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25章 试点(1 / 2)新科奶爸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25章 试点

大汉想不想收商税,当然想,做梦都想,但商税不是那么好收的,一个不小心就会捅出大篓子,这是有前车之鑑的!

“高皇帝八年,高皇帝下令商人不能穿綾罗绸缎,不得持有兵器、乘车、骑马,后又规定市並之人极其子孙不得担任官职,並加倍徵收商人的算赋!”

司空尹勤虽然学识渊博,但他这个大汉最高经济官员並没有完全听懂寇鰲这番话的用意,他迅速开始了侃侃而谈,首先提到汉高祖刘邦开始重农抑商,然后他提到了大汉歷史上鼎鼎大名的算令。

孝武皇帝发现商人不耕不织,却囤积人民缺少的物品,常常垄断市场,乘天灾人祸之际,所卖必倍;有的商人聚財百万,但却不支持国家,反而支持诸侯反叛;有的商人兼併土地,使大批农民流离失所,沦为奴隶;甚至还有结交王侯,藐视地方官府等现象。

孝武皇帝大为恼火,决定限制商人的发展,於是推行算告,算指的是商人及其手工业者只要发生买卖货物,借代储积等交易行为,就必须主动向政府申报,並且货物的徵税范围包括了商货、车船、田宅、牲畜甚至奴婢等。

商人、手工业者和高利贷者需要向官府自报资產价值,每2000钱缴纳一算120钱

的税。手工业者的財產每4000钱缴纳一算。此外,还对车船进行徵税,而如果发现有人隱瞒不报或呈报不实,除了没收其財產外,还要罚成边一年。

但很明显,孝武皇帝的税法太过严苛,试行一段时间后,偷税漏税的商人依然很多,

所以五年之后,他又下令实行告,鼓励百姓对不法商人进行举报揭发,並规定將所没收財產的一半奖给举报人。

这个奖励办法一经实施,自然举报者无数,汉廷得民財物以亿计,奴婢以千方数;

田,大县数百顷,小县百余顷,並且没收庭院住宅无数。

但这一手是典型的涸泽而渔,危害无比巨大,《盐铁论说的非常清楚,破坏了整体的商业发展,有產之家基本破產;巨额的財富也让朝廷迅速腐化;百姓发现举报就能弄钱,自然道德沦丧,又因为钱財来的太容易,奢侈之风越来越厉害司空尹勤说完了告的种种危害,然后询问寇鰲你这个方案相比於让商人自己申报已经强了很多,只是让买票据,但肯定还有很多人偷逃税款,不愿意购买票据,你怎么处理?效法孝武皇帝告婚吗?

寇鰲听到尹勤提到告,相当纳闷,我说得这么清楚了,你怎么还听不懂?你这个大司空怎么干得?同时他也非常紧张,他可不想被人栽上这个大帽子,这个帽子没人扛得住!

他连忙回应道,“尹司空误解了吾的意图,票据非为告,而是为了解决官府和民间的生意往来以及各种纠纷,大有利於我大汉—

寇鰲说大汉各地的税吏有太多太多违法之人,朝廷又根本管不了,有了票据后,税吏徵收赋税时,必须按照规定提供相应的票据。

若是有人上告税吏不法,上告之人提供了票据,发现票据內容存在严重问题,或者票据不合规,朝廷就比较容易追究违法的税吏,而若是税吏不提供票据,那更是违法,允许纳税人拒绝纳税。

而大汉朝廷与民间必然有大量的商业往来,比如大汉朝廷废除了盐铁专卖,允许民间自由煮盐、治铁和贩运,同时设置盐官、铁官,负责徵收盐税和铁税。

但这个过程存在著太多的徇私舞弊,有票据就比较好办了,盐铁官员必须给生產者和贩卖者各一套票据,这两套票据和帐册一对照,官员们徇私舞弊的难度提升了一大截。

若是某一郡县百姓所需食盐需要经过城门税关,城门税关徵收入城税,要给出票据,

到时候就可以和城內各家盐商的总帐册进行比对,若是出现严重差异,地方就有理由要求各家盐商补税。

又比如大汉有很多行政开销,了多少钱,到底是什么情况,过去非常难以审计,现在必须有票据作为凭证,朝廷就比较好管理,若是其中价格离了谱,还可以此为据,拒绝支付票据,甚至是抓捕相应的操办官员。

而一些大宗货物的民间纠纷,往往会存在这样那样的纠纷,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在买卖达成协议缴纳契税,朝廷有相应的记录,到时候就可以做出公正的判罚。

这个过程中肯定有很多黔首不在意票据,商贾也会想尽办法偷逃税款,能不给票据就不给票据,但大汉的儒生肯定知道重农抑商的道理,他们肯定会问商贾询问票据,商贾不敢不给,如此一来,朝廷好岁可以收到一些商税寇鰲最后指出票据存在的核心目的是规范各种税收,让官员不敢乱贪污,让徵税者不能乱收税,让偷逃税款之人增加违法成本,让各种民间交易有据可依。

相比於这四条好处,朝廷出售票据,可以增收多少契税压根不重要,重要的是票据非常有利於统治,只要越来越多的人重视票据,地方就越不容易出乱子,而契税的税率压根不需要设置太高,甚至只要朝廷能够覆盖各种票据的印刷成本,就是赚得!

在这个过程中,肯定会发现很多人偷逃税款,这是很正常的,归根到底是朝廷相关税收制度的漏洞太大,给了人逃税的机会,所以相关法律没必要严苛,只需要惩罚几倍应纳税额就行了,票据制度是为了完善现有的税收制度,不是告,绝不是告!

朝堂上很多本来蠢蠢欲动,以为寇鰲是搞算告,想著狠狠骂他一顿的人此时彻底傻眼,寇鰲搞票据的用意竟然不在於收契税,也不在於搞这样那样的惩罚,而在於通过无数张票据加强对各种经济生活的控制。

这样做能不能成,当然成,若是国家不想著徵收高额契税,契税只要可以覆盖票据的印刷成本就可以,票据必然会得到迅速推广,说白了就是多给別人一张纸的事情,能几个钱。

与官府相关事务必然被强制要求提供票据,大商人之间贸易也会提供票据以防万一,

也总有一些人会要求店家票据,商家总要准备一些,票据一多,相当於多了无数证据,商税漏洞大为减少而那些本来就隱隱听明白的官员,现在则是兴奋,异常的兴奋,这一次完全听明白了,官府活动必须使用票据,也就意味著大部分商业活动必然会被影响,朝廷就可以徵收到相当数量的商税,即便还有一些偷税漏税,对国家来说就是赚得。

更重要的是,中枢和地方也可以极大的加强权威,雁过留声,人过留痕,帐册和票据对照,佐吏搞事作假的难度大为增加。

到时候地方守令可以有效得控制下面的佐更,我不指望百分之百让你听话,但你若是自以为是地方大族,对我爱理不理,我就查你的帐,但凡找到证据,就够你受得!

这些听明白的官员一个又一个冒出来表示支持,最后连司空尹勤都改变了主意,他表示如果仅仅是多一套票据的事情,而並不涉及到告,他愿意支持。

而一些反对的官员也不傻,则转移到可执行度,纸张不便宜,印刷难度肯定也不低,

而且各种票据肯定要有区分,你有没有核算过相应的成本。

还有人说票据的大量出现,必然要求有更多的人负责查帐,这必然要招募更多的人,

朝廷能不能吃得消不过这些人的质疑刚刚说完,太傅张禹就站出来表態,“到底行不行,在洛阳县试一试不就可以了吗?”

出席朝会的洛阳令王涣表示支持,愿意在洛阳先做一番尝试,京畿之地,么蛾子太多,加强管束是必须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