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5章 想要御驾亲征,又怕被偷家的李二!求月票】
高句丽是扶余人建立的一个北方政权。
自两汉南北朝以来,一直都向中原王朝称臣纳贡,或接受册封。
可到了隋文帝时期,高句丽便屡屡挑战中原王朝的宗主国地位,不但‘驱逼靺鞨,禁锢契丹’,出兵入寇辽西,而且南征新罗和百济,大有强力扩张的架势。
而这种嚣张的行径,自然让中原王朝很是愤怒。
毕竟蕞尔小国,竟然也敢藐视天朝权威,企图称霸一方?
这当然无法忍受。
于是隋朝便先后对高句丽发动了四次规模浩大的远征。
其中隋文帝更是发兵三十万攻打高句丽,但因为瘟疫流行,粮草不继和自然灾害等原因,被迫撤兵。
结果这场声势浩大的战争,还没有与高句丽真正交战,就损失了八成以上的兵力。
到了隋炀帝时代,好大喜功的隋炀帝,更是连续三次亲征高句丽,仅第一次出兵就多达一百多万人。后两次也都在百万以上。
然而,结果却出人意料的铩羽而归。
最后一次虽然表面上取得了胜利,但也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而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三征高句丽竟成了一个帝国由盛转衰的致命拐点,短短几年后,一度繁荣的隋朝,就因为国力耗尽,民变四起而轰然崩塌。
对于杨广来说,桀骜不驯的蕞尔小国,是他生命中的滑铁卢,而对于代隋的唐朝来说,该死的高句丽,依旧不让人省心。
李世民看到无舌递过来的辽东急报,脸色瞬间就沉了下去,然后‘嘭’的一声将急报扔在了地上,怒道:“区区蛮夷,竟敢跟我大唐玩暗渡陈仓这一套!他们把我大唐当什么了?!”
此话一出,房玄龄的脸色也变得十分难看,因为不用想也知道,肯定是辽东有战事发生了。
而且,还是高句丽单方面的戏弄大唐。
这对大唐来说,绝对是无法忍受的。
却听李世民几乎不假思索的朝殿外吼道:“来人!给朕将李靖,侯君集,长孙无忌,尉迟敬德,程知节,对了,还有太子,一同请来!”
“诺!”
殿外立刻应诺一声,正准备转身离开。
就在这时,一道急促的禀报声,再次传来:“陛下!太子邀请您去军事学院一趟,说朝廷众将都在军事学院内等您!”
“嗯?”
李世民微微一愣,旋即下意识看向房玄龄。
却听房玄龄反应过来似的道:“启禀陛下,据臣所知,太子在军事学院内建造了一副巨大的沙盘地图,是专门用来排兵布阵的。朝中不少将领,最近经常去军事学院推演战法,有时候都要排队,据说在那沙盘地图上推演战法,除了不能流血,几乎跟战场作战没有什么区别!”
“哦?”
李世民眉毛一挑,顿时来了兴趣:“你说这沙盘地图,真有这么神奇?”
“回陛下,老臣虽没有亲眼见过这沙盘地图,但李靖,杜如晦他们都见过,而且都十分推崇,绝对是指挥作战的利器!”房玄龄笑着点头道。
李世民的兴趣越来越浓,来不及任何犹豫,当即就朝殿外吩咐道:“来人,备车,朕要去军事学院!”
“是!”
殿外应了一声。
很快,李世民就带着房玄龄一起出了皇宫。
与此同时,军事学院内。
李承乾拿着一根竹竿,指着前方的沙盘地图,环顾众将道:“辽东地区左邻渤海,右濒黄海,背依东北腹地,是海陆通衢的战略要地,所以,高句丽充分利用了这一地理优势,修建了五十八座山城,以及大量的据点。”
“而这些山城与据点,大多数分布于山,海,河交汇之地,易守难攻。也便于监控周边的地区,确保高句丽在辽东地区的战略纵深和防御能力。”
“此外!”
说到这里,他的目光在李靖脸上停留了一瞬,又接着道:“高句丽还通过修筑城墙,设置哨所等措施,进一步增强了其在辽东的防御力。”
“最终,高句丽在辽东地区建立了以辽东城为核心,重点营建辽东,卑沙,乌骨,盖牟,扶余,白岩等新城的防御体系。”
“可以说,这就是一个巨大的龟壳。”
“所以,他们才敢突然对我大唐发动袭击,而不怕我大唐短时间内报复他们!”
听完李承乾的分析,包括李靖在内的所有将领,不由面面相觑。
虽然大唐自立国之初到现在,一直与高句丽存在各种外交矛盾,但双方并未大规模交战过。
而这些将领,也大多数崛起于隋末,对高句丽的印象,还停留在隋朝时期。
所以,当李承乾一套完整的分析讲完之后,他们才清楚的明白了一个事实,为什么隋朝四征高句丽会铩羽而归。
因为高句丽可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蕞尔小国,这可是一个拥有完整防御体系的小霸王。
“那依太子殿下之见,我们应该如何对付他们?”
李靖率先从沉思中回过神来,蹙眉凝望李承乾问道。
却听李承乾笑道:“高句丽本来是汉朝的四郡之地,只是后来汉朝动乱,以致他们沦为了异域,倘若我们发兵进攻辽东,高句丽必然倾全国之力与我大唐交战,到时候,再派遣一支海军,从东莱至平壤,海陆夹击,攻取高句丽并不是一件难事。”
“只是,现在这个时段,从海上进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在陆地上与高句丽交战,则会被他们拖入战争的泥潭里,就像隋朝四征高句丽一样,容易铩羽而归!”
“这岂不是说,我们拿他们依旧没有办法吗?”
尉迟恭有些郁闷地道:“他们可杀了我们不少人,还劫掠了我们三座城池,这口气,我是真的咽不下去!”
听到这话,众将的脸色也越来越难看,以至于气氛陷入了一种压抑的沉默。
想一想后世的满清想要啃掉这些坚城,了多少时间。
而现在的唐朝,想要从幽州杀到辽东,其实完全不比满清费三十年左右的时间,从东北杀到山海关前的难度要小多少。
更重要的是,此时的高句丽可不是后世的棒子国。
现在的高句丽,经过十几年的和平发展,已经有了大国气象。
根据《旧唐书记载,高句丽灭亡的时候,有六十九万七千户。按一户五口人算,也有约莫三百五十五人。
要知道,此时的高句丽经过了隋朝四征,以及唐太宗李世民,唐高宗李治,两朝四代帝王的持续打击之后,甚至是在李世民征伐高句丽,被打得‘后黄城,银城皆自拔遁去,数百里无复人烟’的大残版高句丽。
所以,此时的辽东全局,巅峰时期的高句丽人口,可能多达五百人之多。
五百万人,哪怕巅峰时期的突厥,也只有三百万人。
由此可见,高句丽能调动的全国兵马,少说也有五十万,而大唐如今的兵力,也不过才六十多万。
从这里就能够看出,为什么隋唐两朝,四代帝王会不予余力的攻打高句丽。
实在是高句丽的地理位置,以及军事实力,相当于在隋唐两朝头顶上悬了一把利剑。
所以,在辽东名义上属于大唐,实际上尽在高句丽掌控中的情况下,如果高句丽继续南下,那么.
别的先不谈,就谈华夏历史。
第一次契丹人从这个地方打了进来,然后占据了燕云十六州,从此北宋只能耗费大量的金银,组建最强大的禁军,以免被契丹人杀入华北平原。
毕竟如果让契丹人杀入华北平原,只需半个月,就能抵达开封,然后被一波带走。
第二次是女真人,从这个地方打了进来,然后实现了契丹人一直梦寐以求的战略目标,一波带走了北宋,造就了靖康之耻。
第三次还是女真人,他们依旧从这个地方杀了进来,然后建立了华夏最后一个封建王朝。
第四次就是小日子了,他们从这个地方,一步一步吞并整个华北,横扫数省之地。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新国建立,决不允许丑国踏过鸭绿江的根本原因。
历史的教训都是血淋淋,自然不能再重蹈覆辙。
那么话又说回来,李承乾真的没办法对付此时的高句丽吗?
答案肯定是有的。
只不过,现在还不是他出手的时候。
因为有一个人,肯定比他还想动高句丽。
“启禀太子殿下!陛下驾到!”
就在众将都陷入沉默的时候,门外忽地传来一道禀报声。
众将顿时精神一震,然后齐刷刷地看向李承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