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皇后下懿旨传召了太子!”
李世民正在甘露殿书房研究隋朝攻打高句丽的战报,云端小心翼翼地走进来,躬身朝他禀报了一句。
他头也不抬的回了一句:“嗯,朕知道了。”
但话一出口,他就感觉到了不对,于是又皱眉抬头道:“你说什么?”
“回禀陛下,皇后刚刚下达了懿旨,急召太子立刻进宫!”
“这是为何?”
李世民有些疑惑的道:“莫非皇后那里发生了什么事?”
“这个臣不清楚,后宫之事,不在臣的职责范围!”云端十分诚恳地说道。
李世民看了眼他,又看了眼一旁的无舌,冷冷道:“无舌,皇后那边是什么情况?”
“回陛下,据奴婢所知,皇后最近一直在忙于皇家制造局的事,听说科学院正在研究一种纺织机器,比皇家制造局的纺织机还多几个纱锭,十分高效。皇后打算引进此纺纱机,开办新的纺织厂!”
无舌恭敬地答了一句,又看了眼云端,接着道:“至于皇后急召太子之事,奴婢也不清楚,因为宫内并无大事发生,兴许是皇后遇到了什么急事,故而急召太子解决!”
“怪了!”
李世民有些不悦地道:“朕才刚去皇后那里不久,她有什么急事不找朕,非得找那逆子?”
“这个……”
无舌与云端对视一眼,然后讪笑着道:“兴许皇后知道陛下要御驾亲征,有很多事要忙,就不想多打扰陛下!”
“是啊陛下,皇后召见太子,虽然有些隆重,但应该没什么大事,否则不可能不先找陛下!”云端也笑着附和道。
虽然他们都知道长孙皇后的做法有些不合规矩,毕竟下旨李承乾不得无召进宫的是李世民,但李世民与长孙皇后的夫妻感情摆在哪里,就算是懿旨,也跟圣旨一样。
却听李世民沉吟似的道:“既然没什么大事,那就不用管了,朕相信皇后。”
说完这话,他又看了眼桌上的战报,眯眼道:“给朕将长孙无忌,李靖,侯君集,房玄龄找来,朕已经研究好怎么打高句丽了!”
“是!”
云端闻言,立刻领命而退。
片刻,又有一名宫侍来到无舌身边,小声朝他耳语了几句,只见他脸色瞬变,连忙扭头看向李世民。
但李世民现在的注意力,又落到了隋朝攻打高句丽的路线图上。
他坚信,隋朝倾尽国力,四度远征而未尽的事功,必将在他的手中完成。
………
而另一边,丽正殿。
李承乾刚来到丽正殿,就看到了不可思议的一幕,不由满心疑惑地问道:
“母后,皇爷爷怎么也在这里?”
“呵,承乾来了啊,快坐!”
长孙皇后并没有第一时间回答李承乾,而是若无其事的笑着招呼他入座。
至于李渊,全程看都没看他一眼。
这让他大感疑惑的同时,又暗自泛起了嘀咕:“难道老李知道我会来这里,所以提前一步来这里截我?”
“他是在生我的气吗?怪我没有先去他那里?”
虽然李渊跟长孙皇后几乎是同时传召的李承乾,但李渊身边一直有李承乾的人,真发生了什么大事,恐怕还轮不到李渊传召他,就有人来通知他了。
所以,他才先选择来丽正殿。
可是他万万没想到,李渊竟会在丽正殿等他。
这就有些尴尬了。
而长孙皇后似乎看穿了儿子的尴尬,于是主动解释道:“其实太上皇在这里,是我邀请他来的!”
“哦?”
李承乾眉毛一挑,似乎没想到会是这样一种情况,于是正襟危坐地道:“敢问母后,可是发生了什么大事?”
说完这话,他一边用目光扫视正在漫不经心喝茶的李渊,一边环顾四周的人物。
好像除了他们三人,周围空空如也,连一直随侍在长孙皇后身边的香菱都不在。
这说明什么?
说明长孙皇后谈的事,绝对不简单!
只见长孙皇后淡笑着说道:“也没什么大事,就是听说你父皇要出征高句丽,想问问你知道此事不?”
“这个……”
李承乾迟疑了一下,然后点头道:“不瞒母亲,我知道此事。”
“哦,那你对此事有什么看法,或者意见?”
“没什么看法啊!”
李承乾摊手道:“这是父皇的事,我又不能做主!”
“可是,母后听你父皇说,是你建议他出征高句丽的……”
长孙皇后说着,脸上的笑容渐渐消失,表情也变得非常严肃地问道:“可有此事?”
“这……”
李承乾微微一愣,旋即再次将目光投向李渊,只见李渊仿佛什么都没听到,什么都不关心一般,自顾自地在一旁喝茶,于是也收敛起轻松的神色,正色道:“确有其事!”
“能告诉母后,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吗?”
“母后指的是什么?”
“怂恿你父皇出征高句丽!”
长孙皇后罕见的露出一脸冷漠地表情看着李承乾。
只见李承乾恍然大悟的微微颔首,然后语气悠悠地道:“原来母亲急召儿臣进宫,是为了父皇出征高句丽之事。”
长孙皇后不置可否地道:“自古以来,只有做儿子的劝父亲少涉险事的,从未有做儿子的让父亲身陷险境的。承乾,你以前做任何事,母亲都很少说你,甚至还经常支持你,可是这次,母亲实在无法理解。”
其实从李承乾崛起那天开始,她就预感李承乾与李世民会走上争锋相对的那条路。
因为父子俩都变成了不甘于人下的那种人。
虽然以长孙皇后对李承乾的宠爱,她是希望看到儿子能像李世民的。
但她怎么也想不到,父子俩的争锋相对会演变成这样。
要知道,在她心中,李世民当初发动玄武门之变,弑兄杀弟,逼父退位,是有不得已而为之的苦衷的。
可李承乾这样算计李世民,在她看来,完全是毫无道理的。
因为李世民并没有像李渊对自己那样对他,更没有像李渊对李建成,李元吉那样对其他儿子。
却听李承乾有些好笑地道:“所以,母后是觉得,我建议父皇出征高句丽,是在坑害父皇?”
“不是坑害,是不该劝谏他亲征高句丽!”
长孙皇后正色道:“你可知隋炀帝三征高句丽的事?”
“知道。”
“那你可知隋朝是怎么亡的?”
“知道。”
“那你为何还劝谏你父皇御驾亲征?”
“因为我觉得父皇御驾亲征能赢!”
李承乾也正色道:“母后是在怀疑父皇的能力吗?”
“还是说,母后以为父皇不如隋炀帝?”
“你……”
长孙皇后没想到李承乾会这样反问自己,当即震惊得有些说不出话来。
而李承乾则不疾不徐地接着道:“自古以来,确实很少有儿子让父亲身陷险境的,但自古以来,让儿子身陷险境的父亲,比比皆是……”
说着,李承乾不由再次将目光投向了李渊,道:“那么,我们是不是应该好好反思一下?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