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悠悠的队伍再次启程, 跟之前一样,闲不住的男人们跑去打猎了。
这边的大猫是真的会下山袭击人畜,不像未来的大猫摇身一变混上了编制成了国宝。
上一次皇帝捕杀了三十多头东北虎, 大概也只有围猎才能捕杀这么多猛兽。
效果也不是没有,山林外圈很少有老虎的痕迹。
这次也不知道哪种猛兽倒了大霉,宝音没有过问古代人比现代人还懂什么竭泽而渔。
上回大肆围猎后就封山了, 留足了动物繁衍生息的时间。
穿越山林,这样紧赶慢赶走了半个月才到松花江。
来到松花江还有一件大事就是祭江神。
算是这边比较重要的祭祀活动。
又走了半个月,江面上的冰层开裂, 听得沿岸的他们心惊肉跳。
下游也开始了炸冰层, 先排掉一部分冰层,免得到时候一起化冰, 水不能及时排掉, 到时波涛汹涌的江水卷着冰块席卷沿岸。
皇帝多年前就命人修了江神庙, 这次带着皇子大臣们去祭祀江神。
祭神可是一件非常热闹的事, 几乎附近的人都会过来围观。
吉林城的江边不只有江神庙, 还有东关帝庙,让她有点窘的是还看到了痘神娘娘庙。
带着好奇心, 她踏入了这座不算大的庙, 当看清楚里面的泥塑人像时忍不住退出来了。
不是说像, 只能说跟她没一点关系。
直白来说就是个慈祥的妇人, 一手牵着牛, 一手举着一个瓷杯。
牛意味着牛痘的来源,瓷杯应该是装着干掉天花的牛痘。
很好,很形象,但跟她没有多大关系。
娘娘庙里的雕像宝音是禁止贴金箔,就用普通的泥塑, 做得太好可是容易招贼。
她也不想百年后自己头和身子分开,成了无头的雕像。
还是泥塑好,低调不会招人眼。
祭神对于江边生活的人来说是一件大事,更别说这次还是皇帝带头,来的身份都是贵重的人,这次活动吸引到的人就更多了。
连新迁徙过来种地的汉人听说这边有热闹看,都不远几十里裹着棉袄跑来凑热闹了。
只能说这片土地上的人天生就爱凑热闹。
江边祭祀神,神庙附近则开庙会。
庙会大家都知道,热闹,吃得喝得玩的庙会上都有。
说书的唱戏的也不缺。
宝音换了一身轻便衣服,跑出来玩,啃着糖葫芦时还碰上了同样便衣的阿哥们,这就有点尴尬了。
含着糖葫芦,她装作没有看见他们。
原以为几个小家伙会识趣地离开,没想到他们竟然主动走过来。
十四阿哥笑嘻嘻问,“给额娘请安,额娘,糖葫芦好吃吗?”
宝音指着扛着稻草柱子的人道:“想吃自己拿,今日我付钱。”
于是四、五、六和十四几人每人举着一个糖葫芦走在庙会上。
宝音心情舒服了,要尴尬就大家一起尴尬。
“你们怎么过来了,不陪着皇上祭江神?”
四阿哥举着糖葫芦开口,“那边已经结束了,汗阿玛在召见吉林将军说话,二哥让我们出来走走,看看热闹。”
四阿哥没有吃。
他有点矫情,不愿意当街吃东西。
十四阿哥倒是没他亲哥那么矫情,咬着山楂呲溜一声,“好酸”
宝音笑眯眯道:“这家不好吃,盛京有一家卖奶皮子糖葫芦可好吃了,回头带你们去吃。”
十四阿哥干脆地应声说好。
十四阿哥又凑过来跟宝音通话,“……说中午吃鱼宴,开江鱼,都是江里捕捞上来,还是贡品,比京里吃到的新鲜多了。”
宝音也是佩服这小子消息灵通。
“这边鱼不错,回头你多吃点,吃鱼聪明。”
十四大概是真信了,一脸慎重地点头。
宝音领着他们逛了逛,庙会肯定比不上京城那边,但感觉不同,在京城他们也不能随便去庙会玩。
这会儿见到热热闹闹的场面,东看看西看看,眼睛都有些不够了。
宴席是在官衙举办,中午还真是鱼宴,各种鱼做的食材上场。
满洲的做法,汉人的做法,两个民族交融,以菜品形式出现在桌面上。
其实沿着江边走,一路上就没少吃鱼。
宝音一度对鱼有点犯难,不过今日这场面上她还是动了筷子。
她一动,下面的嫔妃和官员家眷跟着动。
吃着菜,还有人表演才艺。
这肯定是当地官府的人准备,好在都是比较传统。
东北嘛,想看到柔情蜜意这东西基本上就别想了,这才艺也是走豪迈风。
大家看着就是个乐趣。
吃吃喝喝后队伍再次启程了,这次宝音留意到不对,这个方向怎么看不像是去黑龙江,怎么沿着支流拐弯了?
又过去一日,皇帝安排扎营了,宝音也被他提溜出去,骑在马上还是满头雾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