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89章 验证成功,打开物理新大门【二合一】(2 / 2)千越南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

转眼进入到二月份。

在这段时间里,徐铭虽主要待在燕大数院,或者镜春园数学研究中心那边的办公室,但主要工作却是撰写等离激元耦合态理论论文。

好在进度如预料般,非常的迅速。

2月8日,周三。

元宵节刚刚过去,正值各大高校开学季,校园内相比前几天热闹许多。

而此刻徐铭正坐在自己办公室。

目光垂在电脑屏幕上,那篇刚撰写完的论文,整个人顿时觉得轻松下来。

“总算写完了。”

“就这样投稿到科学编委会吧。”他轻声低喃一句,接着果断投稿发送出去。

原本他在把论文撰写完后,是打算先发给王其坤以及唐亚愚两位教授,好查漏补漏看看有什么地方需要修改。

结果两位教授的回答几乎一模一样。

那便是对他完全信任。

主要这次的课题,虽然他才是项目主导,但王其坤和唐亚愚也参与了其中。

正常情况下,应该坐在一起,共同商讨论文。

奈何架不住两人的坚持,只得由他自己全权负责。

不过对于这种小插曲,他并未过多纠结,很快就把论文的事抛在脑后,拿出对平展上同调的推导手稿,准备根据新的思路重新进行完善增强。

“接下来是该解决,平展上同调的遗留问题了,希望新的思路不要让我失望。”

几乎话音落下的同时,笔尖立刻在草稿纸上划动,快速书写出一个个复杂的数学符号和公式。

根据他思考镜对称物理数学基础时,从复流形的复杂结构形变可以通过量子上同调,等完全不算术的对象研究中得出结论,几何结构的信息可能被编码在某种更高阶的不依赖于特定系数的关系网络中,而不仅仅是上同调群。

提出此猜想之后,就需在平展上同调基础上,重新创建出一个全新的工具。

保证能够同时处理,拓扑算术以及过滤结构的框架。

多线程并行思维快速运转下,他采用∞-范畴语言作为工作基础。

这能允许他,灵活地处理高阶同伦和极限,这是构建复杂关系网络所必需的。

“定义平展motivic∞-范畴。”

“其中态射空间是拓扑空间,而不仅仅是集合。”

“核心构造导出平展motivic上同调复形……”

……

徐铭清楚明白,在这项全新的工具中,构造导出平展motivic上同调复形是最技术的部分。

需要大量的演算推导。

首先便是将motivic局部化。

他选择从光滑k-概形的∞-范畴出发,施加nisnevich下降和 a-同伦不变性。

得到 motivic∞-范畴 h(∞)(k)。

然后稳定化。

而在这个过程中,随着时间流逝,眼前面板上也持续浮现出大量的经验值提示信息。

【经过努力学习,你的[数学]水平提升了,获得经验值20点。】

【经过……】

整个推导步骤,他足足写了几个小时,直到因太过专注肚子传来饥饿感才算暂时停下动作。

“呼~”

“虽然对导出平展motivic上同调复形的构造,眼下才算是迈出第一步,但好在全新的思路和方法是正确的。”

“如此只剩下时间问题。”

徐铭拿起满是数学公式的手稿,心中暗自低喃的同时嘴角微微上扬。

从心底深处涌现出些许成就感。

甚至这点成就感,要比前几天等离激元耦合态理论的验证成功还要强。

主要从他提出平展上同调的完善理论,经过了这么长时间的研究推导,中间不知道试错了多少相关理论,到今天才算是真正走上了正轨。

特别是数学学科经验值的上涨,更加证明他目前的思路非常正确。

毕竟像这种幅度的增长,可是很久没有遇见过。

在这种情况下,只需要按部就班计算下去,早晚能完成最核心的,导出平展motivic上同调复形的框架构造。

届时。

这项全新的数学理论框架体系工具,便是他进攻霍奇猜想的最佳帮手。

思索至此他并未继续推演,再将手稿收好后,脸上挂着笑容起身朝外面走去。

准备先把肚子填饱再说。

与此同时。

远在大洋彼岸,华盛顿特区纽约大街科学促进会。

其总部科学期刊物理学科主编办公室。

阿尔伯茨作为期刊的物理学科主编,早上来到办公室所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先清理邮箱内积压的邮件。

里面最重要的,自然是相关的物理领域论文稿件。

科学作为全球最顶尖的学术期刊,他们每天要处理的论文稿件堪称海量。

不过不是谁,都能有资格,直接投进他的邮箱。

除非在物理学界有着名气或者学术成果,否则按照正常流程,会先由审稿编辑进行初审,只有内容比较有含金量的课题才会被送过来。

“物理领域可是许久,都没有突破性的进展了,真是件令人遗憾的事。”

这时阿尔伯茨在连续看了几篇论文后,丝毫未掩饰脸上所浮现出来的失望之色。

暗自叹息了两声,暂时停下手上动作,端起秘书送来的咖啡提神。

尽管能到他邮箱的论文,已经被筛选过,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质量算得上不错。

怎奈他干了这么多年的主编,眼光自然增长很多。

特别是最近两年,几乎很少能碰到,让他感觉眼前一亮的学术成果。

很快将杯子中的咖啡喝完,突然屏幕上一个熟悉的名字进入他视线,整个人瞬间想到什么猛地坐直身体,眼中迸发出两道激动神色。

“这是……徐的物理论文?”

对于徐铭这个名字,他自然一点不陌生,知道是那位来自东方燕京大学的数学天才。

如今已获得三项国际数学奖项,被称作数论界传奇。

未曾想时隔许久,竟又投身到了基础物理领域。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