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百六十二章 新的规则体系(1 / 2)呆呆年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台下响起一片掌声。

副局长张秋红同志也在一侧注意着陈清表现,广交会表彰大会她也在现场,亲眼目睹过陈清当着诸位领导的侃侃而谈,分享的内容跟老面馒头一样扎实,她当下就已经决定,要邀请陈清来海市,给大家好好看看,外省的服装发展到底有多么优秀!

陈清也直接点题:“我们服装厂成功的主要核心,不再是‘生产什么,就卖什么’,而是‘国际市场需要什么,我们就设计生产什么’。”

她的话,令许多人皱起眉头。

当下所有厂子生产的物品,都是直接交到供销社手里售卖,只要保证品质合格,再烂的货,都有人买,只是数额的大小罢了。

买的人多了,那就扩建。

买的人少了,那就申请国家补助养工人。

压根没有人想过去调查消费者意愿进行生产。

“我那么说,或许大家感触不深,但我们服装厂的旧厂,曾经拿厂里最骄傲的棉袄去过一次广交会,棉袄用料扎实,甚至可以吹嘘成穿十年不坏的厚棉袄,结果压根没人看,因为外商不仅需要实用,还要好看!”

台下有几位老厂长不由自主地微微点头,因为他们也有过类似的教训。

明明国人都在夸,甚至趋之若鹜,但给外商看过之后,他们就开始嫌弃。

陈清:“那么我们怎么知道市场需要什么?经过我个人的经验,总结出来三件事。

第一,成立外贸情报小组,我们收集一切能弄到的国外服装样本、画报、杂志,拆解他们的东西,学习经验,为自己所用。

第二,把客商的挑剔当做可以改进的经验本。譬如之前广交会有一位港商害怕跑步灌风,我当天改善图纸,把最新的样给他看,他直接就增添了订单。当然,这一环需要大家的判断力,不能盲从!

第三,我们需要落地,要安排设计师产出新样品,培养设计师们的能力,产出源源不断的产品。”

她的三步走很简单,情报收集、需求解析、再到最后的体系化落地。

但台下一位气质沉稳的保守派老专家忍不住开口了:“陈厂长,你这是不是太唯客户是从了?我们社会主义企业,还是要讲究为人民服务的质量,不能光跟着外国资本家的喜好跑吧?”

他问题尖锐,稍微回答不好,陈清就要成为资本主义的走狗。

陈清的心也紧了紧,但面上依然云淡风轻:“这位老师傅的问题,恰恰点破了我们过去思想的误区!

什么是质量?过去我们认为用料扎实十年穿不坏就是质量,可我们最骄傲的厚棉袄在广交会上无人问津。

所以一件衣服再好,如果市场不需要,它的质量体现在哪里?体现在仓库积压上?还是财务报表的亏损上?

我们认为,真正的质量,是被需要!

产品被市场认可,被消费者选择,才能实现价值,才能为国家创造实实在在的外汇。

这才是我们对国家和人民最根本的负责!

所以,市场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绝不是盲从,它要求我们必须把目光从机器上移开,去看见机器后面活生生的人,去理解他们的生活、习惯和需求。

这条路的尽头,就是品牌。

当有一天,外国人不再因为价格便宜,而是坚信我们品牌总能满足甚至超越他们的期待时选择我们时,我们才算真正成功了。

这就是我们正在走的路,让华国制造真正走向世界的路!”

提问的老专家也陷入了沉思,没有再反驳。

一些年轻干部眼神中充满兴奋与崇拜,仿佛被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笔尖不停的记录着陈清说的话。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