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 252精英对接架构选择助理人选港岛之(2 / 2)暗石
这一次,他重点阐述了避税需求和商业操作的便捷以及严密性。
在报告中,他开篇再次强调了与高盛这类世界顶级投行建立稳定合作关系,对于他个人实践投资理念、积累国际金融运作经验的重要性。
他明确指出,高盛对其客户的规范性、专业性和架构合理性有严格要求。
接着,他重点引用了高盛资深税务总监和法律合伙人的专业意见,以客观第三方的口吻,详细阐述了以个人身份进行大规模跨境投资在税务高额累进税、预扣税、法律个人无限责任、诉讼风险、资金流动跨境汇兑限制、效率和隐私保护方面的诸多弊端与潜在风险。
然后,他顺势引出采用“离岸控股bvi+港岛运营”这套国际通行架构的必要性和优越性,着重说明这并非为了规避合理的税务义务。
而是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进行科学的税务规划、有效的风险隔离和现代化资产管理的标准商业实践。
其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保护、管理和增值他所拥有的组织上已明确归属他个人的那笔资产,为未来创造更大的价值,奠定坚实基础。
他特别指出,这套架构中,港岛作为运营中心的关键作用。
港岛既是连接国内与世界的重要桥梁,符合国家改革开放的战略方向,其法治环境和金融体系也备受国际认可,有利于建立可信赖的商业形象。
然后,他提出了具体的请求:为了顺利完成这个对公司未来运作至关重要的架构搭建,并确保初期团队组建和业务启动的质量与效率,他需要在近期亲自前往香港一段时间,大概为期一个月。
以便处理诸如公司注册的法律文件签署、银行账户开立的面谈与审核、办公场所的实地考察与租赁、以及初期核心团队成员的最终面试与聘用等关键事宜。
他在报告的结尾处郑重写道:“鉴于此事涉及专业的金融操作和跨境法律事务,且与后续有效管理个人资产、实践投资计划紧密相关,恳请组织基于此前对我个人投资探索的支持原则,批准我此次的港岛之行。
我承诺,在港期间将严格遵守外事纪律,一切行动以学业和已获批准的正当商业事务为核心,绝不参与任何与身份不符的政治、社会活动,注意言行举止,维护国家形象,并定期通过安全渠道向联络处汇报行程动态和主要进展。
恳请组织审核批准。”
他将报告仔细封装好,内心平静而充满信心。
次日,他再次乘车前往旧金山联络处。
这一次,见到刘参赞时,阳光明的心态更为沉稳和笃定。
他将报告呈上,并用简洁而清晰的语言,再次口头阐述了注册公司和前往香港的必要性,尤其强调了高盛专业建议的权威性和国际商业惯例的普遍性。
刘参赞接过报告,阅读得非常仔细。
他的眉头时而因看到复杂的金融术语而微蹙,时而又因阳光明条理清晰的论述和主动坦诚的态度而舒展。
他对于报告中提到的bvi、离岸架构、税务中性等概念并不完全熟悉,但他能清晰地把握住几个核心要点:
这是阳光明与高盛这类国际顶级机构合作所必需的、符合国际惯例的步骤;目的是为了更规范、更高效、也更安全地运作那笔已被组织认可的巨额资金,规避不必要的风险和损耗;方案是由高盛这样的第三方权威机构推荐,并非阳光明个人异想天开。
更重要的是,阳光明再次表现出了对组织的尊重和信任,主动汇报、坦诚沟通,将所有计划和盘托出,征求组织的意见和批准。
这种始终如一的谨慎态度,让刘参赞感到非常满意和放心。
他放下报告,沉思了片刻,目光温和地看向阳光明:
“光明同志,你提出的这个方案,以及引用的高盛方面的专业意见,听起来确实是从商业和专业的客观角度出发的审慎考虑。
国家既然已经将这笔资金交给你个人支配,并允许你在遵守纪律的前提下进行合法的投资活动,那么,在合理范围内采取必要的国际上通行的措施来优化管理、控制风险、提升效率,也是题中应有之义,符合市场经济的原则。”
他顿了顿,语气变得更为郑重:“关于你申请前往港岛处理相关商业事宜,原则上,我同意你的请求。
你之前的表现,尤其是在处理那笔资金和与高盛接触过程中的沉稳、低调和守纪律,组织和领导都是看在眼里的,对你是有基本信任的。但是……”
刘参赞的声音提高了一点,目光锐利,“我必须再次强调纪律!这是底线,任何时候都不能松懈!”
“请刘参赞指示。”阳光明神色肃然。
“第一,此行目的必须纯粹,就是处理你报告中提到的公司注册和商业事务,不得参与任何与此无关的活动,尤其是政治性活动,不接触敏感人士,不发表不当言论。
第二,在港期间,务必时刻注意人身和财产安全,保持低调,谨言慎行。
港岛情况复杂,各方势力交织,不要卷入任何不必要的麻烦。”
第三,保持通讯畅通,定期通过安全渠道向联络处汇报你的大致情况、行程和重大进展。
如果遇到任何突发情况、难以决断的事情,或者感觉有任何不对劲,要及时请示报告,不得擅自行动。
第四,务必按时返回斯坦福,不能延误学业。
你的根本身份还是学生,学术研究是你的首要任务。
请你务必牢记这几点,时刻绷紧这根弦。”
刘参赞目光严肃地看着阳光明,仿佛要将这些话刻在他的心里。
“请组织放心!我以党性保证,坚决遵守您提出的所有纪律要求,绝不做任何有损国家利益、有辱个人身份、有负组织信任的事情!保证顺利完成工作任务,按时返校!”阳光明斩钉截铁地保证道,眼神清澈而坚定。
“好。你有这个态度,我就放心了。”
刘参赞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我会将你的报告和我的初步意见一并上报给领导,走一个快速审批流程。
估计两三天内就会有正式批复下来,你先回去安心做做准备,有了回复,我马上通知你。”
“谢谢刘参赞的理解和支持!”阳光明心中最后一块大石落地。
事情比他预想的还要顺利。
组织上的大局观、务实以及对人才的珍惜与信任,为他扫清了计划中最大的体制性障碍。
离开联络处,阳光明立刻开始着手两方面的准备工作,节奏明显加快。
一方面,他通过大卫·陈发来的推荐名单,联系了其中两家,在bvi和港岛公司注册领域,口碑卓著的专业秘书服务公司和咨询机构。
他开始接洽bvi公司和香港公司的注册事宜,提前准备和填写相关的申请表格、股东董事资料声明书等文件,并了解掌握所需公证认证的大致流程。
他选择了一家看起来效率最高、保密评价也最好的机构,作为主要合作方。
另一方面,他正式启动了招聘计划。
他未来的商业帝国,不可能只靠他一个人单打独斗。他需要帮手,需要一支精干、忠诚、能完美执行他意志的专业团队,来处理日常繁杂的操作性事务和对外沟通协调。
他联系了硅谷和旧金山地区的几家知名猎头公司,明确提出了自己的招聘需求:分别负责国际业务和亚太区业务的两位总裁助理。
他对这两个职位的定位和要求非常清晰,在职位描述中写得明明白白。
负责国际业务的总裁助理,他希望是一位拥有深厚美国背景、熟悉华尔街游戏规则的金融业精英。
最好有在大型投行核心部门的工作经验,具备强大的执行力、风险控制意识和广泛的人脉网络,能够精准理解并高效贯彻他的投资指令,并与高盛等机构进行顺畅的日常对接。
年龄希望在三十五至四十五岁之间,年富力强,经验丰富,心理成熟稳定。
负责亚太区业务的总裁助理,他则需要一位熟悉港岛及亚洲市场,兼具国际视野和本土深耕经验的华人精英。
必须拥有在港岛主流金融机构的工作经验,深刻理解东西方文化差异和商业规则,便于未来作为他在港岛公司的代表,负责与亚洲区域业务伙伴、监管机构、服务商的沟通协调,以及部分亚太市场的投资研究与分析。
招聘信息通过猎头发布后,凭借极具竞争力的薪酬待遇和与高盛合作的背景吸引力,很快收到了雪片般的简历。
阳光明进行了初步筛选,然后安排了多轮密集的面试。
在众多或青涩、或浮夸、或平庸的应聘者中,两个人选迅速脱颖而出,引起了阳光明的特别注意。
第一位名叫安德鲁·米勒,四十二岁,美籍白人。
他的履历堪称经典的华尔街模板:普林斯顿大学经济学士毕业,职业生涯起步于高盛纽约的固定收益部交易助理,之后跳槽到摩根士丹利的机构股票销售部门,积累了大量的机构客户资源,再后来加入一家规模中等但业绩突出的对冲基金“奥德赛资本”,担任高级投资组合经理,负责全球科技股和事件驱动策略,有着连续五年跑赢基准指数的实盘业绩。
他的背景调查和推荐信评价他“拥有华尔街顶级的执行力和严格的风险控制意识”、“对市场波动有敏锐的直觉,但更善于将宏观策略或基金经理的抽象想法转化为具体、可执行、风险收益比优化的交易指令”、“人脉广泛,尤其与各大投行的交易台、大宗经纪业务部门关系密切且融洽”。
面试中,安德鲁·米勒给阳光明的印象是沉稳、干练、言谈务实。
他回答问题条理清晰,不夸大其词。
对于阳光明在面试中提出的一些超越当时市场普遍认知、略带前瞻性的投资思路或假设,安德鲁会基于他深厚的市场经验,提出一些现实操作中可能遇到的挑战和风险点。
并且,他的关注点始终集中在:“如果我们要实施这个想法,我需要从哪些方面进行数据分析、如何设计交易结构来控制下行风险、以及选择哪些流动性最好的工具和经纪商来执行”。
他并不一定是那种能提出惊天动地原创策略的天才型人物,但绝对是那种能将天才或先知的想法,完美、高效、安全落地的顶级执行者和风险管理者。
这正是现阶段阳光明最需要倚重的品质。
第二位应聘者叫梁博涛,三十八岁,持有港岛身份证。
他在港岛本地名校香港大学经济金融系毕业后,通过管理培训生计划进入汇丰银行工作,一待就是八年,轮岗过企业信贷、环球市场和私人银行部,对港岛的银行体系、监管环境和商业网络了如指掌。
之后他为了寻求更国际化的发展平台,前往美国纽约,在旗银行的跨境投资部门工作了两年,专门服务亚洲超高净值客户和部分机构客户,协助他们进行美股和全球债券的投资,因此对美国市场的运作模式和客户需求也非常熟悉。
最近刚因家庭原因,从纽约返回港岛,正在寻找新的职业机会。
他能流利使用英语、粤语和普通话,沟通能力极强。
梁博涛在面试中表现得精明强干,思维敏捷,同时又带着东方人特有的谨慎、周到和对人情世故的敏锐洞察。
他在介绍自己过往案例时,不仅讲成功经验,也会坦诚分析遇到的困难和如何解决,显示出很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应变能力。
阳光明几乎是在面试结束时,内心就已经确定了这两个人选是他当前的最佳选择。
安德鲁可以坐镇美国,负责与高盛等华尔街机构的深度对接和欧美市场的投资执行;梁博涛则可以常驻港岛,负责搭建亚洲团队、处理亚太事务。
他很快通过猎头向两人发出了录用通知,提供了远超市场平均水平的薪酬待遇,以及与公司长期业绩和其个人绩效紧密挂钩的,极具吸引力的激励预期。
安德鲁和梁博涛在接到oer后,都接受了邀请。
阳光明在面试中展现出的超越年龄的沉稳、对全球金融市场某些领域的惊人洞察力,以及新公司与高盛即将展开的深度合作关系和雄厚的资金实力,都让他们对参与构建这个全新的充满潜力的投资平台,充满了期待和职业激情。
人员既定,阳光明立刻进行了分工部署。
安德鲁·米勒被安排暂时留在旧金山,熟悉斯坦福周边环境,并立刻开始着手与高盛进行前期的账户设立、协议审阅以及未来资金转移准备工作的协调。
而梁博涛则被阳光明直接派往香港,打前站。
他的任务是:利用阳光明通过中介机构预先转过去的一笔五十万美元启动资金,在香港核心商业区寻找并租赁一处合适的能体现公司专业形象的办公场所;
同时,开始主动跟进并推进港岛公司注册的初步申请流程,与推荐的服务公司对接;并着手物色和初步筛选普通岗位的本地雇员。
梁博涛不愧是香港地头蛇,对本地商业环境极为熟悉,工作效率极高。
他几乎每天都会通过越洋电话向阳光明汇报进展。
仅仅几天时间,他就在港岛中环的历山大厦、太子大厦以及金钟的太古广场等顶级写字楼中,物色了三四处各具特色的办公室备选,并通过传真将详细的楼层平面图、照片、租金报价和周边环境说明,发给了阳光明做参考。
同时,他也已经与香港公司注册处和几家主要国际银行的企业服务部门进行了初步接触,了解了以bvi公司为股东注册香港公司的最新要求、所需文件清单、预计时间以及银行开设公司账户的审核标准和流程。
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快速推进,就像是一架精密的机器开始启动。
几天后,组织的正式批复也顺利下达,明确同意阳光明前往港岛处理其个人商业投资相关事宜,时间控制在一个月以内,并再次重申了外事纪律要求。
阳光明随即向导师霍夫曼教授请了假,理由是需要一段较长时间处理一些重要的个人商业投资和公司设立事宜。
霍夫曼教授对于他这位天才学生近期的“商业成功”,略有耳闻。
而斯坦福大学本身又极其鼓励和支持学生进行科技创新和商业实践,因此霍夫曼教授很痛快地批准了他的假期。
只是温和地叮嘱他不要离开学术研究太久,希望他尽快处理好个人事务,回归到更有长远价值的学术研究上来。
1979年4月初的一个清晨,旧金山国际机场被一层薄薄的晨雾笼罩。
阳光明提着只装有少量随身衣物和重要文件的简单行李,通过了安检和海关检查,登上了从旧金山直飞港岛的泛美航空公司航班。
坐在靠窗的位置,系好安全带,听着飞机引擎启动时低沉而有力的轰鸣声,他看着窗外逐渐向后移动、然后越来越小的机场建筑和城市轮廓,心中充满了期待。
港岛,这个即将在八十年代经济腾飞的东方之珠,不仅是他精心设计的商业架构中的关键一环,更是他计划中,处理空间黄金和珍珠的最佳地点。
那里的自由港政策、发达的金融体系、密集的珠宝黄金交易市场,以及对私人财产的高度保护,都为那批黄金和珍珠的悄然变现,提供了绝佳的土壤。
这次港岛之行,明面上是为了“启明资本”的正式成立和搭建。
“启明资本”是他选定的公司名称。
而暗地里,终于有了光明正大前往港岛的机会,在港岛期间,尽快把那批黄金和珍珠变现,才是他的真正目的。
飞机冲破云层,向着广阔的太平洋西岸飞去。(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