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什么叫演技(1 / 2)世间行乐亦如此
“我叫陈屿,只是一个返城小知青,但是我最近很痛苦,觉得找不到人生的意义。”
面对镜头,面对眼前这堆穿中山装的中年男人,陈屿酝酿已久的眼泪终于派上用场。
此时他眼眶红红的,还有泪珠儿打着转,那委屈别提了。
就算几年后的陈晓旭见了也要汗颜。
见领导们都围上来,小陈同志这才开始擦眼泪,然后诉苦道:
“前几年我们响应号召,积极上山下乡,跟乡亲们一起劳动,一起收麦子割稻子,一起放牛犁地收苞米。
农村的生活让我深感惭愧,我这才知道原来乡亲们过得这么苦,很多地方甚至一年到头都吃不上一次肉,尝不到一点油。
那时候我就在想,为什么我们都这么勤劳,还是过着这么艰苦的生活,知青们苦,乡亲们更苦。
后来我想明白了,我们之所以过得苦,是因为我们太落后,没有工业基础,东西卖不出去,也提供不了那么多就业岗位。
这是事实,谁都没法否认的事实,于是我们上山下乡成了知青,一边劳动,一边学习,期盼着有朝一日能成长起来。
我们为了理想,为了心中崇高的信仰,哪怕一天劳动十几个小时也没后悔过,因为我们觉得那是值得的,我们相信未来。
在农村,我们奉献了自己的青春、热血和全部,我们无怨无悔,我们以此为荣,我们跟乡亲们成了一家,宛如亲人一般。
老三届,新五届,后五届,我们所有人都是这么过来的,我们挥洒最炽热的青春。
我天真地以为我们做对了,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我以为我们会被尊重,我们会被人记得,可是到最后才发现,我还是太天真了......”
说完,陈屿微微停顿了一下,再稍微侧身,将自己的身影更多地暴露在照相机下。
此刻那黑亮的镜头正对着自己,虽然没闪光,但是一阵咔咔声响起,早把自己给拍进去了。
“这......”
说话的男人叫赵新成,年纪不大,职位不小,五十不到就已经做到市委。自从知道中青报这篇文章是一位成都本地知青写的后,赵新成立即就行动起来,带着人就朝川大这边赶。
这可是中青报重点关注的年轻作者,在全国范围内掀起浪潮的年轻人,竟然是成都滴。
这一次除了自己,还有市里其他领导班子,连团委和其他报社也派人来了。
尽管这篇文章不算什么雄文,但却精准切中当下思潮,有十分积极的现实意义,在1979这个当头,重要性不言而喻。
本以为能写出这种文章的应该是个教授或者老师,没想到连学生都不是,竟是个图书馆临时管理员?
赵新成深吸一口气,对图书馆管理员这个职位又敬畏三分。
“小同志你别哭,好好说,慢慢说,你受了委屈,我一定不会坐视不管!”
赵新成说完,其他领导也连连点头,大有要主持公道的架势。
当然,事情到了这一步,不主持公道也不行,那么多人看着呢。
但陈屿鸡贼似的摇摇头:“不,我不委屈~”
“你不委屈?”这回换赵新成纳闷了。
“我不委屈,因为我好歹还有个工作,真正委屈的是跟我一样的,千千万万的知青们。”
嘶~
周珊只听了一句就觉得不太妙,这家伙没说自己,反而提起千万知青,这就不是小事情了。
眼前的老领导也严肃起来,猜到这事恐怕没那么简单。
陈屿不受影响,继续说道:
“他们明明那么好,那么崇高和优秀,他们为了理想和信仰,吃了那么多苦,有些还永远回不来了。
他们付出那么多,做了那么多,到头来得到什么了?
没有,他们什么都没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