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18章 搅动资本市场的翅膀(2 / 2)三个娃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反手搂住杨柳的腰,将人一把拉坐在自己腿上。

四目相对间,两人眼中的炽热无需言语,杨柳的唇已主动覆上他的。

这一吻炽热而绵长,两人沉溺其中。

周围此起彼伏的键盘敲击声渐渐模糊成背景,唯有彼此急促的呼吸与心跳清晰可闻。

杨柳偶尔溢出的呢喃声,与不间断的键盘声奇妙地交织在一起,在狭小的操盘室内编织出一层暧昧的网。

这一刻,杨柳觉得自己与顾俊辉如此贴近,不仅是身体的相拥,更是灵魂的契合。

不同于楚若琳在舞台上的璀璨夺目,她能在这瞬息万变的金融战场,与顾俊辉并肩直面惊涛骇浪。

见证着他力挽狂澜,半日斩获数千万盈利的传奇时刻,这种紧张、共享荣耀的酣畅,是其他女人无法触及的领域。

尽管感受到周围的目光扫过,但此刻的他们已顾不上羞涩与旁人的注视,只想将早盘胜利的狂喜与心底汹涌的爱意,都融进这深深的一吻之中。

良久,杨柳红着脸起身,拉直裙摆、将散落的发丝挽到耳后。

这时,王志远率先鼓起掌来,打破了短暂的沉默,紧接着,此起彼伏的掌声在操盘室内响起。

这掌声既是对顾俊辉与杨柳甜蜜的祝福,也是几人对早盘这场惊心动魄、大获成功操盘战役的庆贺……

10:20,顾俊辉捕捉到盘面起了细微变化。

随着市场狂热情绪蔓延,早盘抢筹的资金开始悄然兑现利润,成交量急剧放大的同时,指数攀升的势头逐渐放缓。

那些拉升股价的机构,显然无意继续为散户“抬轿”,在推高指数后便开始有序撤退。

看来市场的转折点已然来临。

“准备出货!把昨天买入的6000万筹码逐步清空。”

顾俊辉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果断,“记住,不能急,小单分散出,每笔控制在10万左右。”

操盘室内,几人迅速行动起来,按照昨日的分工,各自紧盯负责的股票。

将手中的筹码拆分成无数小单,悄无声息地抛向市场。

在市场的狂热情绪掩护下,这些小额卖单很快被买盘吞没。

新涌入的资金还在源源不断地进场。股民们被连续几日的暴跌压抑许久,迫切渴望回本,坚信“跌久必涨”的市场规律。

这种集体性的狂热预期,让他们对细微的风险视而不见,不断追高买入,无形之中为顾俊辉的出货提供了绝佳掩护。

然而,随着机构资金的撤离和顾俊辉团队持续出货,盘面的力量对比逐渐失衡。

10点半刚过,市场风向突变。

原本坚挺的指数开始掉头向下,7.8%、7.5%、7.2%……红色的涨幅数字不断缩小。

在这波下行趋势中,早盘侥幸逃过爆仓的融资客们首当其冲。

王大海握着鼠标的手满是冷汗,望着不断缩水的账户,心有余悸。

知道一旦市场再次暴跌,自己抵押房产、借高利贷追加的保证金将化为泡影。

咬了咬牙,最终做出痛苦的决定——割肉卖出一半仓位。

虽然这笔交易让他亏损惨重,但至少回笼了一部分资金,为自己留下了喘息的机会。

营业厅内,股民们看着手中的股票从高位开始回落。

“怎么回事?不是要反弹了吗?”

顾俊辉、杨柳、王志远三人紧盯屏幕,与小何、小周、小琴默契配合,将6000万筹码化作几百笔细小的卖单,悄然渗入市场。

市场上仍有追涨资金盲目涌入,却不知自己正成为接盘者,将高位筹码收入囊中。

挂钟敲响11点,盘面终于在涨幅5%左右的位置勉强企稳。

多空双方激烈厮杀后,暂时达成微妙的平衡。

当王志远最后一笔小单顺利成交——至此,昨日抄底的6000万筹码全部清空。

“俊辉,平均卖出价算出来了!”杨柳的声音带着难以抑制的兴奋。

“从7.8%跌到5%的过程里,咱们这6000万的平均卖出价在6.3%左右!”她快速滑动计算器。

王志远长舒一口气,紧绷的肩膀终于放松下来。

“落袋为安啊!今天新买入的仓位再怎么波动,也只是账面数字,这6000万可是实打实赚了300多万!”

小何、小周等人纷纷围拢过来。

上午11点半收盘钟声敲响,沪深两市指数最终定格在涨幅4.8%左右的位置。

整个交易大厅弥漫着复杂的气息——除了早盘忍痛割肉的股民与爆仓者面色惨白,其余投资者皆长舒一口气。

从近乎跌停的开盘到如今的上扬,半日内超14%的剧烈波动,宛如一场惊心动魄的过山车之旅。

机构们虽在早盘丢失部分筹码,但随着指数回升,整体持仓市值依旧水涨船高,账面浮盈颇为可观。

在京城的证监会监控室内,领导凝视着趋于平稳的盘面,拿起电话。

“联系吉州市证监会分部,查清楚今天异动资金的来龙去脉。”

半小时后,秘书快步走进办公室汇报:“资金源头已核实,来自吉州市本地信托公司,总规模在3个亿以内。”

领导手指轻叩桌面,扫过数据报表:“虽他们操作手法新颖激进,但全程合规合法。

若不是这把火,今天盘面只怕要彻底崩盘。

对于市场过冷过热都不行,一味打压只会适得其反。

今年182家企业ipo的成绩来之不易,高层刚表扬过我们。

可明年还有几百家企业排队等着上市——股市一旦崩盘,新股发行全得泡汤。”

秘书犹豫了一下,“可是他们今天这种操作,早盘的突袭式抢筹,会不会引起其他大机构的不满”

“这正是我希望看到的。”老者打断秘书的话。

“中型机构活跃起来,形成百齐放的局面,远比少数超级机构垄断市场要好。

你看上海、深圳那些大机构,一旦抱团,我们推行政策时阻力有多大?

监管层、大机构、股民,各自诉求不同,只有市场参与者足够多元,我们才能更好地平衡各方利益,让资本市场真正服务实体经济。”

秘书心领神会。

在资本市场的棋局里,股民盈亏不过是数字流动,唯有企业成功融资、扩大生产、带动就业与税收,才是实打实的政绩。

“下午收盘后传个口风,只要在合规范围内,这样的操作我们都支持。”

领导最后说道,“多一些像吉州这样的中型机构,市场才能更有活力。”

午间时分,顾俊辉、杨柳、王志远一行六人选择了操盘室附近常去的茶餐厅。

红烧肉的香气混着白米饭的热气升腾,杨柳用公筷给顾俊辉夹了块肉。

这时,王志远口袋里的手机震动起来。

接听后,他面色略显凝重:“俊辉,是公司老总打来的,要求下午上班去他办公室一趟。”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