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话不出口
王謐接到朝廷詔令时,已经是战后一个月,完全进入夏天了。
他召来谢韶,將军务交託於他,最后道:“这次中书令在朝堂间为我说了不少话,谢氏的情分,我记下了。”
谢韶笑道:“不用客气,应该说是稚远拉了谢氏一把才对。”
“当初叔父支持庾希,没想到他捅出那么大篓子,连带谢氏名声受损,我离开建康前,有些传言直说谢氏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稚远这些日子让燕国吃了不少亏,其实是替谢氏挽回了些不少顏面的。”
他这些日子下来,通过和王謐交往,越发觉得其很不简单,从眼光思路到手段魄力,都远超同价。
而且別的不说,朝廷詔令还没到,王謐就能知道叔父做的事情,这说明庙堂高官之中,有人提前给王謐通风报信!
从这推测,看好王謐的人身份相当高,有这些助力,加上王謐本身的才能,假以时日,其成就不可限量啊。
王謐送走谢韶,却听护卫进来通传,说丁角村的几十名青壮到了。
他让护卫將人都带上来,眾人一进来,便纷纷行礼相拜,其中便有当初断了腿的郑三郎。
经过大半年时间,郑三郎的腿也已经完全好了,他们这些人,得知王謐在徐州练兵的消息,便通过赵家请命,要想跟著王謐打仗,在得到王謐同意后,他们便坐著赵氏的船,赶来投奔王謐了。
对此王謐自然欢迎,但在这之前,他还是向眾人说明了情况。
“你们真要想投军,我也不拦著,只要立下军功,按照朝廷封赏標准,自然能升职加餉。”
“但打仗是要押上人头的,我前次突袭燕国船场,虽然取得大胜,但还是有二百多人战死,负伤致残的更多。”
“虽然他们家属多少有些抚恤,但人死了就是死了,这是无法改变的。”
“我虽然带著全军祭奠死者,也给了其家人足够的抚恤,但对他们家人来说,无疑是永远无法弥补的伤痛。”
“你们现在还有后悔的选择,一旦成了兵土,便要受军法约束,到时候可不是想走就走的事情了。”
眾人面面相,有几人脸上现出了犹豫之色,此时郑三郎站出来大声道:“我等过江之时,皆身无长物,是郎君收留了我们,给了我们安身活命之地,这等恩情,怎能不报!”
“这些年来,郎君对我们如何,我郑三都记在心里,所以腿一好我就赶过来了,我等虽然地位卑贱,但行得正坐得直,与其在村中种地等死,不如跟著郎君,做出一番事情来!”
“何况郎君要收復我们家乡,我等怎么可以不报答?”
郑三郎等人,便是这些年青徐之交,因燕国年年进逼,被迫南逃的,落叶归根,自然想回到祖地。
他这一带头,眾人纷纷应和,王謐见状,便答应道:“好,既然如此,我便答应了。
他叫来赵通说明情况,道:“先编入你的魔下,好好操练他们。”
赵通听了,笑道:“主公放心,我会儘快把他们训练成能上阵打仗的兵士。”
王謐对身侧的赵氏女郎道:“你把他们名字记入名册。”
赵氏女郎便拿出纸笔,叫了眾人一个个上来,將其登记在兵士名册上,之前她在丁角村替王謐代管產业,自然对郑三这些人极为熟悉,甚至不用眾人说出口,她便已经將人和名字一一对应起来。
郑三等人见赵通在王謐手下为將,赵氏女郎还做了王謐身边书记,不由心里嘀咕,这赵氏倒是看得准,提前押准了注。
而且这赵氏女郎如此不避嫌跟在王謐左右,只怕两人的关係,已经是非同一般吧?
王謐却是趁机把赵通叫到旁边密室,低声道:“朝廷詔令下来了,我要回建康参加朝议,快则半月,慢了就不好说了。”
赵通担心道:“朝廷会不会对主公不利?”
王謐出声道:“正常来说是不会的,应该只是为堵住某些人的嘴。”
他心道司马弈虽然是个死基佬,但在这种国家大事上还是分得清的,若真把自己去官,那人心直接完蛋,和直接让位给桓温也差不多了。
赵通出声道:“那主公离开后,战事怎么办,我等要听谁的?”
王謐出声道:“你问到点子上了。”
“我走之后,內政军务,暂由谢韶代管,他行事稳重,我也放心。”
隨即他压低声音,掏出一张密令,“但还要加一道保险。”
“万一他出了问题,你可在相机而行,要做,就一定要快准狠。”
“这里面干係重大,你行事最有分寸,故我交託於你。”
“我会命老白朱亮,全力配合你行事。”
赵通慎重接过,放入怀里,“通必不负主公重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