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14章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2 / 2)携剑远行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书房内,石守信坐在主座上,他环顾众人道:“如今我已经是青州刺史,你们也是该当别驾的当别驾,该当都尉的当都尉。我没有亏待你们吧?当初我在汉中所言,如今是不是都兑现了?”

他脸上带着微笑,众将听到以后,都齐刷刷跪下,抱拳表忠心道:“使君仁义无双,我等皆以您马首是瞻,您让我们打谁我们就打谁!”

大家一致表忠心支持石守信并不奇怪,因为这年头兵荒马乱的,早就是礼崩乐坏。

找个言必信行必果的老大太不容易了。

石守信当了青州刺史以后没有矫情,更是不给本地大户面子,大肆给自己麾下亲信封官。

权力只对权力的来源负责,石守信知道他的权力都是来自于自己手下的世兵,而非是司马家,所以有了本钱以后就及时回馈了这些人。

可谓是人间清醒!

这一招效果也很好,没有石守信点头,司马昭连他手下一个兵卒都使唤不动。

“唉,可惜啊。”

石守信一个劲的摇头。

“使君是有什么烦忧么?不妨说出来,现在我等都在这里,一定为您分忧。”

长史李亮对石守信作揖行礼道。其他人也跟着应和,完全不做他想。

“你们都吃饱了,可是军中士卒们,都还饿着呢。

石某当了刺史,除了一些浮财外,他们也没落到什么实实在在的好处。

我于心不安呐。”

石守信长叹道。

听到这话,袭祚一脸疑惑问道:“使君仁厚我等都是佩服之至,不过赏赐已经给了,就不必再费周章了吧?”

他这话说得也不算隐晦了,世兵制本身就是一种剥削极重的制度,将领们可以控制手下人兵将的生死。

袭祚等人拿了大头,已经心满意足了,压根不关注自己部族内那些佃户们怎么样。

即便是石守信要赏赐,也该赏赐他们这些将领才是,给底层的人好处那算什么?

“我想实行均田,让军中士卒们,他们的家人都可以耕者有其田。

只要一家人里面有一个人当兵,便可以免租百亩。你们以为如何?

这只是粗略的想法,细则可以慢慢商量。”

石守信环顾众人询问道。

听到他的解释,包括李亮在内,众人都是面面相觑,一脸不可思议。

现在的世兵运作模式,是他们各家麾下士卒,家眷都住在一起,将耕作得到的物产集中起来,由他们这些人决定谁分多少。

兵就是民,民也是兵!

财富一级一级分下去,最底层的那些,和他们本族没有血缘关系的佃户,自然是混得最差的。

可是石守信提出来参军的家庭可以耕者有其田,可以免租,那就意味着,他们的部曲里面,要实行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就不得。

再也不是血缘与亲疏关系,来决定各自的地位了,就看谁家对军队贡献大!

这是一件好事,也是一件坏事,从不同人的不同角度去看,得到的结论也会完全不一样。

发现众人都不说话,石守信反问道:“诸位有什么意见都可以提,石某只是希望跟着我混的弟兄们,不要打了胜仗却连饭都吃不饱。”

无人回答,在场所有人都是陷入沉思之中,没有人愿意主动揭开这块遮羞布。

地从哪里来,众人都不操心。

他们手中的刀快得很,石守信又顶着刺史的官职,要不来土地,他们就直接明抢,整个青州没有人干得过他们!

给部将士卒们分田也是好事,参军可免租也是好事,都是好事。

但这些加在一起,对于这些世兵制将领本人和他们的家族来说,可就未必是好事了!

甚至是在断他们的根基!

如果按照石守信的设想去实行,这便意味着,他们的部下将来会以石守信的命令为首,其次才是顾忌到本族的血缘与亲疏关系。

这些世兵将领和他们的亲族,以后也无法在部曲内作威作福,肆意掠夺部曲内佃户们财货了。

这怎么能是好事呢?

然而,石守信现在提出来均田和免租,表达出了敞亮的态度,而且完全没有阻塞言路,大家有什么建议都可以提嘛,根本就不忌讳什么。

有道理就说道理,说不出个所以然来的话,就按计划执行,道理越辩越明!

石守信的计划可谓是阳谋中的阳谋!

他们这些世兵将领,在这间屋子里面,处于大多数。

可是若把问题摆在整个军中,那几乎所有人都会站在石守信这边。

石使君反倒是成为了绝大多数!

人心向背如何,几乎是不需要质疑的。

这让袭祚等人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回答,甚至都不敢开口。现在反驳的话,传出去会对自己名声不利。

眼见无人说话,石守信长叹一声道:

“事关众人的福祉,不能轻易决定,我会派人将这件事公之于众,不会藏着掖着。

你们回去以后,也都去下面问一下,看看你们的部曲,特别是那些普通的士卒,究竟是怎么想的。

这件事三天后再议吧。”

石守信轻轻摆手说道。

众将皆是缓缓走出府衙书房,一个两个,脸上都带着深思之色。

只有并无多少家族部曲,此刻担任别驾的孟观留了下来。

“使君,孟某感觉众将似乎都不怎么高兴啊。”

孟观轻叹一声道。

石守信点点头道:“不高兴是必然。以前可以当土皇帝,躺着就能有人伺候。现在不得不卖大力气才能建功立业了,心中不舒服没什么值得奇怪的。”

他脸上闪过一丝冷笑。

这就是堂堂正正的阳谋!

现在世兵将领们又是部族首领,又是朝廷官员,他们将来有人冒头的话,是可以取代石守信本人的。

为了防止出现这种情况,石守信拿麾下部曲的土地所有制开刀,势在必行。

“使君仁厚,所谓大势不可逆。不如在孟某麾下部曲中先推行,反正,我没那么多亲族在军中,使君以为如何?”

孟观对石守信作揖行礼问道,石守信给了他一个别驾的官职,他是知道感恩的。

什么叫亲信?

关键时刻站出来第一个支持,事后拿最丰厚的赏赐,这才叫亲信啊!

“嗯,你办事我放心。”

石守信拍了拍孟观的肩膀,继续感慨叹息道:

“单个人啊,是挡不住大势的。家中有人从军便能免许多地租田租,多余的都是自家所有,谁会不爱这个呢?

将来就算这些世兵头领们还想吃拿卡要,底下的人知道我这个刺史有这样的政策,他们也不会继续沉默下去的。

一个人面对汹涌的民情,他又能做什么呢?”

“是啊,如果手底下人都反对,一个人又能如何呢?”

孟观点点头道,对此深以为然。

石守信在前往洛阳接受封赏之前,先出台稳住基层的土地新政,可谓是深思熟虑。

他即便是不在青州,麾下将领们想搞事情,底层也无人会响应。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