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十九章 宋师襄逃离(2 / 2)吃西瓜的狐狸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方有度与众人对视一眼,缓缓道:“我这里倒是有个法子,不知一衷可愿听之?”

宋师襄已经无计可施了,听到这话立刻喜道:“芳淑兄快请讲,在下洗耳恭听。”

方有度点头道:“其实说来也简单,你被那柳家小儿污蔑,清名受损,为今之计只有离京避风头,方为上策,一衷意下如何?”

“离京?”

宋师襄一下愣住了,他中进士后在外任知县三年,好容易卡位成功,回京做了清贵的御史,如今离京岂非前功尽弃?

而且,御史位卑而权重不说,一旦任满九年政绩卓著者可以连升七级。相当于由正七品直接升到从三品,有资格任小九卿,这种有权势有前途的官位,一旦舍弃再想重回这等位置,也不知要等到何年何月。

但是,宋师襄知道方有度是真心为他着想,现在离京还只是道德问题,多少能保住一点颜面。要是等到王崇孝被押解进京,那他还可能被扯进“王崇孝贿|赂柳昭”案之中。

到那时,非但颜面难保,甚至有可能丟官!

方有度点头道:“不错,就是离京。中书舍人汪文言向来急公好义,有侠气,我与文言兄有几分交情,这几日与他说起一衷之事,请他相助一二。文言兄久在内阁,知道各地缺员任补,如今正有山东兖州府济宁州同知出缺,若是一衷愿往,文言兄愿意为你谋之!”

兖州府济宁州同知……一听这个官职,宋师襄脸上的失望几乎掩饰不住。

济宁州知州才是从五品,同知只是个正六品的小官,虽然看起来比七品的御史高两级,但他可是京官,还是前途无量的清贵御史,外放只升两级,这等于是贬官啊。

方有度看着他笑了笑道:“一衷不必失望,那济宁知州年老体弱,已经上书告老,预计秋天就会离任。到时这知州必是一衷的囊中之物,如此以来,等于一年连升三级,并且能主政一州,全力施展,岂非因祸得福?一衷又何必悲伤?”

“哦,果真如此?”

一年连升三级也算不错,这个速度比在督察院熬九年,然后升七级还要快。而且济宁州处于大运河咽喉,繁华富庶极易出政绩,作三年知州之后,再升个四品知府并非难事,这个升官速度绝对不比当御史差,况且在州府为官,天高皇帝远,束缚也少些,比京师里自在很多。

一番自我安慰下来,宋师襄愉快的接受了这个官职。

“一衷能想得通,那再好不过了。”

方有度等人都松了一口气,这对他们来说也是个好消息,因为报纸上只猛攻宋师襄一人,宋师襄离京就等于认输,然后他们再怂恿泰宁侯府向安远侯府认输服软,这件事就能摆平,而他们却能安然无恙。

随即,方有度道:“不过,文言兄哪里还需要五千两打点上下,一衷可有难处?若是银钱不趁手,我等愿意相助。”

五千两虽然是个大数目,但对于宋师襄来说还不算大事,这笔跑官的银子肯定要泰宁侯府出……

汪文言办事效率极高,几天时间就已办妥宋师襄调任之事,宋师襄在京师多待一天都是煎熬,接到调令立刻收拾东西走人。

这天宋师襄一早上路,马车一出坊门转上大街,就见无数车马、轿子向着西边的昭回靖恭坊而去,车中轿中香风阵阵,明显女子居多。

宋师襄即将履新,心情不错,也有空管闲事了,问车辕上的长随,“这是出了何事?怎会有这么多女子出行?”

长随下去稍微一打听,脸色怪异的回来禀报:“回老爷,今日是宛平、大兴二县县试,这些女子是来看热闹的。”

宋师襄微微皱眉,道:“县试有甚热闹可看?何至于此?如实讲来!”

长随看他不耐烦,只得硬着头皮道:“那柳冲今日考大兴县县试第三场,这些女子都想见见写出‘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的柳三郎是何等风采,”

“够了!”

宋师襄铁青着脸,猛然打断长随的话,一捶车厢,道:“速速出城!”

心中却疯狂咆哮:“柳冲小儿,本官与你势不两立。你给我好好等着吧,待我回京之日,便是与你算账之时……”

在宋师襄逃也似的出东直门时,柳冲面对数百上千名莺莺燕燕,翠翠红红的围观,也恨不得逃离大兴县衙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