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菊附和一句,拧开瓶盖,舀了两勺麦乳精,冲了半茶缸。
“李姐是个能干的,退休后一刻都没有休息,就开始摆摊做生意,不但开了饺子馆,还跑到郊区种暖棚蔬菜,价格高的吓人。
听邻居说,李姐早就成了万元户,听着就让人羡慕。”
“那也是嫂子自己的本事。”
邓科学端着缸子抿了一口,退休的人多了,就嫂子干的有声有色,可惜,张老哥看不到了。
“谁说不是呢,要我说,李姐天生注定的好命。”
黄菊把麦乳精小心的收到柜子里,才端着青菜出去。
“中午我给你做个番茄蛋汤。”
李香琴回到家,带上小本本就去饺子馆,免得贺琏去了找不到人。
“大姑,咋样了?”
“都弄好了,随时准备开荒。”李香琴微微一笑,简单的给她叙述一遍,“荒地那边一动工,饺子馆以后就靠你了。”
“大姑放心,我保证把饺子馆看顾好,不给你添乱。”
她可是大姑手把手教出来的徒弟,要是离开大姑就做不成事,那就是愧对大姑对她的培养。
“你做事稳妥,饺子馆交给你,大姑才放心。”
李香琴轻笑一声,
“租赁的十亩荒地需要投入不少,估摸着得把挣的钱全部投进去,成与不成,就看今年冬天了。”
所以,饺子馆是她的退路,若是赔了,还能再接再厉。
“大姑只管放手去做,以您的能力,肯定能赚大钱。”
她很喜欢大姑身上的拼劲儿,只要心中有目标,就一定能成功。
“哟~,这么相信大姑?”李香琴趁机捏了把侄女的脸颊,正想说什么,店里来客人了,李芳揉了揉脸颊,起身去忙活。
下午三点,贺琏骑着他的摩托车到了。
“大娘,恭喜啊,事业版图又扩大了。”
“托你的福,这不又要麻烦你了。”
李香琴招呼人坐下,这会店里没人,两人也没耽搁,直接切入主题。
“这十亩地,我准备都建成大棚。但建造之前,得先开荒,趁着天冷枯草干燥,先得烧荒……”
李香琴翻开自己的小本本,把自己列出来的想法一一给贺琏叙述一遍。
她虽然没多少种田经验,但也不算一无所知,特别是这一年的大棚种植,她跟着刘顺也学了不少。
但说归说,她暂时只能纸上谈兵,具体实施,还得靠大家集思广益。
贺琏听着李香琴的叙述,把重要的信息也列在本子上,
“大娘说的耕地农机,这个没问题,我在农机所有朋友,到时候租赁两台,十亩地,抓紧时间的话,连耕再耙,最多需要五六天。
至于开荒人员,大娘也不用下乡找,我手头就有这号人。都是以前下乡的知青,对种地开荒熟练的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