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52章 许攸:投汉一念起,顿觉天地宽!(2 / 2)一觉睡到下午醒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最后许攸两者都没有选,他自知这些年为袁氏做了太多阴私勾当,无人会信他这位“智谋之士”竟被排除在决策之外。

至于后者,他觉得自己没准在路上就会被逮了,根本到不了青州。

万般无奈之下,他只得先逃至陈国匿藏,欲保全性命后再设法联络曹操,辗转投奔求得庇护。

起初,他见刘宠礼贤下士,似有明主之象,又念收留之恩,亦存报效之心。

奈何他很快便发现,二人的理念几乎是南辕北辙。

在许攸看来,既然欲成大事,便当以雷霆之势行突然之事!

趁朝廷大军深陷凉州羌乱与南匈奴战事之中,一时半会脱不了身,就连最后一支兵马都被卫将军朱苗带走平定泰山郡的叛乱,在司隶空前空虚之良机,发兵起事!

可刘宠却认为麾下兵马训练未精,朝廷仍然可再征召万余三河良家子,且雒阳八关险固,仓促难以攻破。

许攸简直要被气笑了,此时不反,更待何时?

雒阳八关再险,猝不及防之下岂能无懈可击?

至于陈国的军队,现在攻不破雒阳八关,难道再练十年,陈国之兵就能轻易攻克雒阳八关了?

若能趁其不备破其一关,大军直入京师,袭杀当时还是太子的刘辩,再将刘宏之死嫁祸其身,则大事可定,天下庶几可传檄而定!

骆俊也反对,认为此计太过弄险。

一旦陈国后方被袭,那便将死无葬身之地。

许攸当即表示,只要陈王入主雒阳,还要陈国这后方作甚?

最终,刘宠还是拒绝了这条方略,许攸愤懑难平,竟当着众人之面斥言“匹夫竖子,不足与谋”,令刘宠颜面尽失。

后来朝廷屡传捷报,平定各处叛乱,最佳时机已然错失。

许攸在陈王宫的宴饮上多喝了几杯,心中郁闷时,又听闻好友曹操从青州刺史升迁,远赴幽州任安北将军领幽州刺史,这便断了许攸的后路,因此心中愈发烦闷。

醉了酒的许攸嘴上失了分寸,当众讥讽“若早用我计,此刻在雒阳皇宫设宴庆功的,便是吾等了”,令刘宠下不来台。

自此,刘宠对他彻底疏远记恨,再不让许攸参与任何机要会议,只是按时发放俸禄,将他当作一具“马骨”供养着。

如此蹉跎两年,直至徐庶出使陈国,朝廷对陈国用兵之意已昭然若揭,骆俊才私下寻来问策。

许攸再次献计,绝不能坐待朝廷发兵合围,必须趁四方防备尚虚,主动出兵,向北取陈留,向西攻颍川,突入司隶!

否则若等到朝廷主动出兵,四面夹击之下逃不过四个字的结局——久守必失!

然而,刘宠那个蠢材,至今仍固执地认为“坚定守住,就有办法”!

还能有什么办法?

凉州羌乱已平,益州南中四郡已定,北境鲜卑内乱无暇南顾,仅剩太行山中的黑山贼。

但许攸瞧得清楚,别看黑山贼闹出的动静不小,但就算闹得再凶,也不过是群离了太行山就翻不起浪的老鼠罢了。

不过这一切,都已与他许攸无关了。

他三度献策,仁至义尽,早已还清刘宠收留之恩,还指望他陪着一起殉葬吗?

因此,他许攸也为自己寻一条活路了!

既然刘宠自寻死路,横竖都是要死,不如在死前做件好事,成为他许攸的晋身之资!

谁说我许子远,就不能投效朝廷了?

2610字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