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三章 磁带(2 / 2)三斤面
黑市的存在,其实也算是一种生活所需的调节,面一直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但是干部身份的去黑市,被发现了是要受处分的。
江成要是去黑市买粮食,别人要是知道他的身份,这样大的干部领导都来黑市买粮了。那肯定会觉得粮食要出现问题,导致一些不良的严重后果。
所以干部领导之类的,家里要是缺粮,只能找人帮忙去买,自己尽量不会出面。
反正郑可现在是按照江成的吩咐,让大三元酒家怎么花钱多怎么来。谭雅萱在宾馆里带着孩子,偶尔出宾馆转一转。
江成则是跑去了曙光无线电,谈磁带录音机制造的问题。这磁带录音机的技术原理不难,难的是如何实现转换的问题。
江成提出磁带这个词,其实已经代表了录音机的技术方向。关键问题是磁带,而不是所谓的机器。
磁带这东西,在这个年代国内只有少数科技爱好者听过这东西。国际不是没有磁带录音机,而是磁带录音机还不完善。
最早的录音机其实是钢丝录音机,不过钢丝录音机很不实用。一直到一九三五年,德国通用公司的工程师制作出了磁带录音机。
但是现在的磁带录音机体积比较大,而且磁带也不是装盒子里的,携带不方便,容易出现问题。
所以磁带技术并没有广泛运用,磁带录音机听过的也很少。国内可以说大部分人没听过录音机这种东西,更别说什么磁带了。
但是曙光无线电这边还真有人听说过这东西,毕竟研究无线电设备的人,看过一些国外的科技书刊也很正常。
江成给磁带录音机提供了一个方向,就是盒式磁带。制造盒式磁带,能方便携带,并且避免跟外界过多的接触,弄的磁带灰尘多。
其他技术需要进行研发,制造磁带,关键的问题就是磁带的载体。国际现在是用带磁性的粉末涂层在塑料膜。
但塑料膜也是分很多种类的,磁带需要拉伸和韧性强的塑料膜,不能磁带没用多久就断了。
所以这个涂层载体,江成让曙光无线电这边的技术人员直接先弄最好的塑料膜。国内其实已经能制造塑料膜之类的产品了,但是没有高质量的。
江成早就不执着于什么材料都尽量先国产了,而且做研发,在不确定一些材料是否可行的情况下,千万别从性能低的材料开始试用。
这种从普通材料开始试用做研发的,江成早就吃过教训了。最少的时候制造手动托盘车,很多材料都是凑合着先用,把东西做出来再说。
然后在试用的时候,发现一些材料和零件不合格,车轮也是在后来换过材料的。
关键是在发现质量出问题之前,已经开始生产了。
所以现在搞研发,先用好材料,产品做出来可以提前试用,然后再考虑成本问题,慢慢降低要求。
因此在不确定普通塑料膜能不能行的情况下,直接先进口海外的高性能塑料膜。哪怕在这个年代,一吨好的塑料膜都要几千美元。
一吨塑料膜能直接换几辆两吨重的大众轿车,那也得购买。后世不值钱的硅晶体在这个年代不也是天价嘛。
用塑料膜制造磁带,只要把磁带录音机制造出来,曙光无线电合作社把产品卖到国外,那点塑料膜的成本就不叫事了。
现在已经是一九五九年十一月份了,其他地方不说。就香江那边,已经从单纯的转出口贸易转为密集型轻工业。
通过十年左右的时间,算是彻底完成了转型。香江的底层人员的工资可能挺低,但是层次相差很大,稍微有点文化的,能混个文员也能百块香江币。
而香江的纺织,塑胶,房地产等行业的兴起,其实有钱的人不少。就像我们国家八十年代改革后,出现不少暴发户一样,大哥大刚出来的时候,万块钱,很多普通人都震惊,感觉花万买一个大哥大有必要嘛。
现在香江这边很多商人就有不少这样的暴发户,后世的李首富,现在就靠卖一些塑胶花什么的,积累了第一笔财富,在此时也跟一个暴发户没区别。
有时候有些东西的性价比很难说的,对于有钱的人来说,排面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江成来广州之前,就先安排人送了三辆麒麟轿车到广州办事处这边的。也没安排在广交会做展览,因为目前产量太低,要照顾合作商。
而麒麟汽车定价为一万美元,很多合作商也不用汽车厂这边铺货了,直接就想交易购买。
欧美那边也有豪车,但要从那边购买到一辆好的汽车,运输费用加关税什么的,到达香江也不便宜。而那些汽车跟麒麟相比,在外观和科技方面没的比。
江成得到有不少合作商想直接自己买车后,感觉还是一个麻烦。不是说不能卖给他们,而是这样处理了,麒麟汽车没有什么知名度。
而且在得知大部分是香江的同胞商人想要购买,倒是让江成觉得可以操作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