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大功告成(1 / 2)世间行乐亦如此
陈屿秀了一手,然后,陈老师就正式出道了。
凭着这一手漂亮的摄影技术,总算是把剧组从天塌地陷的危机里给拽出来。
陆晓雅紧锁好几天的眉头,总算舒展了些,看着监视器里陈屿掌镜拍出来的画面,光影构图、运动节奏,竟然完全不比老刘差。
她心里那块大石头,“咕咚”一声,总算落了地。
她拍了拍陈屿的肩膀,没多说啥,眼神里的感激和惊喜却是藏不住的。
“陈老师,接下来这段日子,可就真指着你了!”
韩三坪也凑过来,绕着陈屿和他手里那台宝贝摄影机转了两圈,咂咂嘴:
“行啊你小子,深藏不露!以前真没看出来,你这拿笔杆子的手,摆弄起这铁疙瘩也挺像那么回事儿!得,这回算是救了场了!”
他嗓门大,这一嚷嚷,整个剧组的人都听着,看陈屿的眼神立马从之前的怀疑变成了佩服和依赖。
陈屿,现在得尊称一声“陈老师”了,倒有点不好意思。
“陆导,老哥,你们可别捧杀我。我就是以前瞎琢磨过,基本功还没丢尽。顶过这一段,等刘师傅身体好了,我还得回去写我的本子。”
话是这么说,可机器一上手,陈屿整个人气质都变了。
平时那个有点书卷气、偶尔还带点蔫儿坏的编剧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眼神专注、手势沉稳、时不时猫着腰寻找角度的专业摄影师。
他得心应手地指挥着灯光和场务,调整机位,那架势,活脱脱就是个老手。
有了陈老师这根“定海神针”,剧组总算又能拧成一股绳,顶着草原上越来越凛冽的寒风,争分夺秒地赶进度。
天上的云层越来越厚,颜色也越来越沉,老牧民们都说,看这架势,一场大雪是跑不了了,搞不好还是场白毛风。
时间,真的不等人了。
接下来的戏,是重中之重,是《牧马人》里情感浓度极高的几场:
许灵均即将远赴BJ见那位从未谋面、已是亿万富翁的父亲,行前夜与妻子李秀芝的炕头夜话;
以及第二天清晨,李秀芝带着儿子清清,坐上郭口扁子(牛犇饰演)的马车,一路送丈夫到小镇车站告别。
这两场戏看似简单,但是表演难度不低,尤其对朱琳这样的新人来讲。
拍摄地点移到了附近一个有破旧车站的小镇。
消息不知怎么传开了,说“拍电影的要来”,这下可好,十里八乡的牧民们骑着马、赶着勒勒车,扶老携幼地来看热闹,把个小小的临时片场围得里三层外三层,比过年赶集还热闹。
工作人员还得不时维持秩序,生怕穿帮。
陆晓雅导演压力巨大。
这场送别戏,情感层次太复杂了。
表面是寻常离别,内里却暗流汹涌。
许灵均前途未卜,面对的是财富和资本主义世界的巨大诱惑;
李秀芝嘴上说着最懂事、最坚强的话,“我把心都给你了,我相信你”,“你一定会回来的”,可心里那点担忧、害怕、不舍,得丝丝缕缕地渗出来,不能多,不能少,多了就矫情,少了就没味。
最后追车那一下,更是情感的总爆发,要赚足观众的眼泪。
开拍前,陆晓雅把朱琳和朱时茂叫到一边,细细地说戏:
“朱琳,秀芝这时候强撑着呢。她得让丈夫放心走,所以笑要真话要暖。
但她心里是虚的,那美国爸爸是什么人?那是能买下整个牧场的大资本家!
灵均这一去,还是那个她熟悉的‘老右’、‘教书先生’吗?还能回到这土坯房里来吗?
这种不确定,你得让它从眼神底下透出来,尤其最后车开动那一刻,绷不住的那一下,是本能,是真情。”
朱琳穿着那件旧棉袄,围着红头巾,认真听着,不时点头。
她压力不小,这场戏对她这个新人来说,挑战极大。
“开始!”陆晓雅一声令下。
陈屿稳稳地掌着机子。
镜头先是对准了郭口扁子那辆破旧的马车。
这会阳光还没出来,天边只是隐隐泛白,马车上坐着一家三口。
牛犇老师不愧是老戏骨,把郭口扁子那股子热心肠、又爱开玩笑的劲儿演得活灵活现,他逗弄着清清,说着俏皮话,试图冲淡离别的愁绪:
“清清,你爸这下就要远走高飞了,要跟你爷爷去外国呢!”
“我爸爸不到外国去!”
“为什么不去呢?到了外国可以整天吃包饺子啊~”
“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