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平淡才是真(2 / 2)指尖灵
身为知青,张晓兰和这些在黄岭生產队的知青,也是最聊得来的,算是她比较熟络的几个人,当然,之前的经歷,让她始终保持著距离,不论是和这些知青还是村里人,都没有走得太近,更是不会出去串门。
江星瑶上前,將她手中的针线衣服夺过来,放在一旁的樺皮框里,催促道:“你自己看,又不是不识字!快看看“”
张晓兰这才將那报纸拿起来,细细一看,也跟著兴奋起来:“呀,恢復高考了?十月二十一日,那就是三天前的事儿”
看到这则消息的时候,在一旁忙著给几人泡茶的卫淮,注意到张晓兰眼晴里和那些知青一样,灿出火热的光芒。
张晓兰边看边念:“今年高等学校的招生工作有了重大改革实行自愿报名,统一考试,地、市初选、学校录取,省、市、自治区批准的办法招生对象是工人农民、知识青年、復员军人,千部和应届高中毕业生..”
细细看了一遍后,张晓兰看向几个知青:“你们都准备去考试?”
那是当然
购司北之前一直是2八採用推荐上大学的法子,我们这些人,哪有机会啊!腊月的时候高考——你去不去?”
尚广乾兴奋地说:“我记得,你就是应届高中毕业生啊,不像我们,都放下书本子有几年了,你要是不去考,那就太浪费了。”
听到这话的时候,张晓兰转头看向卫淮。
卫淮並没有看她,只是將泡好的茶水放在桌上,招呼几人喝茶,然后转身出了屋子,到外面院里坐看抽菸。
老葛和草儿,几个知青一个个跟打了鸡血似的,弄得鸣吗喧喧,也都到了外面,跟卫淮一起看著外面的昏暗的天空,把空间留给他们。
老葛抽了一锅烟后,小声地问卫淮:“如果晓兰要去参加高考,你会不会答应?”
卫淮没有多想:“想去就去唄。”
他也是读过小学的人,文化程度算不上高,但很清楚,知识改变命运这种事情,別的不说,放眼公社里那些知青,有文化,出身清白的,当老师,
当粮站管理员,当供销社售货员等等,哪怕耕地用个机械,这些人也是最先学会的那一批—
多学文化有大用,这一点,他很清楚。
大学,那是他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老葛又问了一句:“那万一晓兰要是考上了,去读大学,你咋办?”
卫淮这次沉默了好一会儿:“我也不知道该咋办,我只知道,无论如何日子总是要过的,隨事儿吧!”
说实在的,和张晓兰结婚,卫淮比较头疼的就是这类的事情,在蜀地他见过已经在农村结婚生子的知青,在有了回城机会后,表现得有多决绝。
插队知青生活艰苦,哪里有城里安逸,能真正留下来过日子的少之又有。
至於说感情?
和一个刚碰过面两天就结婚的知青谈感情,就连卫淮自己都觉得扯蛋。
於卫淮而言,相当於相亲找对象,碰个面而已,双方都有眼缘就结婚了,这是农村的常態,所谓的感情,得在以后的生活中慢慢培养。
至於和张晓兰的感情,相处也有几个月了,卫淮对她是有不少好感,但毕竟时间短,要说彼此的感情深到谁也离不开谁,很勉强。
何况,张晓兰当初就是抱著逃离漠河村生產队而麻达山,选择让卫淮接纳她,从很大程度上来说,就是找卫淮寻求庇护但其实,卫淮心里边还是期待张晓兰能选择留下来,只是觉得,高考这事儿,毕竟是关乎一个人命运的大事儿,与其纠结该怎么办,还不如让她自已选,是去是留,隨她。
好在还没有孩子啥的,心里会有一段时间的失落,但老话说在哪儿,长痛不如短痛。
在这些事情上,卫淮还是希望能干脆些。
柳文厚等人,並没有在屋里待太久,纷纷吵看要去找队长拿证明,进城到书店找复习资料,並打算连夜动身。
因为这次考试,是在冬季,书本已经放下不少时间,只有三个月的复习时间。
屋子里重新安静下来,卫淮领著草儿和老葛一起回到屋里,看到张晓兰又开始拿起针线缝补衣服,显得很淡定。
谁也没有在这件事情上多说什么。
只是到了晚上,回房间躺炕上睡觉的时候,张晓兰有些奇怪地问:“你就不问问我,想不想参加高考?”
卫淮笑笑:“你做决定就好,有了结果,告诉我就行。这对你来说,是件大事儿,我很清楚,强扭的瓜不甜———”
张晓兰撇撇嘴:“感觉你一点都不在乎我,平日里跟我也平平淡淡的—.”
卫淮深吸一口气:”“日子嘛,总是这样,哪有那么多轰轰烈烈,平淡才是真。”
张晓兰气鼓鼓地吹灭窗台上的煤油灯,背对著卫淮躺下,盖上被子。
卫淮也挪了挪位置,钻被子里躺下:“如果决定去参加高考,我会补偿你一些钱,多的也做不了什么。”
张晓兰却在这时,突然翻身压来:“我的出身,参加不了,决定以后也不参加了,就缠著你一辈子——.”
也不知道是啥缘故,这一晚,张晓兰的水,很多,卫淮如野兽般在被子里製造的风声,空前的强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