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38章 新华社人才联培计划(1 / 2)最能编的狗牙根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538章 新华社人才联培计划

认知战这个概念最早就是由美国人提出的,出现于90年代,当然它并不是一个独立的概念,而是作为美国信息战的一部分。

之后随着俄乌战争的爆发,“认知作战”这个名词快速传遍全球,大家回过头来发现,美国人对于认知战的运用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靠着几十年的认知战,在全世界建立了一套以国家、个人、媒体、公共组织等紧密链接的信息网络。

通过高强度的信息传递,改变它国决策者和民众的认知,进而控制对方的行为,俗称海外养殖、思想殖民。

刘一民向穆青讲述了美国认知作战的厉害之处,通过各种手段将美国塑造成理想国,将自己对手塑造成“恶魔”,在内部培养亲美势力,在外部进行孤立攻击。

“不少作家参与的美国国际训练营就是认知战的一部分,之所以用‘战’这个词汇,是想说明这件事情的严重性,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刘一民说道。

穆青眉头紧皱,过往在媒体展现工作的经历不断地浮现在脑海里面。穆青16岁在晋省临汾参加八路,17岁就开始在文艺战线上展露头角。

先在延安经过过老人家关于《解放日报的整风改革,45年后又跟着新华社先遣队奔赴祖国解放的战场,先到东北,之后又跟着四野南下,是报界的老人。

“一民,你对这场战争的重要性怎么看?”穆青问道。

“这场战争,甚至比边境作战还严重。这是不断侵入肌体的毒素,当然随着人体的强大,会逐渐的将毒素排出去,但遗毒无穷,需要漫长的时间去解决。毒素入侵不可避免,我们能做的就是减少毒素的数量,尽可能的不给毒素提供生存的土壤。”刘一民说道。

穆青认同刘一民的说法,尤其是‘毒素入侵不可避免’这句:“我在通讯社干了几十年,我是知道媒体力量的强大。媒体不起决定性力量,但经久的宣传影响着读者的脑袋和思想。我这段时间对国外的媒体也进行了了解,美国的媒体太发达,太强大。

美国的经济能够支撑起它们养如此庞大的媒体,我们国家要想在国外建设自己的通讯和新闻网络、发布渠道,需要漫长的投入。”

“所以,用有限的力量去做有限的事情,咱们先国内后国外。对于谎言,咱们媒体要拆穿,老人家说的那句话很对……”

刘一民没有说完,穆青就接道:“宣传的阵地咱们不去占领,敌人就会占领。”

“哈哈哈,对,我就是想说这句话。”

“老人家真是战略家啊,一切都看得那么明白。”穆青笑着说完,将目光放到刘一民的身上,目光上下打量,毫不掩饰内心的深处的赞扬。

“不愧是咱们豫省人,真中!”

“向您学习!”

“一民啊,你太谦虚了,你能从汝县走出来,不容易!好好干!”穆青勉励道。

两人一时聊的兴起,忘记了时间,等外面有人敲门喊他们开会,他们才反应过来。

穆青从沙发上站起来活动了一下身体,神色轻松地说道:“你们先等下,我们马上过去。”

等办公室门重新关上,穆青神色恢复了平静:“一民,这份报告你没给其他人看吧!”

“没有,全是我手写的,除了我没人见过。”

“看来你有数,等开完会我向首长专门汇报一下。”穆青放松了下来,目前学术界对外交流频繁,报告内容很容易传的内外皆知。

穆青一方面觉得这件事情重要,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项目多要点经费,支持新华社在海内外分社的建设。新华社要加大在海外的建设步伐,没有资金支持是不行的。

各地报社都开始进行自负盈亏的改革,但新华社的性质就决定它不可能完全自负盈亏。海外的建设,光靠自己挣广告费、新闻费根本无法覆盖。

于是采取拨款和经营相结合,两条腿走路。

上级想要减少拨款占比,提高广告经营利润占比。对于新华社而言,经费问题卡的他们很难受。

穆青和刘一民走进会议室,掌声迅速响起。一群研究生看到刘一民顿时松了一口气,如同溺水之人找到了稻草。

新华社的高层坐在他们对面,无形中给予他们很大的压力。这些高层看着笑眯眯,平易近人,但时不时的给他们来一个刁钻的问题,搞得他们非常狼狈。

刘一民看了学生一眼,笑呵呵地问道:“怎么?一个个都跟小媳妇儿一样,受欺负了?”

研究生们硬着头皮没有回答,新华社的一名专家嘿嘿一笑:“刘教授,你带来的这几个小朋友对论文挺了解的,不错。”

“这些可都是咱们国家新闻战线的未来,尽管导师不是我,但培养起来我也是尽了十二分努力。”刘一民坐下冲对面的人挨个打了一个招呼。

穆青摆了摆手,让会场安静了下来,简短地做了一个开场白。

“同志们,年初的时候咱们跟文研所签订了一个研究课题,是关于新华社在海外建设和国际传播的课题,经过一年的研究,文研所顺利结项,现在请文研所的刘一民教授给大家对课题进行讲解。”

穆青说完,率先带头鼓掌。刘一民站起来详细的介绍了一下项目,接着坐下开始跟大家讲解。

“新华社的同志们,我代表文研所课题组向大家汇报,如果有疑问,大家可以随时打断。

本次课题历时近一年,文研所总共投入十二人开展研究,前后搜集国内外报纸资料千余份,阶段论文十余份,一篇结题论文和一篇结题报告。

大家先请看结题报告,我给大家详细的讲一讲。”刘一民将结题报告翻开。

在讲的时候,刘一民时不时地要回答各种提问。穆青优哉游哉地靠在椅子上,一边听大家讨论,一边记着要点。

“刘教授,我们不比资本主义国家的媒体,我们不能讲话不负责任,要注意形象。资本主义媒体是民营性质的,他们讲话不用官方背书,不会损害官方信誉。”

刘一民在报告上写,媒体遇到事情不能回避,要针锋相对进行回击。对方死缠烂打,我们也要死缠烂打,以彼之道还治彼身。

“同志们,大家还是不了解,这是没有硝烟的战争。大家都知道宋襄公,他是仁义了,最后呢,只给历史留下了笑话。”

“一民同志,宋襄公仁义之败,非宋襄公之错,也非仁义之过,怪就怪大家不讲仁义。”

“所以,我们要跟仁义者讲仁义,跟不仁者讲不仁。”刘一民立即说道。

见对方还想说,刘一民赶紧说道:“副社长同志,要知道西方并不是所有的媒体都是私人的。英国的bbc是公营,美国的voa美国之音是新闻署下面的。

这些媒体,在本国或者是西方事务的报道中给人以公正之感,但是对待别的国家,可是泼尽了脏水。

一些媒体对于国内事务,往往是‘小骂大帮忙’,实际上也是政府的‘嘴’。只不过咱们明确提出了,媒体就是d和政府、人民的喉舌。

另外,资本主义国家对于社会主义的态度是有共识的,我们不能放不下架子。对内,我们要履行媒体职责,对外我们要成为锋利的剑。被他们搅混的水,我们要努力搅清,搅不清就直接把浑水往对方身上引!

这话可能不那么的学术,但现实本身就不是‘学术’!”

刘一民其实理解大部分人的想法,他们的新闻理念早已形成,大部分人对于新闻有一种使命感。另外重要的是,没跟外国人打过这种仗啊。

在内论战的时候没怕过,但一想到要出去,难免心虚气短。

穆青见争论有点激烈,出言说道:“同志们,一民同志刚才的话听着可能刺耳,实际上正是如此。我们不是什么时候,遇到的都是一群规规矩矩的对手。就像作战,只要能杀掉敌人,哪怕是石头、锄头都是好武器。”

刘一民从对外传播的制度建设、通讯社建设、人才建设、斗争手段等各个角度分别给出了建议。

要完善新华社在国外的消息渠道,加强同国外报纸合作,培养一批善于在国际上做新闻工作的年轻人。

“我们去的记者去国外培训,要学真本事,我研究过相关培训,他们净讲什么——‘客观、公正、民主、自由’新闻观,他们却不讲自己是怎么操作新闻的,尤其是涉外新闻。咱们学这些有什么用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