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宰相(1 / 2)新科奶爸
第213章 宰相
寇標高兴而去,寇鰲则端起茶杯,微微喝了一口,稍稍压抑一下內心的兴奋,哪怕只能附驥邓氏之后,他也是开府的左將军兼少府卿,位高权重,可以安排很多人,等到有朝一日,皇帝亲政,他就有足够的人手辅佐天子。
女儿让他学习张安世,他虽然理解,但姐夫不是霍光,遇事总諮询他的意见,安排人事时,姐夫安排几个,总要给他一两个,他並没有那么大的压力,只要不在重大问题上与姐夫对著干,两人还是可以好好相处得,他有这个自信!
寇这些天思前想后决定效仿女儿在宫中的做法,只关注有限的事务,不能什么都插手,洛阳的兵权和人事权太过敏感,就算姐夫让他插手,他也不敢插手。
但他是左將军,要是不管军事也不合適,所以他把注意力放在京城之外,推荐寇標去辽东担任假司马,耿夔是名將,现在又有火炮存在,打胜仗是必然的。
根据女儿的安排,少府正在研究射程更远的火炮和单兵可以携带的小火,计划未来组建全火器部队,寇標只要做好了,未来就可以担任这样一只军队的指挥官,等到天子亲政,寇家就有真正可以带兵的人而在京內,他已经想好了自己要做的事情,要把注意力放在財政上,这不仅是女儿在意的事情,也是他相当关注的事情。
虽然秉承女儿的意图,《洛报上登载了那篇税收改革的文章,但寇却没想过要做那种事,太容易得罪人了,他的心思还是放在兴修水利、屯垦和推广优良品种上,这一块按照女儿的说法是增加財富,不容易得罪人。
寇鰲想得很美,但他並不知道的是,光禄勛周章已经上书,称讚《洛报上所载之税制改革,並且建议让左將军主持此事。
所以邓鷺得到尚书台报告后,立刻让人寻寇鰲商议,告诉他,太后说的很清楚,寇鰲以后参加尚书台相关会议,不要总是等通知,然后把周章所说种种告诉了寇鰲。
寇鰲心里妈妈啪,对周章非常不爽,这已经不是周章第一次找他麻烦了,上一次也就算了,他不满意可以理解,这一次就纯粹找茬了!
《洛报上这样那样的文章多了去了,这篇文章发表在第二版,属於探討性的文章,
为了以防万一,他还授意评论员文章说此文颇有想法,但对制度改革太大,大汉现在国势鼎盛,即便有一些不足之处,也未必適合大动刀戈。
可即便如此,周章又一次將他的军,真是叔叔可忍,婶婶也不能忍呀,可周章名声不错,他若是直接对著干,反而助长了那个老匹夫的名声。
所以寇鰲眼珠子一转,说自己没有在地方任过职,不了解地方实情,而且作为贵胃之家,家中的童僕宾客土地多得很,他对那个税改方案也是有意见的,若是由他来主持,就算心中无私,也是有私,这种活实在做不了。
紧接看他文说了一堆周章的优点,周章执法廉洁,担任光禄勛选拔了一大批人才,是天下公认的贤良,然后推荐周章改任大司农负责这件事邓鷺不置可否,看向张禹和徐防,询问两人的意见,两人对视了一眼,徐防抢先说道,“此文爭议颇大,现在考虑或为时过早,吾等多招募流民屯垦,加快永元稻、的推广,再释放一些奴婢已然是大善!”
“流民日多,也不能什么都不做!”
徐防愣然,“太傅也觉得此法可行?”
“流民日多,地方不靖,长此以往,必成国家大患,必须编户流民,既然压不住,那只能尝试放开,看一看利弊何在!”
“以財產多寡定户等,难度太大了!”
“这件事阻力大,那就不做,目前可先做爭议不大的四件事,甲、改良贱为主客贱;
乙、重订契约,主家不得无故限制童僕宾客离开,以此减少奴婢死伤;丙、流民异地入籍;丁、全力招募流民南迁!”
“甲丙丁也就罢了,这乙就不太好办了———”
张禹突然间怒道:“这也不行,那也不行,朝廷又有何理由承认被豪强侵占的土地各郡三老即將上京,谁若是反对,吾就往哪个郡派酷吏!”
张禹、徐防都是久歷地方的重臣,他们当然清楚现在各地的豪强是怎么回事,汉法森严,真正敢於肆无忌禪强占土地的人並不是特別多,豪强们的常规办法就是等到天灾人祸。
普通黔首扛不住,或是不得不贱卖土地,或是逃亡,然后土地被兼併,黔首变成了种地的宾客,有些豪强为了被举孝廉,有一个好名声,还刻意搞一搞施粥,修桥铺路这一类的活.
汉廷对此也有相应的办法,多次重申不允许侵占流民的土地,不承认侵占的土地,汉廷的地方守令时不时会抓几个人敲打一番,但还是挡不住疯狂的土地兼併。
现在外戚秉政,为了自己的利益,更是以拉拢为主,下手整顿很少,土地兼併只会越来越厉害,所以看到《洛报的建议后,张禹思前想后,觉得用朝廷承认豪强侵占的土地作为交换,换取豪强不再限制宾客的人身自由,这是有很大可能的!
相比於豪强掌握一大批宾客,不断进行军事训练,张禹更愿意接受豪强圈占土地多多种地,前者是大汉巨大的威胁,而后者的威胁就小得多。
大汉关东之地適合开垦的土地確实不多了,但他做过扬州刺史,他非常清楚扬州还有无数土地,现在他在淮南屯垦,寇氏更是跑到了江南屯垦,而皇后更是想到了三韩之地只要下功夫,迟早会屯垦成功。
南方人口稀少,只要朝廷捨得给好处,自然可以吸引大批流民南下,到时候豪强对大汉的威胁就小得多,所以张禹选择了退而求其次。
徐防也清楚土地兼併的巨大危害,但他也知道自已做不好这件事,张禹的做法倒也是不错的选择,他想了想,“若是直接执行太傅提出的四条,还是物议不少,但若是让两报放风朝廷要区分户等收税,然后再退而求其次·
半个多时辰之后,这几位参录尚书事的重臣就达成了一致,报告给了太后邓绥,邓绥叫来了寇淑,询问她的看法,寇淑笑著说道,“当年陈丞相说宰相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育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侯,內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焉。
现在看来,张太傅、徐太尉两人深知其中之妙,张太傅能抓住事物的重点,徐太尉能很好的平衡各方的关係,母后选择两人参录尚书事,確实选对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