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56章 你已有取死之道!(1 / 2)一觉睡到下午醒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56章 你已有取死之道!

汉兴二年,八月二十六日。

陈国,武平县。

旷野上吹来的风带著沁人的凉意,隨著秋意渐浓,秋老虎已然渐渐远去,取而代之的是深秋的凉爽,秋阳斜照在武平城外的旷野上,为枯黄的野草镀上一层金边,远近稀疏的林木在风中微微摇曳,投下渐长的影子。

豫州刺史王允身著戎服,外罩玄甲,率领豫州各郡守、郡都尉及属官数十余人,肃立於武平城西十里的鹿亭处,双手交迭於腹前准备迎驾,目光平视前方。

此刻的王允在外人眼中颇为镇定,颇有几分见惯了大场面的气定神閒,但外人並不知他面色平静,心中却是波涛汹涌。

从光和七年四月起,彼时尚是太子的天子拜他为豫州刺史至今,不知不觉已然度过了两年半。

任期內他雷厉风行,打击豪强、清丈田亩、搜括隱户、追缴赋税,政绩也连续两年被评为甲中,照理说他的位置也该动一动了,到了回朝升迁的时候了。

外放若非是为了应对某地发生的突发事件,便是为了在朝中谋取更高的京官而积攒政绩丰富履歷。

当初天子对他,显然是颇为信重,並寄予了厚望。

然而去岁隨著三公九卿的人员调动,光禄勛一职出缺,却並未授予他,而是拜邓盛为光禄勛。

若说他心中没有几分怨言那是不可能的,但谁让这个人是邓盛呢?

想到邓盛,王允眼神微暗。

以足够担任三公的履歷拜为区区光禄勛,尤其是邓盛还是王允的伯乐与举主,哪怕他再心有不甘,也不能表现出任何不满的情绪,反而要含笑宴请同僚和士人,表达对兼顾了伯乐、举主和故主的邓盛能被拜为光禄勛的喜悦,庆贺邓盛高升並盛讚天子的识人之明。

不过这也算不得什么,这偌大的天下,有资歷、背景的人多如牛毛,但三公九卿拢共就十二个萝卜坑,总有人是站在台上唱戏的,也缺不了在台下看戏的。

王允轻轻吸了一口气,將杂念压下。

此刻更让他心绪不寧的,並非纯粹的升迁之事。

此番受命平叛,一路上他都是稳打稳扎,步步为营,不求奇功但求无过。

但这种平叛战役,只要不刻意摸鱼划水的前提下,无过便是有功。

何况陈国合计十一个县,他作为主將率豫州郡国兵,从陈国东部领军攻破了柘县、武平和苦县三城,也就是说整个陈国近四分之一的疆土是他收復了,这自然是大功一件。

升迁回朝,几乎是必然。

可回去之后,又將何去何从?

州刺史往上升,只有回朝一途別无他路,但王允却不知该向哪个方向进部。

目前三公九卿的身体总体都算硬朗,尚未出缺。

儘管光禄勛邓盛今年入秋后似乎听闻身子便一直不大爽利,七月底便臥病在床。

而对这位仕途乃至人生道路上的引路人,王允有过嫉妒的心思,却终归还是希望他能够多活几年,看著这个昔日由他作保才得以保全性命的属吏,攀登上了与他一般的山巔。

但话又说回来了,无论邓盛是否会在任上病故,或是因久病不能办公长达三个月而因病免官,都不会影响王允的决定。

若是要拜九卿,无非是先被拜为作为九卿候补的光禄大夫罢了。

真正让王允反覆思量又百般纠结的,是未来的道路抉择。

儘管当下似乎並不太明显,但关心著朝廷官制的王允敏锐地觉察到了朝中权力格局的暗流。

权力正逐渐从三公九卿手中,流向了各台阁!

未及王允继续思虑,地面便传来沉闷的震动,只见远处旌旗如林渐现。

王允倏然抬头,却见官道上尘土扬起,而在一眾旌旗中最为凸显的,便是象徵著天子威仪的玄墨镶边龙纛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