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返城(2 / 2)世间行乐亦如此
..................
凌晨五点半,陈屿终于赶到火车站,老旧的站台上,密密麻麻都是人。
除了一部分是赶集卖蘑菇的村民,剩下的大多是返城知青。
检了票,登上车,陈屿很快找到自己的座位,一阵轰鸣声后,火车终于开动。
细密的雨点不断落下,淅淅沥沥打在车窗上。
视野逐渐模糊,小镇逐渐远去,这无疑触动了知青们的回忆。
有些知青哭了,也有些知青笑了。
不过这并没有持续太久,约莫半个小时后,当火车走出小镇,车上的氛围顿时欢快起来。
果然,人还是要往前看才行。
知青们说说笑笑,脸上无不洋溢着久违的笑容。
这不难理解,这里面最老的知青已经下乡十年,最年轻的也有三四年。
老三届新五届一下全到齐了。
一想到又能回到城里当城里人,又能享受到啤酒豆浆和汽水,又能跟朋友们吃吃喝喝一起跳舞,那种洋溢在心底的满足根本无法掩饰。
这才是一个城里人该过的生活,知青们只是回到自己本来的位置上去。
“太好了!终于能回去了!这地方我是一天都待不下去了。”
“我这辈子不想再看到锄头,也不想看到扁担。”
“对了,你爸妈怎么安排的,是去顶他们的班么?”
“我大概回去顶我爸,他工龄都够了,顶了才能娶媳妇。”
“不管那么多,总之先回去再说,好久没去电影院了,我要看个够!”
“在小杨村我们抓泥鳅,你们猜我们刨出来什么了,是古墓!”
“害,你这算什么,我们还遇到有人在玉米地做那事呢。”
“老刘才最惨,高大了人家独子,敢走就是流氓罪,没办法不得不留下。”
“........”
知青们七嘴八舌,回味着往昔,畅想着未来,期间还夹杂着一两个段子,整个车厢充满了快活的气息。
然而在车厢前面的角落里,一个女知青却有些不正常。
她看上去约莫二十几岁,穿着身旧衣服,头发简单扎起,此时的她并没有融入这欢快的氛围里,反而显得有些另类。
她半蹲在地上,一手捂着肚子,额头上冷汗直冒。
或许因为太过痛苦,她整个人坚持不住,最后还是一屁股坐在地上。
最让陈屿纳闷的是,尽管她已经很痛苦,但周围的人就像没看见一样,都尽量避开,与之保持距离。
女知青仿佛也觉察到众人的态度,也没向任何人求助,只是默默忍受。
“她这是怎么了?”
陈屿不解,问了下同行的知青。
毕竟自己后世穿过来的,对这个年代很多事不太了解,尤其是一些细节。
按理来说,在这个还算淳朴的年代,发生这种不应该啊。
闻言,那知青摇摇头,叹息一声道,
“还能怎么,刚大过呗~”
“.......”
见陈屿有些不敢相信,那知青又是一笑,继续解释道,
“她在我们隔壁大队插队的,本来都已经坏了,哪想到遇到返城......”
陈屿微微一怔,瞬间明白这是怎么回事。
他走上前去,轻轻拍了拍女知青肩膀,指了指自己的座位,“你坐那去。”
女知青也是一愣,本来想拒绝,但是犹豫片刻后还是点点头,支撑着身体走过去,坐在陈屿的座位上。
陈屿给她倒了水,又分给她两颗鸡蛋,然后拿了行李去过道。
尽管其他人投来好奇的目光,还有人窃窃私语,说什么的都有,不过陈屿压根不在乎。
要是在后世,就算陈屿有一百个胆子也不敢这样,万一遇到杨学姐可咋办?
到时候直接喜提三连套餐,想想也划不来啊。
但是这是在1979,一个还算淳朴的年代,这时候的人没那么多心思,也不必那么多讲究。
遇人急难,能帮则帮,这是老周常说的一句话。
火车继续行进,穿越崇山峻岭。
一路无言。
晚上十点半左右,又是一阵汽笛声响起,火车的速度也逐渐慢下来。
眼前的田野上,一栋栋陈旧的楼房开始出现,昏黄的路灯照进车厢,知青们迷迷糊糊,一个个缓缓醒来。
眼前是阔别多年的城市——成都。
考虑到路途遥远,在过去的三年里,除了一次春节之外,陈屿只回来过一次。
再次回到家乡,陈屿才发现这座城市变化不大,房屋依旧低矮,街道两边还保留着民国时的风格,门窗破旧,屋檐还在滴着雨。
虽然已经很晚,但街道上依旧还有不少人来来往往,大多是赶来接人的知青家属们。
站台处,知青们笑着闹着,争先恐后挤出车厢,随即又消失在逐渐深沉的夜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