合拍的《少林寺》项目已经启动。

这证明了我们双方在电影创作上有着广阔的合作空间和共同的愿景。

我们峨眉厂也希望借此东风,打造出我们自己的、具有历史厚重感和艺术感染力的精品力作。

《神州第一刀》,就是我们的回答。”

听到《少林寺》已经启动,狄龙的眼中闪过一丝光芒。

他是知道这个项目的,傅奇也曾提过。

这确实是一个积极的信号,表明内地确实正在以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传达出相当积极的信号。

但是狄龙作为演员,当然也有自己的考虑,他不得不说出来。

“诸位的魄力和才干让人佩服。”狄龙斟酌片刻,继续道:“能参与这样一部具有时代意义的作品,是任何一个有追求的演员的荣幸。

不过,我也有一些实际的考虑。比如,这部电影……是作为合拍片来运作的吗?毕竟这涉及到影片未来的发行范围和……影响力。”

对狄龙来说,影响力差不多就等于收益,名和利,自己总要占一样吧。

这一次陈屿没说,倒是韩三坪接过话头:“目前来说,《神州第一刀》是我们峨眉厂的重点立项项目,但……暂时还没有列入与香港方面的合拍计划。所以,理论上,它首先是为了满足国内放映需要的任务片。”

不是合拍片?

狄龙心里一沉,眉头也皱起来。

不是合拍,这就意味着这部电影很有可能无法在香港影院上映。这对于一个香港演员来说,如果不能在本土上映,不仅会少赚很多钱,也没法提升自己的名气,基本上没什么收益。

他冒这么大风险,如果最终拍的只是一部注定徒劳的电影,还有可能被封杀,那代价确实太大了。

他犹豫起来,会议室一时间也凝滞。陈德有和韩三坪交换了一个眼神,他们都明白狄龙的顾虑。

眼下来说,但这确实是现阶段难以逾越的障碍。

但就在这时,那个年轻的声音再次响起,:

“狄龙先生,您说的很对,合拍与否确实影响发行。

但是,我们的目光,为什么一定要局限在香港一地呢?”

(感谢大家投的月票恶化推荐票,收藏终于破千,略尬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