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20章 奢侈税(2 / 2)新科奶爸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20章 奢侈税

邓绥点点头,不过没有继续,而是说起了高句丽的战事高句丽入侵辽东六县,为了这一次反击作战,汉廷动员的兵力有辽东郡边军四千多人,中枢派出的两个炮曲四百余人,

还调了两千乌桓属国兵,加起来六七千人。

但即便是这么点兵力,汉廷就了很多很多钱,两个炮曲四百余人光装备费和特製的火药费就超过两千万钱,动员乌桓属国兵给予的赏赐就有几千万,再加上各种军辐,还有战后各种赏赐,最起码要一万万钱,若是战事拖延,还不知道要多少钱。

这样一个规模並不大的小规模反击作战,汉廷都要这么多钱,这要是与匈奴爆发大规模衝突,朝廷还不知道要费多少钱说到这里,邓绥有些感慨道,“淑儿,要不是你发现了,在少府下属公田推广种植,少府多了布这一块的收入,朕现在的日子绝不会好过。

朕真心想推行那些条增加岁入的国策,可惜呀,只能想一想,实际上很多都做不了,

孝章皇帝为討伐匈奴,重行盐铁专营,但效果欠佳。

先帝登基詔书上说,吏多不良,动失其便,以违上意,孝章恨之,故遗戒郡国,罢盐铁之禁,纵民煮铸,入税县官,如故事,实则恰恰相反,孝章皇帝憎恨的是地方侵占朝廷盐税的地方豪强·”

对邓绥的头疼事,寇淑完全不奇怪,汉廷中枢大司农官署现在的財政收入实在太少,

所有的收入折算下来四五十亿钱,千钱一贯,也就是四五百万贯的財政收入,这么点钱能干什么?

汉代现在的人口有五千多万,这个人口与明初比较类似,但朱元璋同志一年可以搞到3000万石粮食,老朱还可以通过屯由,发行纸幣和盐铁专卖搞到很多钱,所以明朝动輒可以动员几十万大军作战:

而东汉就不行了,马上即將开始的百年羌乱,发生在凉州那种荒凉的地方,並不在人口密集的关东地区,汉廷能够动员的兵力肯定也就几方人,但就是支撑几方军队长期作战,活活拖垮了东汉王朝的財政財政不行,导致东汉的动员能力严重不足,寇淑格外在意財政的根源也在於此,只要她帮助汉廷不断提升財政,哪怕邓绥和汉廷官员对她有意见,也不得不重视她的作用。

寇淑想了想,安慰了邓绥一番,告诉她咱不是提出了好些个解决方案吗?有这些方案兜底,借钱还能玩出样,您有什么好发愁的?

寇淑提到少府新型的纺纱机和织布机,纺织效率大为提升,以后大汉公田中的旱地就种,南方则圈荒地种植永元稻,府库中的粮食和布料会越来越多,而隨著的大规模推广,汉廷也可以对,如同植桑、苧麻一般徵收税收寇淑接著提到蔡伦对冶铁之法进行了一系列改进,目前已经有了一些突破,蔡伦说铁料的成本下降,產量还有提升,这一块可以做大,必然也是一块收入。

寇淑又提到蔡伦冶铁新法中使用了河东的石炭,石炭不仅可以治铁,也可以用来做饭取暖,洛阳需求量很大,可以鼓励开採,不仅可以吸纳流民,这一块的矿税也可以增加又想了想,寇淑紧接著提到了三个非常有意义,未来產生重大收益的税收,一是茶叶,二是石蜜、也就是蔗,三就是陶瓷。

这三样汉代已经有了,汉代已经有茶叶,不过產地主要在四川,產量不大,只是上层社会使用;蔗更是贡品,少得可怜;陶瓷此时的质量也不怎么样?

寇淑认为茶叶可以消食,可以將茶叶製成茶饼出售给胡人,草原上的游牧民族多喜欢食肉,很容易便秘,可以大量对其贸易出口茶叶,然后换取战马;

蔗非常得贵族喜欢,要搜寻良种,並鼓励南方大量种植,而陶瓷与冶铁的办法比较类似,可以责成蔡伦改进陶瓷工艺寇淑认为这些都应该发布相应的詔书,鼓励民间提升技艺,然后从中徵收税收,邓绥听完,笑著说道,“朕隨口一说,淑儿就连续找到了多个开源之法,要论理財之能,大司农都未必及得上淑儿!”

“母亲,这几种东西,还有丝绸都是富贵之人生活中常见之物,朝廷可以一边推广,

一边提升这一类目前看起来价值不是很大的商品税率,只要吾等一直威胁按户等对富贵之人多收税,三老会议必然会让步!”

邓绥听完,微笑著连连点头,笑著说道,“淑儿还忘了两样,酒税,车马税!”

自汉武帝时期,大汉就可以对酒徵收赋税,每升酒三文钱,而大汉也有堵车现象,牛马车舆,填塞道路,尤其是洛阳,堵车现象很严重,所以汉武帝时期就开始徵收车马税,

越是豪华马车,税越高,所以邓绥觉得可以加征这一块的赋税,有钱喝酒买马车的都是中產之家。

寇淑笑著提议道,“母亲,真正论起来,这一类的东西还真不少,吾兄长就有鹰犬斗鸡等物,对这一类可以统一一个名字,可谓奢侈税。

凡是普通百姓生活用不上,而贵族非常热衷的东西都可以徵收奢侈税,可以让鲁太傅上书提议设奢侈税,以此教化百姓,淳朴风气!”

邓绥忍不住笑了起来,也真难为寇淑了,增加赋税竟然还能想出这么一套说辞,不过仔细一想,还確实有道理,这个税她收定了!

邓绥执行力很强,立刻找大兄邓鷺入宫,和邓鷺交谈一番,邓鷺就找到了鲁不,请他上书严厉斥责洛阳城內各种奢侈现象,並提议朝廷提升或者设置税收,以此淳化风气,教化天下万民。

鲁不倒也没有反对,不过他还是不明白邓鷺为什么要在此时搞这种税收,去年四州大水,今年冬小麦的收成应该不错,朝廷不需要大规模减税,除了高句丽战事,又没有其他战事,现在的日子过得还行,莫名其妙的增税干什么?

邓鷺就把格物学者对气候的研究拿了出来,气候日冷,灾荒不断,万一未来灾荒连连,现在我们乘看日子过得不错的机会,多徵收这一类不影响民生的赋税,好在府库中多储备一些粮食,有备无患,不是很好吗?

鲁不被说服了,表示认可,他回到家中,告诉兄长鲁恭,鲁恭虽然七十好几,但精神还不错,他想了想,点头认可,“有备无患倒也说得过去,只是光光增税还不行,叔陵可再提朝廷节俭之道!”

“两后皆甚为简朴,宫中费大减——

“郑眾、蔡伦辈虽然老实,但以后可以说不准了,为避免我朝有秦赵高之祸,可以节俭为由,要求缩减宫中寺人宫婢数量!”

“兄长说得甚是,吾疏忽了,这两年太后格外倚重寺人,按照惯例,中常侍可为土人,也可为寺人,但太后以男子入宫不便为由,中常侍之职已全部为寺人。

还有,过去天子多用侍中、中常侍、省尚书事、黄门侍郎等传发书奏之职,但太后专用小黄门传达南北两宫的命令“这正是吾担心的,叔陵可借上奏增税之机削弱寺人之力,试探太后之心!”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