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三十九章 为清朝入关立下汗马功劳的商贾之家(1 / 2)兴霸天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孙黑虎那里传来消息,秦氏自从定罪入狱后,一直表现得很平静,完全不像是要凌迟处死之人!”

“何时行刑?”

“就定在四天之后!”

“这么快?”

“弑母大罪,又牵扯府衙,自然从速处置!”

南衙大牢对面的一间宅院内,众人齐聚。

朝天宫内,二十多名武功精湛的道士此刻已重获自由,他们经锦衣卫拷问,不敢反抗,如今伤势较轻者列阵,道袍偶尔渗血却目光坚定,伤重者则暂居偏殿调息,只待一声令下便可出击。

反观孙维贤这边,除却从南直隶带来的十余心腹缇骑外,竟不敢调用北镇抚司其他人手,事实上来到京师后也有不少人投靠他,但此次行动中却不敢用,生怕是王佐派来的内线,一时间这位佥事麾下的精锐,反倒不及这群伤痕累累的道士来得人多势众。

至于一心会,也就海玥、严世蕃与赵文华出面。

与上次追踪黎渊社的组合一模一样。

严世蕃激动之余,斜了斜赵文华,颇为不屑。

赵文华则是纯粹的狂喜了。

会首没有忘了我啊!

这般滔天之功的机会,居然带上了自己!

相比起众人的欢欣鼓舞,摩拳擦掌,海玥就安静得多了。

理论上来说,似黎渊社、白莲教这类存在,只要被发现了踪迹,距离犁庭扫穴就不远了,更何况此处是京师,有的是天罗地网可以布置。

但实际行动却并未如此。

且不说己方的力量难以统一,互相都有争功之心,一旦敌人化整为零,四散逃开,也很难大肆搜捕。

毕竟这一役不像是当年锦衣卫灭鹞子班,直接将之堵在老巢里,后路堵死,自然能尽数灭除。

所以他在闭目养神,默默等待。

等待内应的消息。

这份沉静感染了周遭人,就连最浮躁的严世蕃和赵文华都安静了许多,孙维贤麾下的缇骑默默擦拭兵器,朝天宫道人则开始打坐调息。

终于,两道身影一前一后地翻了进来,正是互相监视的陶典真与谭经。

陶典真来到海玥面前,恭敬地奉上书信:“这是贫道好友这些时日,于约定地点留下的信件,贫道未曾打开,请海翰林过目!”

谭经给孙维贤递了一个眼神,示意对方确实未曾打开,孙维贤赶忙凑了过来。

共有四封空白信封,皆是薄薄一封,海玥拆开,发现里面的内容仅有短短几个字:“城西客栈,商范氏,张家口。”“城东脚店,商范氏。”“外城,范。”“外城。”

字数少,字迹却很端正,并不显得凌乱仓促。

孙维贤琢磨着:“城西客栈是居住的地点!商范氏,应该就是一家姓范的商贾了!张家口,来自于张家口的商贾么?”

海玥问道:“最近的一封信件是何时传来的?”

陶典真道:“就在昨日。”

孙维贤皱眉:“如此看来,这群人已经从内城客栈转移到了外城,这就更难抓捕了。”

与规划严整的内城不同,外城最初是因京城人口稠密,百姓自发向南郊迁徙而形成的聚居之地。

经年累月间,那里的屋舍商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如今规模之盛已不输内城,只是街巷阡陌纵横交错,市井之杂乱远非内城可比——既有鳞次栉比的商铺酒肆,也不乏藏污纳垢的暗巷陋室。

仅凭这数十好手,如果是内城的巷道屋舍,倒还有包抄围捕的可能,换到外城只怕是杯水车薪,根本不够。

关键内城之时,至少还有客栈和脚店作为关键地点,到了外城,只剩下一个宽泛的范围,这如何拿人?

有鉴于此,孙维贤目光如电,直刺陶典真:“你的内应既已通风报信,为何不将贼人确切行踪一并告知?”

“是啊!”

严世蕃也点了点头:“既然敢留书示警,多写几个字又何妨?单说个‘外城’,这般含糊其辞,倒像是存心要我等大海捞针一样!”

陶典真面色立变,赶忙道:“贫道好友此举已是冒了生命危险,若能详细告诉地点,绝不会这般语焉不详,想来是另有隐情,还望海翰林明鉴!”

海玥微微点头:“别小瞧这几个字,确实是冒着生命危险传出来的,实乃大功一件!”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