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古早的货郎担(1 / 2)佚名
“张书记,我有个想法,不知道合不合適。”
张虎示意他说下去。
“我想把收废品的时间定在每天下午一点到四点,而不是全天。一来我们村人口不多,一共一百多户,自己无法再利用的废品很有限,这个时间段应该是够了的。二是四点以后我可以利用两个小时集中处理废品,清洗瓶子晾乾绑好纸箱,將废铜烂铁分门別类。”
张虎不明所以,问出心中的疑惑,“那上午呢?你......要来生產队吗?”张虎知道丁及时已经十七岁,其实这个年龄在生產队干活只要不偷懒已经可以给一天工了。张虎以为丁及时对废品站半天工有些不满,毕竟敬山答应这个活也有为他解决困难的成分在。
“不,不是,我妈听瘸子叔说过,现在南方那边政策鬆些,有很多货郎担,咱们这边偶尔也有货郎担走街串巷,但大多不是本地人。”说到这丁及时停了停,然后像是下定了某种决心,
“我上午想去周边队里做货郎担,买一些针线、果,人们可以用废品来换。先做一个月,只要换回来的废品覆盖针线、果等的成本,慢慢得多的钱可以用於废品站的流动资金,提前支付卖废品的钱。”想到江兰亭跟他说的计划经济和个体经济,丁及时又补充了一句,
“我们採用以物换物的形式,没有违反制度,我恰好还是废品站的人,下午收废品也合情合理。”
张虎並非顽固不化之人,计划经济的弊端已经很明显,他是个有眼光的人,大锅饭並不会长久。现在生產队做事的积极性普遍不高,磨洋工的也大有人在。他是针对性地採取了奖励措施,做得好的加工分,做得不好的適当减工分。所以他们队的情况还不算太严重。丁及时的提议虽然有些擦边,但他认为是没问题的。
“好,可以试一试,不过多的钱算你自己的,这是你的劳动,算营收並不合適。”
“不,张书记,我是顶著废品站管理人的头衔去做的货郎担,当然算在生產队收益里。”丁及时谨记江兰亭的话,眼光放长远,家里並不缺他这个半天工的钱。再说世界上没有不透风的墙,自己拿著会受人詬病。
在说服了张书记之后,丁及时去了一趟镇供销社,拿著本子记录下供销社废品回收的价格,另外在旁边观摩整天,將不同类废品的验收情况做了详细的记录。比如:瓶子上的贴纸要清洗乾净,否则会扣钱,黄皮的纸箱比白皮的贵,黄铜的价格最贵,动物的皮毛要清理完皮上的血,熏掉本身难闻的气味价格会翻倍......
他记录下来后,就返回废品站,將价格抄录在废品站的小黑板上,顺便將如何能够让废品卖到更高的价格写清楚,张贴在废品站的宣传栏上。为了不识字的老人也能够弄明白,他將內容反覆讲给前来卖废品的老人听,听不明白的,他会一一做给老人看。
丁家这个小儿子一直在队里的名声就不太好,可能珠玉在前,以前有丁应时这个天之骄子,有丁来时这种吃苦耐劳的衬托下,显得丁及时不学无术、又吃不得辛苦,干啥啥不行。经过接手废品站后,人们发现他虽然学习不好但脑筋很活,做事又积极,也是个不错的孩子。
夸奖的人多了,丁及时渐渐更自信了。做起事来风风火火起来,再也没有之前的懒散、吊儿郎当的样子。
等人们交过来的废品基本上都能卖出同类最高的价格时,丁及时將接收废品的时间改为下午,上午他准备去试试水。
江兰亭去交泡菜的时候陆续帮他小批量依次买了一些针线,纽扣、冰等小巧、重量又轻的东西,方便他放进背篓內。
第一天,丁及时没有跑远,就在隔壁队吆喝,“废铜烂铁的卖,酒瓶换嘍......”
这个时候的货郎担北方还很稀少,仅有的几次也是外省的人来。所以吆喝声一出来,立即吸引了家中的男女老少。
“哎,等一下,同志,这几双胶鞋能换什么?”一位精明的妇女先於別人拿来自家漏洞破的不能再补的雨鞋。
丁及时放下背篓和扁担,仔细查看胶鞋的品质,有了一个月的交货经验,他对於废品价格的判断很准確,几乎可以说分毫不差也不夸张。“同志,这个可以换一股这样的线,”丁及时將一股股缝衣服用的线按照顏色一字排开,“你可以从这里选一股,什么顏色都可以。”
“真的,太好了,那能送我一根针吗?”妇女同志试探著问,“下次家里有其他不要的我都给你留著,等你来收。”
丁及时估计了一下,就算一股线加上一根针的成本也低於胶鞋的回收价,於是爽快地答应了,“行,同志,你今天是我的第一位客人,就送你一根。”
听到丁及时的爽快的答应,妇女同志也很高兴,痛快地选了一股黑线和一根绣针,又连连问他,“听你的口音不像外地的,你是本地人吧!”
“同志,我就是隔壁队的。”丁及时指了指东边,“王家庄田家务队。”
“哦哦,”妇女同志恍然大悟,“田家务队搞了一个废品站是,你是?”
更新不易,记得分享101看书网
“对,我就是废品站的。”
大家一听就是隔壁队的,顿时都凑了过来,查看这小背篓里的东西,纷纷回家拿些不要的、量又小,不值得自己跑一趟镇供销社去卖的废品来换些需要的日常小物件。
妇女同志知道后用家中不要的破鞋换根针线,小朋友们则拿著积攒的铁屑铁钉换一颗冰,放进嘴巴,別提有多甜。
人们並不纠结於以物换物的形式比卖废品的实际价格到底低了多少,左右东西不多,而运送一次废品到镇供销社的成本並不低。经过一个月的积攒,丁及时將帐目清算了一下,货郎担的纯利润竟然有好几块钱。
他將这笔帐额外记录在另外的本子上必备查看。回家拿给江兰亭看。没想到这个动作间接救了自己一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