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章 全方位爆杀!&「小悠小悠。。。」(1 / 2)佚名
第358章 全方位爆杀!&“小悠小悠。。。”
召开紧急会议,分析了一番,微信刚推出的“附近的人”和“漂流瓶”功能,张晓龙烦闷之余,也不由有些气馁。
显然,在他们计划,以“陌生人社交”偷家的时候,对方也有著同样的打算。
甚至就连功能,都想到了一块。
“漂流瓶”功能,虽没有太大的技术难度,但也不是一天就能开发出来的。
对方明显是早就开发好了。
更让人无力的是,对方的准备,比他们还要更加充分。
就以“漂流瓶”为例。
微聊的“漂流瓶”,支持文字及10秒以內的语音,回復机制为“单项一次性”。
即回復后,无法继续对话。
而微信推出的“漂流瓶”,支持文字、图片,以及1分钟以內的语音。
用户收到瓶子后,可进行最多3轮对话,若双方契合,可一键互加好友,將陌生人关係沉淀为熟人链,形成“互动留存转化”的完整链路。
此外,对方似乎还通过用户画像及智能匹配算法,动態调整漂流瓶匹配规则,以降低无效互动。
记住全网最快小説站.】
比如,学生群体更容易匹配到同龄用户;
夜间活跃用户,优先收到“情感倾诉瓶”:
老色批更容易收到“顏色瓶”等等。
同时还允许用户標记“不感兴趣类型”,动態优化匹配池。
几乎方方面面都考虑到了。
另一项功能,“附近的人”,同样十分出色。
通过接入高德地图的底层数据,支持gps+基站+wii三重定位,误差在50米以內。
即便是在室內,也能通过wii热点定位。
如果让他们来开发同款功能的话,定位误差估计至少在500米以上,且不支持室內场景。
同时,微信还支持,100米10公里的“自定义距离筛选+实时位置动態更新”。
配合“个性签名+相册展示”,用户可快速构建“可视化社交名片”。
互动动机从单纯打招呼,升级为兴趣匹配,这种產品思维层面的差距,让会议室內眾人,不由有些意志消沉。
同样以“漂流瓶”为例。
表面上看,微信的“漂流瓶”,比他们多了两轮对话,以及“一键互加好友”,似乎没什么大不了的。
但深入分析后会发现,这背后还掩藏著,双方对“陌生人社交本质需求”的理解代差他们只是把这项功能,当做快速引流的技术模块,却忽视了用户更深层的关係沉淀需求。
而对方则是將其视为“社交生態”来构建。
从降低互动门槛,到提升互动质量,再到沉淀关係链,反哺熟人社交生態。
每个细节都服务於,“让用户留下来”的终极目標。
“附近的人”也同样如此。
“自定义距离筛选+实时位置动態更新”,本质上是把“地理定位”,变成了“社交分层工具”。
学生用100米找同学;职场人用3公里找商圈饭友;夜猫子用10公里找深夜聊伴。
至於老色批。。
他们不挑。
每个距离区间,都对应著精准的社交需求。
这种“功能场景化”的移动网际网路思维,是他们此前从未考虑过的。
更让人绝望的是,极光的反应速度,实在是太快了。
微聊昨天才推出“漂流瓶”功能,微信今天就来了个超级加倍。
还是在过年休假期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