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0章 王澄:本官赞同蒋副使的提议(2 / 2)北海牧鲸
“我一定是在做梦。”
就在前一刻,还生杀予夺尽在掌握的米格尔忍不住身体一抖,不由失声惊呼:
“我们在大昭内的那些隐秘传教士和信徒,不是说那个国家官方严厉实行海禁,贵族根本就不在乎侨民吗?
为什么会派出这么多人来攻打我们?”
即使还没有派出信使探明对方来意,他们也知道自己的行为有多么欠揍欠杀。
只是一直相信天朝上国宣传的“仁义”,才敢这么肆无忌惮。
可一旦意识到对方这次竟然来真的,又纷纷急的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不知所措。
什么育婴堂,什么二十年收割一次,此时通通都被他们抛到了爪哇国去。
手足无措之间,总督米格尔脸色突然脸色一肃,像是听到了什么人说话。
双手握着胸前的十字圣徽,侧耳聆听神启。
然后表情重新变得从容不迫,对众人下令道:
“立刻派出使者带上礼物到对方的旗舰上拜见大昭皇帝的钦差。
就说屠杀只是误会,我们将严惩邦邦牙人凶手,给他们一个交代。”
其他人虽然不明白这是什么意思,却不妨碍他们严格执行。
抚胸行礼:
“遵命,总督阁下!”
旗舰五峰旗号】上,诸将已然济济一堂。
几个弗朗机使者为大昭天使献上一批丰厚的财货,反复强调此前都是误会,希望他们不要插手马尼拉内政。
大马金刀坐在主位的王澄听完使者的话后,脸上看不出喜怒,命亲兵将使者送出去后,第一个便询问蒋际春:
“副使,你怎么看?”
诸将也纷纷向他看去。
在海上赶路的十天里,这位副使一直都老老实实,没有给舟师惹什么麻烦。
虽然独来独往,常常唱反调,但船队里所有人都不敢无视他的存在。
不仅仅因为在世鬼神的实力,还因为他的本身副使的身份。
朝廷主流为什么视海外侨民为奸民、贱民?
就一句话:“不受控制!”
就连各位商号的东家们,都最喜欢用那种上有老下有小,中间还背着债务的中年人,有牵挂才有顾虑,不至于凭着一腔血勇就无法无天。
更何况是治下百姓呢?
如果有一大群无牵无挂的单身男性聚集,额外再加上一个啤酒馆,让谁看了也得麻爪。
放到远洋舰队身上也是一样。
就连当初郑和身边,都始终存在一个地位极高、权力几乎与他平行的副手王景弘。
闽州治长乐《天妃灵应之记碑的落款就是:“正使太监郑和、王景弘”。
加上舟师上下官将,全都是来自卫所军户,家人、升迁都握在朝廷手里,皇帝这才放心将这么一支足够海外建国的力量交给他。
与之相比,难道王澄一个地方军户,还能比皇帝家奴出身的郑和更受信任不成?
要是一把手二把手还是一团和气,该担心的就是绍治皇帝了。
所以,副使从一开始就不可能跟王澄穿一条裤子。
蒋际春这个人选大有讲究。
他为官多年,表面上既不属于当初风头无两的严党,也跟以都察院为大本营的清流没有关系。
一直独来独往,刚正不阿。
而且蒋家财富也没有在他的名下,而是挂在族中,活脱脱一位卓尔不群,一心为学的大儒形象。
外加家里还是世袭千户,理应是知兵之人,不会给舰队拖后腿。
他跟王澄一个掌握着个体伟力,一个掌握着整个大舰队,可以互相合作,又能互相监督。
这也是徐少湖徐阁老的高明之处。
表面看起来没有任何毛病,能让各方接受,皇帝也没有异议。
要不是王澄有奇货可居】和专克士绅豪族的桑弘羊三问】护身,纵使见此人跟自己不对付,也不能认定他心怀不轨。
这也是蒋际春敢于明火执仗争夺话语权,甚至控制权的底气。
此时听到王澄问话,他也不怵。
唱反调可不一定必须要后说才行。
他早就从龟山书社内部得到了当时御前议事的详情,知道王富贵跟兵部尚书张鏊一样是主战派。
于是,他毫不犹豫开口主张讲和:
“我大昭乃王者之师,当以和为贵,本官觉得应当上岸与那弗朗机总督接洽”
他身为一位正儿八经的进士,正要引经据典给这些丘八好好上一课,然后等王澄一意孤行的时候,上演一出诤臣死谏。
再送他和嫡系.去死。
无数恶毒念头在他心中翻涌之际,却见本应主战的王澄只是听他说了个开头,便当即点头:
“很好,本官赞同蒋副使的提议!”
蒋际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