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62章 评审会(2 / 2)世间行乐亦如此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对啊,”另一人补充,“而且手法上,也太……太文艺了。

节奏慢吞吞的,老百姓下班累了一天,进电影院是想看个热闹,看个痛快,这种哭哭啼啼、磨磨唧唧的片子,他们能坐得住吗?”

质疑声开始增多,并且变得具体起来。

从思想导向到艺术风格,再到市场接受度,几乎全盘受到了挑战。

韩三坪的心一点点沉下去。

他预想过有阻力,但没想到阻力会这么大,这么直接,而且听起来似乎……很有市场。

他急得额头冒汗,想插话辩解,但又知道这里没他说话的份,只能干着急,不停地搓着手。

那位女同志显然不服气,反驳道:

“王科长,李处长,我觉得你们太片面了!这部电影里的爱情是脱离了低级趣味的!

是建立在共同劳动、相互扶持基础上的革命爱情!它怎么就格局小了?

它最后升华到了对祖国、对土地的热爱,这格局还小吗?

至于票房,群众需要引导,需要提高审美,不能老是打打杀杀、嘻嘻哈哈那一套!”

“引导?拿什么引导?拿这种有争议、有风险的东西引导?”王科长寸步不让,“别忘了前几年的教训!文艺战线上的风向,一丝一毫都不能偏!”

“这怎么就叫偏了?改革开放了,思想就不能解放一点?电影就不能有点人情味?”

“解放不等于放纵!人情味不等于放弃原则!”

两拨人各执一词,争论渐渐激烈起来。

支持者认为《牧马人》是大胆的创新,是文艺复苏的曙光;

反对者则认为其思想暧昧,风格冒险,市场前景堪忧。

还有一部分中间派,觉得片子确实拍得好,但风险也是实实在在的,持谨慎观望态度,不愿轻易表态。

放映室里烟雾缭绕,争论声此起彼伏。

韩三坪站在一旁,如同被架在火上烤,心情也从最初的兴奋、到后来的紧张,变成了现在的冰凉和一丝愤懑。

他妈的!他心里暗骂。

这帮坐办公室的老爷子!懂个屁的电影!

这么好的片子,在他们眼里就成了有风险、有争议?

老子们在草原上吃沙喝风、拼命拍出来的东西,就换来一句“感伤主义”、“格局小”?

他尤其不服气那个关于“比不上外国爱情片”的潜台词。

平心而论,他韩三坪没多少艺术细胞,也不太懂导演的门道,但他有最基本的审美和直觉!

《牧马人》里那种真挚、朴素、历经磨难而不悔的情感,那种家国情怀的升华,他敢拍着胸脯说,完全不比任何外国电影差!

甚至更加厚重,更加符合中国人的情感逻辑!

这是改革开放后第一部真正意义上探讨人性的爱情电影啊!

它的象征意义和艺术价值,难道这些审片员们都瞎了吗?

看不到?

然而,他的愤怒和委屈毫无用处。

这里的规则不是由艺术质量单一决定的,它牵扯到太多因素:过去的阴影、现时的风向、市场的预判、以及根深蒂固的审查思维。

争论持续了将近半小时,谁也说服不了谁。

这时,一位一直沉默着、坐在主位上的老者清了清嗓子。

他年纪看起来最大,穿着朴素的中山装,头发梳得一丝不苟,目光平静却有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他一开口,所有的争论都停了下来。

显然,他是这里真正能拍板的人。

“好了,都不要争了。”老领导的声音不高,但很清晰,“片子,我看过了。这片子艺术上是有追求的。题材也确实比较……新颖。”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韩三坪,似乎能看透他内心的焦急和不满。

“说它有问题,上纲上线,不合适。”老领导缓缓道,

“但同志们的一些担忧,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这种纯粹聚焦个人情感和命运反思的题材,在我们过去的电影里的确比较少见。

观众接受度如何,市场反应如何,确实存在不确定性。”

韩三坪的心又提了起来,这话听着像是要各打五十大板,然后……和稀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