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34章 战地专业广播电台的设想(一更)(2 / 2)最能编的狗牙根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几点了?”

“九点了!”

“没听到起床号呐!”

“怕打扰咱们休息,235团的战士们没有吹起床号。刘教授,这是给您打的饭,我已经吃过了。”

刘一民赶紧穿上衣服,走出宿舍望楼下看,太阳已经出来,战士们正在忙碌,也有人站在外面看着他们这栋楼。

“不好意思啊,麻烦你了。”刘一民坐下吃起了饭。这支部队是燕京军区的部队,北方人多,伙食也更适合他们这群北方人。

魏巍走进来看到刘一民正在吃饭:“一民,起来啦?”

“不好意思,睡的有点沉。”

“没事没事,睡的沉说明累了,也说明身体好。到我这个年纪,想多睡会儿也睡不了。吃完饭,咱们去见一下27军的人。”

“都是燕京军区的,您都认识吧?”

魏巍笑着说道:“师以上的都认识,27军是燕京军区的部队,武器精良,等上了前线,一定能打出燕京军区的风采来。”

魏巍带着他们走进会议室,会议室里不仅有27军的首长,也有47军的首长。

魏巍热情地跟他们打招呼,接着说道:“同志们,这位就是刘一民同志。”

“老魏,还用你介绍。当年燕京军区举办文艺大比武,我也坐在几位首长旁边。一民同志,咱俩当时还握了手的。”

“钱首长,没想到是您。”刘一民握手说道。

“哈哈哈,咱们这算是他乡逢故知,一民同志,欢迎你来到前线。这是47军的,跟我一个姓,也姓钱!”

“钱首长!”

“一民同志,欢迎欢迎,欢迎你们。”

等大家坐下来后,开始商量具体的演出时间,他们的演出不仅要让27军的战士们看,也得让47军的战士们看。

魏团长先讲了准备好的几个剧目:“我们的演员不管什么时候都可以演出,只要有场地。另外还有会唱歌的、讲小品的、快板啥的,可以到阵地上演出。”

“另外我们还带来了总政筹集的一些罐头、饼干等物资,昨天晚上已经到了,需要分发到战士们手中。”魏巍说道。

“总政这次真是大手笔啊!”两个部队的首长相视一笑。

“我们刚到,这物资我们就不要了,都给47军的同志们吧!”

“那我们就却之不恭了。”

这些物资总共有三大卡车,就是一个军也不够分,这批物资经过商量,准备送到战地医院,或者是一些便于运输的一线高地手里。

会议正准备结束,魏巍忽然说道:“老钱,昨天一民提了一个想法,我觉得不错,你可以汇报给前指。建一个对内的广播电台,给战士们提供休闲,通过广播疏通战士们的心理。

我知道,各军有时候会有,前指可以做一个更专业的。新时代战士们的思想在变化,咱们的思想工作也得变。”

“是个好主意,一民同志,你不愧是做电台节目的。其实我们前线的战士们都很可爱,也很有才艺,编写了不少歌曲。有时候轮换下来,精力无处发泄,是一个好办法。”27军首长说道。

钱首长说道:“我们可以跟前指建议一下。”

会议结束以后,魏团长就开始招呼演员们准备演出。

刘一民和魏巍不参加演出,去不远处的战地医院分发物资去了。

还没到战地医院,就看到远处飘荡的白色绷带或者是晾晒的带血的白床单。路上运送伤员的车疯狂鸣笛,偶尔会有直升机运着伤员降落在医院里面。

“文山前线下来的伤员,都会落在这里。老山战事最重,伤员也会多一些。”随行的吴政委介绍道。

到了医院,医院的院长过来迎接,魏巍说道:“院长同志,你们去忙吧,物资我们卸,后勤负责人过来就行。”

魏巍生怕耽误抢救,院长笑道:“放心,有需要我的手术会喊我的。”

院长招呼着大家将物资搬到仓库里面,魏巍惭愧地说道:“院长同志,物资不多,物资不多。”

“上级也有特殊的物资补给,伤病员的伙食比以前好多了,再说了,有也比没有好啊!”

接着院长带着刘一民他们去看望躺在病床上的战士,病房里各种味道交织,消毒水的味道尤其刺鼻,同时也有一些腐肉的味道。

轻伤的伤病员在打牌,重伤的躺在床上,有的人脸上表情较为乐观,有的人则一脸悲痛,心如死灰。

他们拿着东西放到战士们的桌子前和大家一一握手,刘一民坐在一位截肢的战士病床旁,跟他聊起了家常。

“刘教授!”

“叫我刘一民同志就行,同志,你是西北兵?”

“刘一民同志,你怎么知道?”

“我看你的脸型看出来的,西北人浓眉大眼,五官方正,嘴唇略厚。”刘一民握住战士的手。

“我家是会宁的,我叫刘大贵!”

“会宁?好地方啊,长征最后的会师地!”

“您听说过?唉,我爹也是当兵的,我也当兵,可是我腿没了,我永远走不了路了!”刘大贵忽然情绪失控,握着刘一民的嚎啕大哭了起来。

一时间,所有人的目光都望向这边。刘一民抱住刘大贵的肩膀,两行清泪流下,一时间也不知道应该如何安慰。

“大贵同志,不要担心,假肢在路上,等你恢复好了,带上假肢,一样可以走路。”院长走过来慌忙说道。

“去你妈的,能跟老子真腿一样吗!”

刘一民拍了拍刘大贵的肩膀:“大贵同志,我.我很理解你的感受。我要好的兄弟胳膊也没了,他比你们来的早几年。”

刘一民讲了一下李兰勇的故事,希望让重伤号能够重新燃起斗志,好好养伤。

“大家一定要安心养伤,不管如何,家里人都在牵挂着咱们,咱们儿女永远都是父母的牵挂,家里人都等着咱们回去呢!”刘一民说道。

“一民同志,你们大队的厂子办的怎么样了?”

“厂子啊,现在办的很红火,大队的社员都在里面上班,挣的钱比以前多多了。”

“刘一民同志,那你们大队的社员可有福了,我们西北还是很穷。”

“同志们,我讲这个故事,不是说让大家以后回家也去带着大队干。我只是想讲,大家一定要往前看。我知道,大家觉得我说的都是空话,白话,毕竟我的腿还长在我自己身上,我的胳膊还能挠痒。

但同志们,事情已经发生了,没办法回去了,我们能做的,就是往前看!”

走出野战医院,大家伙的心情各不相同,但都沉默着没有说话。

快到驻地的时候,魏巍拍了拍刘一民的肩膀:“一民,讲的不错。”

“唉,咱们无论说什么,都太苍白了。”

“是啊,你昨天说的对,来到战场需要一个决心、一张调令,走出战场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魏巍感慨道。

接着魏巍故意转换话题,询问刘一民家乡的队办企业怎么样。

“还行,刚才我讲的都是实话,炒货厂干的热火朝天,等有时间,送给您点尝尝。”刘一民说道。

“西北穷,咱们豫省也不容易呐,百姓富起来是一个过程。一民,你可以请李兰勇同志到《青年夜话做一期节目嘛,给无数从战场上回去的战士们做一个榜样。”

“是个好主意,《青年夜话不能光做社会青年的思想工作。前线的战士们,也是年轻人。”

回到驻地之后,驻地里多了不少人,都是前来观看演出的。

晚上话剧团要演出两场话剧,一场《凯旋在子夜,一场《我们的英雄——邓稼先。

演员们要连轴转两场,中间插着音乐。刘一民和魏巍走进礼堂,演员们衣服都已经换好了,拿着碗坐在地上吃饭。

吃完饭,刘一民和魏巍坐在礼堂前面的座位上,前来观看的战士们列队走了进来。

“老钱,一民的剧本《凯旋在子夜你看过,但是这《我们的英雄——邓稼先你还没过,让你看看,剧本写的很好,现在燕京都在看,老首长亲自确定为爱国教育推广话剧。”

ps:今日一更,明天补,不知道为啥今天睡醒特别困,上一章后面有修改。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