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对真正天才有了具体概念【二合一】(2 / 2)千越南秋
徐铭没有注意许逸阳几人在想什么,推门走进自己在镜春园的办公室,打开电脑首先做的则是回复邮件信息。
以他如今在学界的身份地位,时隔一段时间,又在物理领域搞出这么大动静。
自然会有很多人发来邮件信息关心祝贺。
其中还以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的威滕教授,对于此事最为高兴。
基本上整篇邮件,都在称赞他选择研究物理,表示这是件非常正确的选择。
而最后一段,则不忘提及弦理论。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威滕邮件的原因,紧随其后德利涅教授也来了封新的邮件,内容是对方在代数几何,以及平展上同调上的一些新的研究心得,并且鼓励他坚持自己的思路方向继续走下去。
明显真有点担心,他会受到威滕教授的劝说。
面对两位学界泰斗,如同小学生的做法,徐铭对此也可谓是哭笑不得。
只得分别给他们回复。
除此之外,自己社交软件企鹅号上,最热闹的无疑是高中班级群和大学室友群。
纷纷向他送上祝贺,简直比他自己还要高兴。
说起来班上的同学们,除少数读研的人,眼下基本上都开始参加工作步入社会。
平时群里大家都在潜水不冒泡。
反倒是他上了热搜新闻,使得同学全部现身,让大家仿佛找回到几分学校时代的青春感觉。
当然他也并没有什么高冷架子,往往会抽出时间在群里同大家交流一会。
尽管随着自身在学界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在国内很多重要科研机构兼任研究员,却反而觉得每天都很充实。
不自觉的沉浸享受其中。
在把这些琐事处理完,徐铭伸了个懒腰,眼角余光扫到屏幕右下角的时间。
“已经快十一点了吗,再推导一会好了。”
自顾自低喃一句,接着拿出自己的手稿放在桌面。
接着之前的步骤公式,继续构造构造导出平展motivic上同调复形工具。
在时间的缓缓流逝下,眼前面板上,也时不时浮现出新的经验值提示。
——
【经过努力学习,你的[数学]水平提升了,获得经验值11点。】
【经过……】
直到中午十二点多的时候,听到田纲院士的敲门声。
这才暂时停下动作,起身和对方一同去吃饭。
与此同时。
远在大洋彼岸的西海岸。
因为两地时差问题,此刻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正值深夜时分。
然在数学系办公大楼内的某间讨论室,依旧还亮着灯和其它漆黑房间相比,可以说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如果这个时候有学生在这里,则能够听见,几位男人的争辩声音。
“我认为你的这步推导过程存在问题,它不符合上同调的逻辑理论,必须另外寻找方法对公式进行替换。”
“难道我们真要坚持,按照徐的理论方向研究,或许传统证明霍奇猜想的思路更具价值。”
“徐的理论是全新方向,最适合作为突破点。”
写满着大量数学公式的几块写字板前,陶哲轩身体笔直的站在那里。
面对其他人的质疑,依旧坚持自己的决定。
自从对数论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被徐铭截胡,率先将其证明发表论文。
他便在加州大学的格林教授建议下,同样投身到对霍奇猜想的研究中,甚至后续又拉了几位好友入伙。
放在以前或许很难找到足够的数学家,毕竟世界数学难题被公认是吃力不讨好的事,往往耗费大量时间,依旧得不到想要的学术成果。
相反还浪费了自己的精力。
但由于徐铭在国际数学家大会上,那篇一小时报告的关于平展上同调的内容。
为霍奇猜想的研究,提供了全新的方向。
以至于掀起了一波潮流。
使得他们能获得足够的经费支持,来开设霍奇猜想相关的课题。
奈何将近两年的时间过去,他们团队研究进展,依旧没有什么实质性的突破。
尽管这放在数学界是很正常的事情。
毕竟好歹是七大世界数学难题之一的存在,真有那么容易证明的话,也不会在数学界悬而未决这么长时间。
奈何随着不断的遇挫,这让其他人,对徐铭提出的新的研究方向产生了质疑。
不由得开始深度思考,究竟是新方向,还压根是条不可能有结果的死路,真这样的话,那还不如回归最初数学界前辈对霍奇猜想的证明方法中。
如果放在以前,陶哲轩可能会动摇。
选择听从大家的意见,放弃这两年的研究成果,重新投身到传统方法中。
可同样的错误,他实在不想犯第二次。
还记得之前他在研究孪生素数时,因中途废除了多尺度解析筛法理论,选择了自己的方法去尝试证明。
结果实际情况时,徐铭通过改造多尺度解析筛法,成功解决了孪生素数猜想问题。
他的付出则全打了水漂。
正是因为这些情况,让他对徐铭格外信任。
何况如今徐铭也在证明霍奇猜想。
想要赶在对方之前完成证明,只能选择新的方向。
丝毫不夸张的讲,为了提前解决霍奇猜想,他除邀请不少好友加入外,平时更是疯狂熬夜加班,试图弥补最大程度和徐铭拉开距离。
毕竟他太清楚徐铭的效率。
而代价是,眼下他整个人看上去很疲惫,连白头发都冒出来许多根。
让人很是不理解,为何徐铭就能有那么多时间。
连续证明两道数论经典猜想问题的情况下,还验证出量子反常霍尔效应。
就在气氛略显凝重尴尬时,突然讨论室的房门被人从外面推开,格林教授快步走到陶哲轩跟前,迫不及待的讲出一件刚得知的事情。
“陶。”
“我这里有一个消息,你肯定非常感兴趣。”
“什么消息?”陶哲轩瞥了眼询问。
对此格林教授倒也没卖关子,立刻讲述自己才在网上看到的新闻。
“燕京大学的徐,刚在科学期刊上,发表了一篇关于物质互相作用的论文。”
“在物理学界引起了很大的讨论。”
“是诺奖级的学术成果。”
“有不少数学家表示,徐已经暂停霍奇猜想研究,想要去争取诺贝尔物理奖。”
不得不说关于徐铭的消息,确实给他们几个人带来了不小的冲击,听后脸上皆浮现出复杂的表情,未曾想徐铭竟又跑去了物理领域。
约摸顿了十多秒,才有人接过话茬分析。
“没有徐作为我们的竞争对手,看来我们对霍奇猜想的研究进度,可以相对放缓一些不用太过急切。”
“徐跑去研究物理,这正说明他提出的方向,是根本行不通的。”
“居然又做出一项诺奖级成果,我真是越来越佩服这位来自东方的年轻学者了,他或许真的有希望,成为历史上最年轻的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
说到这里时,脸上已经完全掩藏不住,对徐铭天赋和实力的羡慕。
要知道数学领域并没有诺贝尔奖,虽菲尔兹被称作数学界的诺贝尔,但其影响力和权威性终究无法,去和诺贝尔物理学奖相提并论。
他们作为数学家,只能想尽办法,去追逐数学奖项。
可徐铭却能在数学和物理界通杀。
再加上其二十多岁的年龄,纵使嘴上贬低,却也掩盖不了心中的羡慕。
接下来的时间,众人倒没有,过多去讨论徐铭的这项物理学术成果,而是回归到目前重要的霍奇猜想项目上。
既然徐铭放弃了霍奇猜想,那么便相当于,给了他们更多的试错成本。
毕竟放眼整个数学界。
除了徐铭最有希望证明霍奇猜想外,其他人根本带来不了什么压力。
当念头停留在这里,其中一位数学家,立刻表示道。
“眼下正是试错的好机会,我提议采用传统方法,对霍奇猜想尝试证明。”
此话一出,很快得到其他人的附和。
“我同意。”
“确实需要新的尝试。”
陶哲轩把众人的话悉数听进耳中,面对这种情况,依旧坚持自己的观点。
“不行。”
“你们根本不了解,徐是一个什么样的天才,他绝对不可能放弃霍奇猜想。”
“就算大家解散,我也会按照当前方向研究下去。”
他和徐铭都被称作数学界的莫扎特,且线下见过面探讨过几次数学理论,因此他对于徐铭非常了解,根本不相信对方会为了物理放弃数学。
而就在包括格林教授在内的其他人,面对陶哲轩的强硬态度一时不知怎么办时,物理界闹出的动静才刚开始。
随着拓扑光子等离激元耦合态理论,被越来越多物理学家认可称赞。
国际上众多物理研究所实验室,终于发现徐铭拥有的物理天赋要比数学更高。
具备着应用价值。
于是纷纷向徐铭抛去橄榄枝,邀请徐铭加入他们的机构和实验室。
甚至有些物理学者直接在网上,公开表达想要和徐铭共同研究交流的想法。
对国内网友来讲,能看到这么年轻的学者,被众多国际知名物理机构研究所争抢,心中无疑是非常骄傲自豪。
至于里面名气最大的,无疑是阿美瑞肯国家科学院。
是的。
继上次邀请徐铭加入之后,他们再次进行喊话,并开出非常丰厚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