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255归家礼物家人的惊喜叮嘱和告诫(2 / 2)暗石
他深吸一口气,语气平静地回答:“这表在港岛买,差不多三千五百港币。”
“三千五百……港币?”阳永康重复了一遍,眉头锁得更紧,他对港币的购买力没有直观概念。
“要是折成咱们的钱呢?”张秀英追问道,她只关心最终了多少人民币。
阳光明在心里快速估算了一下当前大概的汇率,给出了一个数字:“按照现在的汇率,大概……一千一百块人民币吧。”
“一千一百块!”张秀英失声惊呼,手一抖,金镯子差点脱手掉落,幸好她反应快,赶紧牢牢抓住,仿佛抓住了一块烧红的烙铁。
大姐二姐和林见月也都倒吸了一口凉气,面面相觑。
一千一百块钱!
这几乎是一个普通工人不吃不喝两三年的全部收入!就买了这么一块戴在手腕上的东西?
张秀英这才猛地意识到,自己手里这套沉甸甸的金首饰,光是金子的分量就比那手表重多了!
她声音发颤地问:“那我这个……我这个镯子项链,得……得多少钱?”
阳光明看了看母亲手里的那套,心里估算了一下重量和当时的金价,如实相告:“您这一套,金子用料足,手工也复杂点,大概合五千五百港币吧。折算下来,差不多一千六七百人民币。”
天井里瞬间陷入了一片死寂。连玩闹的孩子们,似乎都感受到了这凝重的气氛,安静了下来,眨巴着眼睛看着大人们。
一千六七百块钱!一套首饰!这简直是骇人听闻!
阳光明这次回来,光是已知的这几样礼物,加起来就已经超过万元!
在这个普通家庭积蓄不过几百上千块的年代,是无法想象的巨款,甚至带着一种不真实感。
阳永康的脸色彻底沉了下来,变得异常严肃。
他将手中的劳力士手表缓缓放回木盒,盖好盖子,目光锐利如刀,直直地看向儿子,语气是前所未有的沉重,甚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恐慌:
“光明!你跟我,跟全家人,老老实实说清楚!你哪来的这么多钱?你在外面,到底在做些什么?是不是……是不是做了什么不该做的事?”
他的担忧溢于言表,声音因急切而微微提高。
儿子是去求学深造的,不是去做生意的,更不是去捞偏门的!短短四个月,哪来这么多钱?这由不得他不想歪,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阳光明感受到全家人瞬间聚焦过来的、充满紧张和疑问的目光,他知道大家都很担心。
他必须给出一个足够合理、足够有说服力,并且能安抚家人的解释。
这解释既要坦诚,又必须有所保留,那些组织上关注的敏感点就不方便对家人说了,还要注意保密。
比如阳光明手里具体有多少钱,暂时还算是机密,在当前政策之下,不适合让太多人知道。
但他这次回来要结汇一百万美元,知情的小范围内肯定会造成轰动,这笔钱,家里肯定要用到,也就不能完全瞒着家里,也要有限的透露一些实际情况。
他深吸一口气,目光坦然地看着父亲,又缓缓扫过母亲、姐姐们和妻子写满焦虑的脸,用尽量沉稳、清晰的语调说道:
“爸,妈,大姐,二姐,见月,你们别急,也别瞎想,听我慢慢说。
我保证,这钱的每一分,来路都正大光明,组织上也知情,甚至可以说是认可的。”
他顿了顿,组织着语言,继续解释道:“我在美国斯坦福学习,除了正常的课程,也参与了一些前沿的计算机技术研究项目。
利用课余时间和掌握的知识,我独立设计并完善了几个……嗯,可以称之为‘技术解决方案’或者‘小发明’的东西,并且在美国申请了个人专利。”
他看到父亲眼中闪过一丝疑惑,便用更通俗的话说:“说白了,就是我弄出了一些外国人觉得很有用、很新奇的技术点子,并且拿到了法律的保护,这东西归我个人所有。
后来,碰巧有外国的公司,看中了我的这几个专利。
他们认为这些技术有商业价值,愿意出钱把它们买断。
所以,经过协商,我将专利转让给了他们,因此得到了一笔……嗯,数额比较大的外汇收入。”
他谨慎地没有说出具体数字,但“比较大”这个词,已经让家人有了初步的想象空间。
“专利?卖给了外国人?”阳永康喃喃重复,这个概念对他而言有些陌生,但“外国人出钱买”这个核心意思他听懂了。
这似乎……听起来比他想像的那些歪路子要正当一些。
“本来。”
阳光明话锋一转,抛出了一个更显格局的理由,“我是想着,这笔钱是在国外获得的,应该把它捐献给国家,为国家建设添砖加瓦。
所以,我主动向负责我们留学生事务的领导,也就是刘参赞,做了详细的汇报,并提出了捐赠的意愿。”
他脸上适当地露出一丝无奈和敬佩交织的表情:
“但是,上级领导经过慎重研究和考虑后,认为在目前的国际形势和政策环境下,直接接受我这样一个留学生的巨额外汇捐赠,可能涉及比较复杂的政策和外交影响,反而不太妥当。
所以,组织上最终没有接受我的捐赠请求。”
说到这里,他停顿了一下,目光扫过全家人,看到他们都在认真倾听,才抛出了那个准备已久、更具震撼力也更具正当性的信息:
“这次我回国之前,再次向组织做了汇报,并征得了组织的同意。
我会从我在海外获得的这笔资金里,转回国内一百万美元,存入我在国内银行的个人账户,然后严格按照国家的外汇管理规定,进行结汇。”
“多少?”
阳永康身体猛地前倾,以为自己出现了幻听。
张秀英更是手一抖,那只金镯子这次终于没拿稳,“哐当”一声掉在了青石板上,发出清脆的声响,但她此刻完全顾不上捡。
“一百万美元。”阳光明清晰地一字一顿地重复了一遍。
“一……一百万?还是……美元?”
张秀英的声音尖利得变了调,她扶着旁边的椅子才能站稳,脸色都有些发白。
她虽然对美元的具体价值模模糊糊,但“一百万”这个天文数字本身,就足以让她头晕目眩,心跳加速。
大姐二姐和林见月也都惊呆了,张着嘴,眼神空洞,仿佛无法处理这个信息。
一百万美元!
在这个“万元户”都凤毛麟角的年代,这简直是一个存在于传说中、根本无法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的数字!
阳光明看着家人被彻底震住的表情,缓缓地认真地解释道:
“这笔钱,按照规定结汇之后,会按照国家公布的官方汇率,兑换成相应数量的人民币。
这笔人民币,在法律上,依然是完全属于我个人的合法财产。但是……”
他加重了语气,“这个行为本身,相当于我个人,直接为国家贡献了一百万美元的宝贵外汇储备。
爸,妈,你们可能不太清楚,现在国家搞建设,百业待兴,最紧缺、最需要的就是外汇!
有了外汇,才能从国外进口先进的机器设备,引进先进的技术,加速咱们国家的现代化建设。
我这一百万美元,虽然不算巨款,但也是实实在在为国家出了一份力,解决了一点燃眉之急。
这也是组织上最终同意我这么做的重要原因之一。”
他看向父亲,目光澄澈而坚定:“所以,爸,您完全可以放心。
我的这些钱,给您和妈、哥哥姐姐、见月,以及孩子们买的这些礼物,跟我这次转回来的钱,以及我为国家做的贡献相比,真的只是九牛一毛,完全在合情合理的范围之内。
您儿子,没有走歪路,而是在正道上,靠自己的知识和能力,赢得了尊重,也获得了回报。”
天井里,陷入了长时间的近乎凝固的沉默。
阳永康微微佝偻着背,低头看着地上那只掉落的金镯子,白的头发在阳光下有些刺眼。
他内心正在经历着惊涛骇浪。
巨额财富,知识变现,国家认可,贡献外汇……这些一个接一个冲击力极强的概念,不断地冲刷着他几十年形成的固有认知和价值观。
他既为儿子的惊人出息,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骄傲;但与此同时,一股巨大的、难以言喻的担忧,如同冰冷的潮水,从心底深处蔓延开来。
树大招风,怀璧其罪。
儿子突然拥有如此巨大的、远超常理的财富,是福是祸,实在难以预料。
这钱,会不会给他带来麻烦?会不会让这个原本平静的家成为众矢之的?
他沉默了足足有两三分钟,才猛地抬起头,目光不再浑浊,而是变得异常明亮和清醒。
他深深地看了小儿子一眼,那眼神复杂难明,有骄傲,有警示,更有一种沉甸甸的责任感。
然后,他的目光扫过全家人——老伴、女儿、儿媳。
他的语气前所未有的凝重,几乎是一字一顿地说道:“光明的话,你们都听到了。
这件事,关系到光明的安危,也关系到咱们全家今后的安稳!
出了这个门,谁也不准往外说!一个字都不准提!尤其是那一百万……美元,都给我烂在肚子里!听到没有?”
他的目光重点在老伴的脸上停留了片刻,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听到了,爸。”大姐二姐连忙点头,神色郑重无比。
正当气氛凝重得几乎化不开时,弄堂外传来了熟悉的脚步声和说笑声。
大哥阳光辉一家和二哥阳光耀一家,大概是约好了周末回来看看父母,前后脚走进了天井。
“哟,今天怎么都聚在天井里?爸,妈,我们回……”大哥阳光辉话没说完,就看到了被围在中间的阳光明,顿时卡壳了,瞪大了眼睛,“光明?你……你什么时候回来的?”
“小弟!”二哥阳光耀也是一脸又惊又喜,上前就捶了阳光明肩膀一下,“好小子!回来也不打个电报说一声!搞突然袭击啊!”
大嫂李桂和二嫂岳心蕾也纷纷上前,惊喜地打着招呼。
她们的孩子也涌了上来,天井里顿时更加热闹起来。
阳光明笑着和兄嫂们寒暄,感受着这久违的热闹。然后,他再次打开行李箱,把给他们的礼物拿了出来。
给两个哥哥的,是同样款式的劳力士手表。
给两位嫂子的,是和母亲一模一样的金首饰套装。
给其他孩子们的,则是适合他们年龄的各式新玩具。
接到如此贵重的礼物,大哥二哥和两位嫂子都惊呆了,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尤其是大嫂李桂,捧着那套沉甸甸、金灿灿的首饰,手抖得厉害,眼圈瞬间就红了,嘴唇哆嗦着,想说点什么,却激动得发不出声音。
她娘家条件艰苦,自己嫁过来后一直勤俭持家,何曾见过、更别说拥有过这样体面、这样贵重的金器!
这可是真真切切的黄金啊!
“这……这太贵重了!光明,嫂子……嫂子不能要,这……”她语无伦次,想要推辞,却又舍不得放开那冰冷的金属触感所带来的巨大冲击。
“大嫂,你就踏踏实实收下吧。”
阳光明语气诚恳,带着不容拒绝的意味,“我不在家这些日子,家里里里外外,多亏了哥哥嫂子们照应爸妈,帮衬见月。
这点东西,不值什么,就是我的一点心意。你要是不收,就是嫌少,我可就要多想了。”
二嫂岳心蕾虽然出身干部家庭,眼界较宽,但这样成套的做工精致、分量十足的金首饰,也是平生一遭拥有,脸上难掩巨大的激动和喜悦,反复摩挲着冰凉的镯身,爱不释手。
阳光耀到底是年轻人,对手表这类新奇玩意更感兴趣,笨拙地戴上手腕,左看右看,喜欢得不得了,嘴上却还学着父亲的样子埋怨:
“你说你,赚点钱不容易,这冤枉钱干啥!咱们普通工人家庭,戴这么扎眼的表,不是惹人闲话嘛!”
但那翘起的嘴角,却泄露了他内心的真实想法。
这时,张秀英终于从那一百万美元的冲击中缓过神来一些,看到大儿子二儿子一家也到了,那股压抑不住的混合着骄傲、激动和一丝炫耀的心理,瞬间占据了上风。
她抢着上前,绘声绘色、添油加醋地把刚才阳光明说的关于专利、外汇、捐赠被拒以及即将结汇一百万美元的事情,又激动地讲述了一遍,语气之夸张,仿佛儿子不是赚了一百万,而是拯救了国家经济。
大哥阳光辉和二哥阳光耀,连同两位嫂子,听完这“第二遍”更加详尽的叙述,再次陷入了石化状态,张着嘴,半天合不拢。
他们看向阳光明的眼神,充满了极度的难以置信和一种仿佛在看外星人般的敬畏。
一百万美金!
这个概念已经完全摧毁了他们对“有钱”的认知极限。
阳永康看着一家人脸上各异的神色,听着老伴那过于兴奋的语调,眉头再次紧锁。
他用力咳嗽了一声,打断了张秀英的滔滔不绝,目光威严地扫过两个儿子和儿媳,再次沉声开口,重申了保密的重要性,语气比刚才更加严厉。
“光明有出息,靠的是自己的真本事,赚的是干净钱,是知识钱!
还给国家创了汇,解决了大困难,这是光宗耀祖的大好事!
咱们自家人,关起门来高兴,怎么都行!但是!”
他加重语气,“出了这个门,都把嘴巴给我管严实了!谁要是出去多嘴多舌,显摆惹事,给光明带来了麻烦,那就别怪我翻脸不认人!都听明白了没有?”
所有人都神色一凛,连连点头,纷纷表态。
“爸,您放心,我们晓得轻重。”
“就是,这事哪能往外说。”
“我们都听爸的。”
阳光明见气氛虽然因父亲的告诫而再次变得严肃,但家人眼中的喜悦和骄傲却是实实在在的。
他知道,观念的转变需要时间,而父亲的谨慎,在这个时代,是对他和这个家最好的保护。
他见时机差不多了,便笑着再次提议,打破略显沉闷的气氛:
“爸,妈,大哥二哥,今天是个大喜的日子,我回来了,咱们一家人也难得聚这么齐。
我看,中午就别在家忙活了,我请客,咱们去外面找个好点的饭店,好好吃一顿,庆祝一下!”
若是往常,张秀英肯定第一个跳出来反对,觉得在家吃实惠又干净。
但今天,接连被金首饰和一百万美元冲击,她心里那根勤俭持家的弦似乎暂时崩断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我儿子是百万富翁”的扬眉吐气感。
她第一个举手赞同,声音洪亮:“对!下馆子!必须下馆子!我老儿子回来了,还这么有出息,给国家立了功,必须好好庆祝!就去最好的饭店!”
阳永康看着老伴儿兴奋得有些忘形的样子,又看看儿子们、儿媳们和孙子孙女们那充满期待和喜悦的眼神,再看向沉稳自信的小儿子,心中那沉重的担忧,终究被这浓浓的亲情和巨大的荣耀感冲淡了些许。
他缓缓地点了点头,脸上露出了一个释然而又带着几分感慨的笑容:“好,那就听光明的。一家人,是该好好聚聚了。”
一家人顿时欢天喜地起来,孩子们更是兴奋地欢呼雀跃。
大家简单收拾了一下,换上身稍显整洁的衣服,便浩浩荡荡地出了门,引得左邻右舍纷纷探头张望,眼中满是好奇和羡慕,只知道阳家那个出息的小儿子从国外回来了,一家子兴高采烈地出去吃饭了。
阳光明领着家人,去了以本帮菜著称的“老正兴”菜馆,要了一个宽敞安静的包间。
落座后,阳光明接过菜单,熟练地点了满满一桌子招牌菜:油爆河虾、虾子大乌参、草头圈子、红烧划水、八宝鸭、腌笃鲜……几乎囊括了本帮菜的精华。
鸡鸭鱼肉,山珍海味,很快端上了桌,香气瞬间弥漫了整个包间。
他还特意点了昂贵的茅台酒,又专门给女眷孩子们点了橙汁。
看着服务员穿梭般端上来的色香味俱全的精致菜肴,闻着那诱人的香气,孩子们馋得直流口水,大人们也都面露笑容,暂时将那一百万美元的震撼抛在了脑后,沉浸在美食和团聚的氛围中。
杯盏交错间,一家人说着笑着,分享着美味佳肴,也分享着这四个月来的点点滴滴。
阳光明听着大哥说起厂里的趣闻,二哥谈到党领导班子的变化,大嫂二嫂唠叨着家长里短,姐姐们说着孩子上学的事,林见月低声告诉他静姝在幼儿园得了小红,致远又学会了几个新词……
这一切平凡而琐碎的幸福,让他感到无比的踏实和满足。(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