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我要是有几个团,我会是这样?(2 / 2)咸嘉湖灵感大王
如果他手下有几个完整的步兵团,他就可以从容地分出机动部队,沿着河北岸进行机动防御,随时准备摧毁敌人可能架设的任何浮桥。
但现在,他手上只有一个营。
听到莫林的抱怨,克莱斯特和曼施坦因都苦中作乐的笑了起来。
而就在气氛变得越来越压抑的时候,一直沉默思考的曼施坦因,突然开口了。
“营长,其实我觉得我们可能有些过于悲观了。”
莫林和克莱斯特都看向他,想听听这位年轻的作战参谋有什么高见。
“我们一直站在自己的角度思考问题,但如果我们站在高卢人的角度来看,情况或许并没有那么糟糕。”
曼施坦因走到地图前,拿起一支红蓝铅笔,在地图上画了几个箭头。
“首先,我们要明确高卢人当前的战略目标是什么。”
“根据总参谋部的判断,高卢第五集团军的主力集结在伊尔松,他们的首要任务,是阻止我们右翼的部队突入高卢腹地。”
“而沙勒罗瓦,以及它所在的桑布尔河,正是阻挡我们南下的天然屏障。”
他用铅笔的红头,重重地点了点沙勒罗瓦的位置。
“所以,从高卢指挥官的角度来看,他的任务不是渡过桑布尔河向北进攻,而是应该想尽一切办法,依靠桑布尔河来阻击我们,阻止我们渡河才对。”
“在只能依靠浮桥渡河的情况下,如果他们冒险将大量部队调到河北岸.一旦我们萨克森的主力部队突然抵达,那么这些过了河的高卢军队就等于背水一战,有被我们围歼在河边的巨大风险。”
“没有一个头脑清醒的指挥官,会在这种情况下,用自己宝贵的兵力去冒这种风险。”
曼施坦因的分析,条理清晰,逻辑严密,像一道光瞬间驱散了莫林和克莱斯特心头的迷雾。
他们之前一直沉浸在“敌强我弱”的思维定式里,却忽略了敌人同样也面临着战略上的限制和风险。
“所以,你的意思是高卢人最理智,也是最稳妥的选择,就是不渡河。”
莫林顺着他的思路想下去,眼睛越来越亮。
“没错。”曼施坦因肯定地点了点头。
“他们会集中全部力量,不惜一切代价,攻下我们占据的沙勒罗瓦南城,然后炸毁城内所有的桥梁!”
“这样一来,他们就能将桑布尔河变成一道牢不可破的防线,将我们的主力,牢牢地挡在河北岸。”
“到那个时候,他们就可以从容地调集兵力,依托河岸构筑坚固的防御工事,把这场仗变成一场对他们有利的阵地消耗战。”
听完曼施坦因的分析,莫林和克莱斯特都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虽然这并不意味着危险的解除,但至少整个战场的焦点,将重新回到沙勒罗瓦这座城市本身。
“也就是说,接下来的战斗,最激烈的地方,就是沙勒罗瓦南城,以及城里那三座连接南北的桥梁。”
莫林的手指,缓缓划过地图上那三座桥梁的图标。
这三座桥,将成为接下来双方争夺的焦点,也必将成为吞噬无数生命的绞肉机。
压力依旧巨大。
但至少作战目标变得清晰而明确了。
死守南城,保住桥梁,撑到援军抵达
这就是他们接下来唯一要做的事情。
明确了高卢人的主攻方向后,接下来的防御部署就有了清晰的目标。
莫林深吸一口气,开始盘点自己手上的兵力。
目前,他能动用的全部力量,就是禁卫军第一教导突击营,外加一个刚刚抵达,还在拼命打射表的77毫米野战炮营。
那个野战炮营的营长刚刚通过电话向他报告,炮兵们已经开始紧张地进行测距和计算,为后续的炮击打射表。
按照炮兵营长的说法,等基础射表建立完毕后,他们提供的火力支援将会变得更快、更精准。
只不过莫林也清楚,一旦战斗进入残酷的城区巷战阶段,火炮能发挥的作用就会大大受限。
他们更多的,可能是用来压制试图从城市两翼迂回的敌军部队,或者对城外集结的敌人进行火力覆盖。
真正决定胜负的,还是得靠步兵在城里一寸一寸地去拼杀。
教导突击营,满编情况下,除去营部、通讯排和辎重队这些非战斗单位,主要的作战力量是4个步兵连,以及一个装备了12挺mg08重机枪的火力分队。
每个步兵连,除去连部和后勤人员,纯战斗人员有240人。
火力分队的重机枪小组,一共60人。
算下来,全营的纯战斗人员,满打满算有1120人。
再加上营部、各连连部以及后勤辎重人员,整个营的总人数接近1300人。
还没算辎重队的卡车司机们。
这是一个加强营的配置,无论是人员素质还是火力强度,都远超萨克森帝国陆军的普通步兵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