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50章 沐猴而冠(1 / 2)一觉睡到下午醒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50章 沐猴而冠

汉兴二年,八月十三日,陈国国都。

“宛丘”,以浓重的金粉勾勒出的两个字,正落于城头那块崭新得近乎刺眼的牌匾上,熠熠生辉,却透着一股生硬的突兀。。

这个名字对于当地的百姓有些陌生,他们世代生于斯,长于斯,向外乡人介绍起自己的家乡时,会自豪地告诉他们,这里唤作“陈”!

三千年前,炎帝神农氏定都于此,易名为“陈”。

夏,属豫州之域。

西周初,封陈国,辖13邑。春秋末前479年,楚灭陈,夷为县,始称县名。

秦,置陈县,始有县域之基本,初属颍川郡,后属陈郡。

二世元年前209年,陈涉揭竿而起,定都于陈,号“张楚”。

太祖高皇帝七年前200年,置淮阳郡。

太祖高皇帝十一年前196年,置淮阳国,陈县属之,隶兖州。

新莽时,改淮阳国为新平,改陈县为辰陵,属兖州。

后汉时,孝明皇帝改新平为陈国,陈县属之,隶豫州刺史。

这座城,几乎世世代代都叫作“陈”。

素来贤明的陈王在悍然举起了反旗后,张贴告示,将这三千年的“陈”之名废弃,并搬出了上古圣王的名号,在城头告知百姓,“宛丘”才是这里最初的名字。

六千年前,比炎帝神农氏还早三千年,太昊伏羲氏建都于此,名唤“宛丘”,并长眠于宛丘。注1

百姓们无法理解,为何贤明的陈王起兵后,竟要废弃这名号,搬出更为久远却陌生的“宛丘”之名。

但在刘宠看来,他只是想效仿太昊,承继圣德,立志以太昊这般泽被苍生的圣君为楷模,让天下大治,让百姓不再为无道昏君所蹂躏!

有识之士都瞧得出这位陈王是想闹哪样,刘宠此举,无非是想为自己这大逆不道的行径,披上一件神圣而正统的华服,仿佛如此便能与古之圣王并列。

而城楼下,被兵士隔开单独聚在一处的陈国士人们,大多面露玩味之色,甚至是毫不掩饰眼中的鄙夷。

他们是陈国的士人不假,但这个陈国只是大汉的一个郡级行政区,而非是某个诸侯的国家政体。

尽管他们也曾推崇过刘宠,过往的刘宠确实是一位爱护百姓又崇尚儒学的贤王,甚至其中的少数人也不介意在他身上押注一份从龙之功。

但如今刘宠的诸多举止,实在是太过拙劣,譬如为“陈县”更名“宛丘”一事,在世家豪门与经学士族中,没有得到半分敬仰,反而是招来辛辣的讽刺。

陈国谢氏的家主谢仲庸抬起宽大的衣袖,半掩住面,侧身向身旁的好友颍容低声讥讽道:“子严兄颍容,这位若是干脆更名为‘陈都’,老夫倒还高看他一眼。舍弃了三千年来的‘陈’之根基,竟妄图去攀附太昊,实是愚不可及。”注2

谢仲庸边说边摇头,嘴角撇出一丝冷笑。

颍容微微摇头,目光扫过两旁那些戒备的兵士,他也实在是看不懂这位陈王的迷之操作,只盼着朝廷的大军能够早些收复陈国。

颍容是杨赐的亲传弟子,不过颍容并未传承杨赐的《欧阳尚书,反倒是另辟蹊径,在古文学派的《左氏春秋上大有作为,著成了五万余言的《春秋左氏条列,数月前太常卿郑玄阅罢大为赞叹,言“颍子严承前汉之学矣,我不如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