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40章 239【敲山震虎】(1 / 2)上汤豆苗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40章 239敲山震虎】

“景澈兄,关于接下来对付妖教的策略,我也有一些浅薄的想法,还请你参详一二。”

叶庆时年三十二岁,在靖安司现有九位掌令中年纪最轻,他能得到韩佥的赏识坐稳江苏掌令一职,靠的当然不是一味溜须拍马。

除了一身高明的武艺,他在谋局方面的能力同样不弱,在听完薛淮对玄元教情况的叙述之后,他很快便有了初步的计划,并非刻意想在薛淮面前表现自己。

薛淮道:“叶兄请说。”

“我认为不必再刻意遮掩济民堂的问题,这两个月坊间已有许多传闻,诸如官府打压和盘剥这等善堂,虽然流言没有形成规模,但是放任不管容易引起百姓的怨望。”

叶庆见薛淮没有反对,便继续说道:“或许我们可以公布一些妖教乱党的情况,然后尽早将济民堂和玄元教切割。这样做既可以平息民间物议,也能彻底斩断玄元教留下的暗手,杜绝他们往后利用济民堂挑动民怨的可能。”

薛淮稍稍思忖,赞道:“叶兄此议甚善,济民堂多年施药行善,若是骤然以妖教乱党之名查封,恐寒了百姓的心。”

“正是此理。”

叶庆冷静地说道:“我意由扬州府衙出面,言明官府查获有匪人假借济民堂之名行不法事,为肃流毒进行全面彻查,凡堂中清白无辜之人可继续经营,并且由官府进行账目监管和给予一定的支持,维持其惠民药堂的本色。那位徐神医也可借此重见天日,她先前假死并非有意欺瞒世人,只是为了配合官府抓捕贼人。”

这个想法和薛淮不谋而合。

对于如何处理济民堂一事,薛淮这几天反复斟酌,不光是因为对徐知微的承诺,更重要的是济民堂的存在本身就极有益处。

他端起茶盏轻呷一口,沉静地说道:“济民堂一事,当如兄所言快刀斩乱麻,以官府名义剥离其与妖教之联系,重塑其惠民济世之本色。此外,玄元教对江南官绅阶层渗透很深,柳英虽吐露不少,然其信息多涉枝叶,核心依旧笼罩迷雾,故此我想分作三步行棋,务求稳妥。”

叶庆肃然道:“愿闻高见。”

薛淮道:“第一,依叶兄之策迅速处置济民堂,只提查获匪人借其名号行不法事,不提玄元教三字,以免引发不必要的恐慌与猜疑,同时也可迷惑藏在暗处的贼人。与此同时,尽力追捕胡娇娘,对桑世昌和赵琮等人则暂不惊动,只在暗中布控,严密监视其一举一动。”

叶庆点头赞同。

薛淮继续说道:“第二步则是集中力量挖出那个孟书生。如果我没有猜错的话,这个孟书生在漕运衙门必然有很深厚的人脉关系,否则他无法辗转腾挪于玄元教和官府之间。你不妨直接从漕运衙门入手,尤其要注意漕衙那几位高官身边的谋士和幕僚,一般而言,这种身份的人最适合做这些事情。”

叶庆听到此刻,不由得暗中感慨那位即将入阁的沈尚书手段高明,仅仅几年时间就能将薛淮培养到这种层次。

他知道薛淮天资聪颖才情卓著,否则也无法十六岁高中探,但是官场上的打磨并非靠才华就能解决一切问题,很多事情没有足够的历练,绝对做不到面面俱到又举重若轻。

薛明章英年早逝是人尽皆知的事情,薛淮能有今日的城府手腕,只能是沈望对他倾囊相授,否则他不可能有这般成熟的手腕。

叶庆一边羡慕薛淮有个尽心尽力的座师,一边爽快地说道:“景澈兄此言真令我茅塞顿开。你放心,我会抽调人手去淮安打探消息,尽快挖出那个孟书生的真实身份。”

他还有句话没有明言,靖安司在漕运衙门之中埋了暗桩,之前没有仓促动用,如今自然到了发挥作用的时刻。

面对叶庆不加掩饰的赞赏,薛淮平静自谦,而后道:“从目前的线索来分析,漕帮和济民堂的勾连很深,而且漕运系统的关键节点已被妖教深度渗透利用,这种程度的渗透绝非赵琮这种中层官员能完成,其上必有庇护或主谋。但是以你我的力量,想要在不引起朝野震动的前提下直接查漕运衙门,这显然不切实际。”

叶庆闻言陷入沉思之中。

薛淮所言乃是非常现实的问题,蒋济舟不是许观澜,如果两人冒然行动,对方一封弹章直接呈递御前,天子为了维系千里运河的稳定以及首辅宁珩之的体面,最终只会让薛叶二人偃旗息鼓,说不定还会训斥他们胡作非为。

这就是天子之前让韩佥转告二人,必须要低调行事暗中查探的缘由。

然而眼下的关键是如何破局。

薛淮的前两步棋都是在边角布局,切断济民堂和玄元教的关系是为民生,追捕胡娇娘和孟书生是为顺藤摸瓜,但是敌人不会傻乎乎地等着他们查。

连柳英都不清楚老祖和圣子的身份,足见对方的小心谨慎,想要抓到胡娇娘和孟书生肯定很难,这个时候最好的策略便是直取中军,从漕运衙门入手扭转明暗之势。

“或许……我们可以给他们一个机会。”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