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百一十章 楚人最后的贵族(2 / 2)张九文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因此,各县的县令,为此争得是不可开交。

倒是函谷关以东的各郡县会宽松一些,丞相府也会酌情查问。

当范增正在为这一现状觉得好玩时,便在敬业渠边见到了陈平。

陈平知道范增之名,但范增起初是不认识陈平的。

在陈平的少年游学时期,就知道各地的名士中就有一楚地名士范增,是当年楚地的楚王都要敬重的人物。

可当初的陈平在游学时,并无建树,自然也不会引起诸多这些人的注意。

陈平在敬业渠边见到了这位老人家,行礼道:“陈平见过老先生。”

范增笑呵呵道:“你就是那个让各县县令都畏惧的陈平。”

陈平也很感慨,他明明长得俊朗,却偏偏成为关中酷吏的代表,甚至还被这位老先生取笑了。

心中纵使有不快,但如今已是覆水难收。

他陈平是酷吏的事实已无法改变,各县的县吏见到他也畏之如虎。

但新帝若需要他这样的酷吏,陈平自然愿意成为这样的人,对陈平而言,这世上的每个人都是有用的,这世上没有无用的人。

一见面就被范增取笑了,这让陈平对这位老人家越发讨厌。

再一想这老人家都一把年纪了,而自己还年轻也就不与他计较了,去了下一个县继续巡查。

范增成了潼关城一个闲散的老人。

关中确实很忙碌,有些人一头白发了,还在田地里忙活,也是家中的主要劳动力。

只有范增这样的人,只能清闲地看着人们忙碌的样子。

潼关城也有老到不能劳动的老人,范增会与这些老人家走在一起,说一些老人家该说的话。

可这些人没有当初琅琊县时,与夫子稂能高谈阔论的自在。

这些老人家所说的多数都是一些闲杂之事,说起治国大事他们是不懂的。

范增又不想去太学府,只有夫子稂来看他时,范增还能与他议论一些治国之事。

夏收之后,每天都会有装车的麦子被送到潼关城内。

潼关城内有很多粮仓,每年夏季时,这些粮草都会装满粮食。

而关中的酷暑也是真的热,人们为了躲避这酷暑,一天之中只有早晨与傍晚才会出门。

而今天,陇西的一片黄土上,有一人正在走着。

酷暑之下,这人脚步丝毫不减慢。

乌鞘岭北面的长城边,正有一群苦役正在搬运砖石。

直到夜里,桓楚终于喝上了一口清凉的水,被晒得有些泛红的皮肤似乎也开始降温了。

平日里,这里不会有外人来走动,除了往来的秦军。

桓楚正吃着饼,他听到了大营外有话语声,似乎是有人来了。

身侧的几人纷纷向外看去,桓楚也看向外面,直到来人被放入大营,桓楚看清了来人,忙站起身,呼喊道:“项籍?”

项羽的目光扫过这群苦役,目光落在一个干瘦的男子身上,便上前道:“你还活着?”

桓楚忽然笑了,感受着落在肩膀上的大手传来了温度,他道:“你怎来了?”

项羽看向身后,那些秦军已经走远了,但依旧不能带桓楚离开。

项羽先是领着桓楚走到大营的一角。

桓楚道:“从楚地的吴中来到陇西,东西两端上万里地,你是如何来的?”

项羽解释道:“我先去了琅琊县,见范增老先生,老先生来关中,我也来了。”

“老师来关中了?”

项羽颔首。

桓楚低声问道:“老师他……”

项羽道:“老先生一切都好,你放心。”

“再有六年。”桓楚又道:“再有六年我就能去结束苦役了。”

“嗯,到时候你还可以回到老先生身边。”

言至此处,项羽面对桓楚心有愧疚,他道:“当年的事……”

桓楚也放低眼神,又道:“那是项梁的决定,与你无关。”

项羽一时间无言。

“天色不早了。”

不远处传来了秦军的话语声。

项羽抬眼看去喊话的秦军。

桓楚从怀中拿出一块布,放入项羽的手中,交代道:“劳烦交给老师。”

项羽拿着布,重重颔首。

桓楚已走到了那秦军的面前,笑呵呵地赔着不是。

当项羽再回到潼关,在酷暑时节横穿关中,就算是他项羽再勇猛,也会被热得掉一层皮。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