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52章 251大人物相谈愉快核心人脉(1 / 2)暗石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阳光明手握一千六百万美元巨款,并且获得了组织上给与的更大自由行动空间,他回到斯坦福后的心态,已然不同。

在学术上,他依旧保持着高度的专注和投入,这是他身份的根基,也是他最好的掩护。

然而,在他内心深处,学术研究暂时退居次席。

如何将这笔巨额资金,在最短时间内,以最低风险,实现最大程度的增值,成为了他当前所有计划中的最优先项。

接下来的几天,阳光明化身为一名高效的信息搜集者。

他几乎泡在了斯坦福商学院的图书馆和经济学系的资料室里。

那里有最及时的《华尔街日报、《金融时报、《巴伦周刊以及各类商品市场研究报告。

他需要了解当前最精确的市场数据,并结合脑海中的未来信息,制定出清晰的计划方案。

黄金价格在经历了七十年代末的持续上涨后,目前维持在每盎司二百一十美元左右徘徊。

但他知道,随着地缘政治风险的加剧,全球通胀的忧虑以及石油美元的回流,黄金作为避险资产的属性将被无限放大。

在今年,确切地说,就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金价将开启一场波澜壮阔的飙升,最终在明年年初,金价将上涨四倍。

其涨幅之大,速度之快,足以让任何提前布局者获得数倍乃至更高的回报。

白银市场更是他关注的重点。

此时的银价还在每盎司六美元附近震荡。

历史上著名的亨特兄弟,此时正在悄然囤积白银,一场旨在操纵全球白银市场的逼空大战即将进入白热化。

这使得白银价格在未来一年内的涨幅,将远远超过黄金,实现八倍涨幅,成为一个更加疯狂的投机乐园。

原油市场同样风起云涌。

伊朗革命导致的石油产量骤减,余波未平,第二次石油危机已然成形。

欧佩克组织持续推高油价,现货市场供应紧张。

油价从去年底的每桶不到十五美元,已经涨至接近二十美元,但这远未结束。

地缘政治的紧张局势将继续为油价上涨提供动力,年内就会突破三十美元关口。

这是一个明确的上升趋势。

做空美国长期国债,同样利润巨大,但要做好风险规避。

七十年代末,美国正深陷“滞胀”泥潭,经济停滞与高通胀并存。

新上任的美联储主席保罗·沃尔克,一位以强硬抗通胀著称的斗士,为了驯服高达两位数、并且持续攀升的通胀这头猛兽,在未来几个月内,会采取极端激进的货币紧缩政策,不惜以牺牲经济增长为代价,大幅提高联邦基金利率。

利率的飙升,必然导致债券价格的大幅下跌。

尤其是那些票面利率较低、期限较长的国债,其对利率变化的敏感性最高,下跌幅度也将最为惨烈。

做空这些长期国债,无疑是在与市场普遍预期对赌,需要极大的勇气和精准的时机把握。

但阳光明知道,历史已经证明了沃尔克的决心和这一政策的最终效果。

这对他而言,不是赌博,而是基于确定性的套利。

目标已然明确,接下来就是选择执行路径和合作机构。

他手中的一千六百万美元,在这个时代已是一笔不小的资金,足以引起许多机构的重视。

但他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交易通道。

他需要一家资本雄厚、信誉卓著,能够处理大额订单而不引起市场过早警觉的机构。

他需要专业的风险控制,应对期货市场巨大的波动和保证金追缴压力。

他还需要考虑资金的安全、交易的隐蔽性,以及未来巨额盈利可能带来的税务和监管问题。

在他的备选名单上,主要有两类机构。

首选是那些顶级的、专注于商品期货交易的经纪商,例如大陆公司或雷夫科公司。

它们是这个领域的专家,拥有巨大的资本和交易所席位,能够高效执行大额订单,并且对保证金和风险管理的经验非常丰富。

次选则是那些拥有大宗商品交易部门的顶级投行,例如高盛和所罗门兄弟。

这些投行不仅提供交易通道,更能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务,包括融资、研究支持以及复杂的结构性产品。

与它们合作,更有利于他未来更长远的布局。

就在他埋头研究,反复权衡各家机构优劣的这段时间里,他宿舍那部安静了一段时间的电话,突然变得异常繁忙起来。

铃声常常在不经意间响起,打破房间内的宁静。

电话那头,通常自称是某某银行的客户经理,或是某某投资机构的业务代表。

他们的语气无一例外地热情而恭谨,表示“获悉阳先生您有一笔资金正在寻找投资渠道”,并极力推荐他们银行的“专属理财服务”或机构的“高回报投资产品”。

显然,他账户上突然多出的这笔高达一千六百万美元的巨款,虽然他已经尽力保持低调,但其动向依然在某种程度上,被银行内部标记为“高净值客户”,信息在不经意间流入了市场。

这些主动找上门的个人或者合作机构,背景各异,动机不明。

阳光明对此保持着高度的警惕。

他清楚华尔街的丛林法则,对于一个突然冒出来的、手握重金且看似年轻的东方人,太多人想从中分一杯羹,甚至不乏心怀叵测者。

他客套而疏离地回应着这些电话,没有透露任何具体的投资意向,更没有答应与任何一方进行深入面谈。

他需要的是主导权,而不是被这些嗅到血腥味的鲨鱼牵着鼻子走。

然而,在这众多纷至沓来的联络中,有一个电话引起了阳光明的重视。

那是来自欧内斯特·拉尔森律师的电话。

拉尔森律师的声音在电话里一如既往地沉稳,但阳光明能听出其中蕴含的一丝不同寻常的郑重。

“阳先生,希望没有打扰到您。”拉尔森律师的措辞总是无可挑剔。

“当然没有,拉尔森先生。请问有什么事吗?”阳光明问道。

“是这样,我收到一个委托,有人希望能与您约个时间,当面聊一聊。”拉尔森律师顿了顿,似乎在斟酌用词,“这个人……身份有些特殊,我认为您最好能和他见一面。”

“哦?是哪位?”阳光明来了兴趣。能让拉尔森律师用这种语气介绍的,绝非等闲之辈。

“塞巴斯蒂安·温伯格。”拉尔森律师清晰地报出了这个名字,然后补充道,“高盛集团的大宗商品部主管。”

阳光明握着话筒的手,微微紧了一下。

高盛。温伯格。

这两个词组合在一起,在华尔街,在美国金融界,代表着怎样的分量,他再清楚不过。

为了让阳光明足够重视,拉尔森特意对塞巴斯蒂安·温伯格做了细致的介绍。

温伯格家族,与约翰逊家族并列为高盛的两大支柱,其影响力根植于这家顶级投行的血脉深处。

而塞巴斯蒂安·温伯格,作为温伯格家族的嫡系成员之一,年仅三十出头便已执掌高盛核心部门之一的大宗商品部,其能力、背景和进取心,可见一斑。

这样一个人物,竟然会主动想要见他这个名不见经传的留学生?

阳光明有些诧异。

“拉尔森先生,感谢你的转达。不知道温伯格先生找我,是为了什么事?”阳光明谨慎地问道。

“具体细节,温伯格先生并未在电话里明说。”拉尔森律师回答道,“但他提到了对你近期成功商业化运作专利的欣赏,并表示对你未来的资金规划很感兴趣。我个人强烈建议你和他见个面。”

拉尔森律师的声音带着一丝劝诫的意味:“阳,我知道你很有主见,也拥有惊人的商业嗅觉。但在这个圈子里,人脉和平台同样重要,有时甚至比资金本身更关键。”

“塞巴斯蒂安·温伯格,他代表的不仅仅是高盛的一个部门,他背后是整个温伯格家族和高盛庞大的资源网络。他刚刚上任不久,正是锐意进取,需要做出成绩,拓展人脉的时候。”

“你手里的一千六百万美元,确实是一笔不小的数目,足以让很多人心动。但能直接引来温伯格这个层次人物的关注,这对你而言,同样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机会。哪怕最终合作未能达成,仅仅是结识他,建立起初步的联系,对你未来的发展也大有裨益。”

阳光明沉默了片刻,大脑飞速运转。

拉尔森律师的分析切中要害。

他原本的计划中,高盛就是备选的合作机构之一。

其强大的大宗商品交易能力、全球化的网络以及深厚的政治、金融资源,都是他未来可能需要的。

如今,对方主动递来橄榄枝,而且是如此重量级的人物,这确实是一个意想不到的突破口。

如果能够与塞巴斯蒂安·温伯格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那么他后续在期货市场的操作,无疑会顺畅许多,甚至在信息、融资、风险控制等方面获得额外的支持。

“我明白了,拉尔森先生。非常感谢你的提醒和引荐。”阳光明做出了决定,“我很乐意与温伯格先生见面。不知时间地点如何安排?”

听到阳光明应允,拉尔森律师的语气明显轻松了一些:“太好了。温伯格先生正好在旧金山出差,他似乎对这次会面也很重视。如果你方便的话,他今天下午就可以抽出时间,地点定在金融区的一家私人俱乐部,你看如何?”

“今天下午没问题。请把具体地址和时间告诉我。”阳光明果断回应。

效率就是金钱,他也不想错过这个时机。

挂断电话后,阳光明看着窗外明媚的阳光,深深吸了一口气。

与华尔街顶级精英的直接对话,或许会是他的一个机会。

这不仅仅关乎眼前这一千六百万美元的投资,更可能关系到他未来更宏大布局的起点。

他需要好好准备一下。

下午,阳光明穿着一身合体的深色休闲西装,提前十分钟抵达了位于旧金山金融区核心地带的一家私人俱乐部。

俱乐部的大门并不显眼,但内部装修极尽奢华内敛之能事,厚重的波斯地毯,光可鉴人的深色木质护墙板,墙上挂着价值不菲的古典油画。

这里的一切,都无声地宣告着其会员的非富即贵。

在侍者的引导下,他来到一个靠窗的安静角落。

一位看起来三十岁出头,穿着剪裁极其合体的意大利定制西装,头发梳理得一丝不苟的年轻男子已经等在那里。

他面容英俊,带着几分盎格鲁撒克逊精英的典型特征,眼神里充满自信,嘴角挂着一丝若有若无的仿佛一切尽在掌握的微笑。

看到阳光明走近,他主动站起身,伸出手。

“阳先生?我是塞巴斯蒂安·温伯格。很高兴认识你。”他的握手有力而短暂,带着一种恰到好处的热情。

“温伯格先生,久仰大名。我是阳光明。感谢你的邀请。”阳光明不卑不亢地回应,态度从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