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投射量还是攻击、防御,道尔顿始终认为衣阿华编队具备全面优势。
即使在发现第二舰队没有出现在加勒比海,也没有生出召回乔治号编队的想法。
这是个巨大的错误。
建立在虚假基础上的自信像纸一样被轻易戳破,事实上到现在为止第二舰队展现出的只有两种特质:
高机动性,以及神奇的烟雾。
尤其是后者,要是有特别强大倒也未必,雷达仍然能够穿透,只是定位会出现偏差,相当于放大了战舰的面积,使命中率下降。
在新泽西号的导弹击中格莱森瑙号时,通过其爆炸时的巨大热源,能够明白确实击中了对方。
除了副炮占据劣势,三条衣阿华级的主炮依然十分强劲,在雷达的加持下能够有效提高精度,仅次于现代舰炮。
他相信烟雾中的战列舰也十分不好受,说不定情况更糟,但问题在于人心。
舰员们看不到烟雾中的一切,只知道每分钟对方发射的每一轮炮弹都必定命中,知道自身战舰哪里在受损,知道友军的惨状。
只知道己方受到了重创,却看不见自己的战果。
唐文十分理解这种感受,这就和玩魂类游戏看不到血条一样,那才是真正的绝望。
威斯康辛号舰桥后两座烟囱间的4座4联装导弹发射器全部殉爆,在上层建筑造成了惊天动地的爆炸,舰桥虽没被破坏但里面的人不亚于经历了八级地震,被震晕过去都十分正常。
同时爆炸还引发了大火,从前部烟囱周围开始燃烧。
因为雷达设备破坏和指挥层失联,三座炮塔也不得不暂停射击。
衣阿华号主动减速内切,试图掩护威斯康辛号离开战场,与新泽西号一起向烟雾中开火。
此时原来承担袭扰任务的沙恩霍斯特号忙着维修自己和转向,俾斯麦号和格莱森瑙号向前追击,一时间除了副炮依旧犀利,主炮开火频次降低了许多。
新泽西号利用短暂的喘息空档,恢复了一组备用卫星天线和雷达,终于与本土取得联系。
智库此前一直在遥控参与两支舰队的谈判,卡尔号殉爆后就听到了发生开火的信息,然后联系就被切断。
心急如焚的智库等了五分钟后,直接call起了空军。
这场行动一等人本来没什么参与感,因为第二舰队的距离太远,只有轰炸机够得着,更重要的是他们也不认为大西洋舰队会把肉让出来。
智库却知道现在两支舰队距离过近,忽然打起来还真不一定,于是四架b1b做好准备,预计下午15点起飞。
现在是14点40分,严格来说他们的效率已经很高。
用超音速的b1b,从佛州飞过来需要两个小时。
“2个小时?20分钟都不一定!”
近距离的炮战残忍而暴烈,道尔顿发出了两条佩里级沉没的信息,然后就不得不切断通讯继续投入战斗。
“集火攻击最远的那个目标!”
道尔顿锁定了沙恩霍斯特号,后者距离最远最有利于导弹发挥,而且刚刚连吃24枚鱼叉,他就不信没有掉一层皮。
同时也是为了防止出现殉爆,新泽西号向沙恩霍斯特号发射了剩下的所有24枚导弹。
与此同时,新泽西号也硬抗格莱森瑙的炮弹向沙恩霍斯射击。
第一枚鱼叉的火光出现时,舰娘就明白了过来。
经过唐文的科普和亲身经历,她已经明白导弹的最小射程通常在10公里,追击的俾斯麦号和格莱森瑙号航向与导弹相对,又距离近航速高很容易闪躲,所以目标是沙恩霍斯特。
后者还有剩余的损管,但刚刚使用过需要时间冷却,再来一轮肯定吃不消。
她直接向沙恩霍斯特号发布命令:
“起飞水上飞机!”
两架ar196立即起飞,之后每15秒完成装填再次弹射一架,边机动边不断往天上甩飞机。
第一架水上飞机起飞后立即转弯,朝着来袭的鱼叉猛烈开火并直直对了上去。
然而0.85马赫的鱼叉速度极高并且迎面投影很小,它没能拦截成功。
第一枚鱼叉再次击中了3号炮塔,沙恩霍斯特号几乎没什么损伤。
连续24枚鱼叉从3座发射筒不断发射,分为三道轨迹不断扑来,在最后一枚鱼叉发射时沙恩霍斯特已经弹射了10架水上飞机。
剩余两条战舰距离太近来不及,只能试图用小口径机炮拦截,只是几乎没有效果。
最终,仅有两架水上飞机达到了目的,一架与迎面而来的鱼叉相撞,另一架打爆弹头后被破片波及坠海。
这一次沙恩霍斯特号提前做好了应对,22枚鱼叉最终仅命中三枚,但是最后一枚击中舰尾破坏了推进系统。
虽然即使损管维修,但此时的沙恩霍斯特号只剩下最后一个损管,血量上限固定在了:
【16550/56500】
理论上还剩三分之一,实际上再来一轮集火就可能沉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