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10章(1 / 2)玄北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宝音爽快答应, 太子反而有点不好意思了,来之前不少人是不看好他的这次求助。

“国库那边暂时抽不出更多银子……”

宝音“嗯”了一声,“无妨, 跟你汗阿玛约定过了,这些欠款等他回来再算。”

这事没必要跟太子说,这笔钱自然是从债券资金里扣除。

***

一道调令下去, 多个城市的面粉厂开始加大面粉制作,面粉再运送到食品加工厂,数不尽的食品加工好后打包运上了车。

车是今日上的火车, 经过包头一路往玉门关开去。

包头的车站不是终点, 事实上京城到包头的那段路修好后一直在往西。

皇帝从不打无准备的仗,修江南的那条铁路时, 北方的也没有中断过。

包头、玉门关、酒泉等等, 他野心勃勃, 想要将丝绸之路全部拿下, 直到火车修到回疆为止。

前面打下的土地, 后方就派人抓紧修铁路。

战争是最快的催熟剂,大量的徭役俘虏都被派去修路, 这条断绝了将近上千年的丝绸之路再次回到了中原掌控。

源源不断的物资运送过来, 战争似乎也变成了简易模式。

皇帝从哈密坐车回来, 一路看遍了各种地貌, 心里满是自豪之情, 这是他打下来的江山。

新一批粮草到来的同时还有太子送来的信件。

“物资不用下车,直接拉去哈密。”

皇帝交代完后,拆开了信。

自从电报出现后,皇帝和京城的沟通多是发电报,电报是用最少的字来传达信息, 不免显得冰冷。

公事公办不是错,若是父子总是冰冷对话,时间一长,不免生疏不少。

皇帝更喜欢写信,写信多好,什么话都可以在信里说,家书家书,什么情谊都可以留在家书中。

只要不是重要的政务,皇帝更喜欢写信。

信比电报温暖。

太子的信不多,皇帝也不是不明白孩子大了,不喜欢大人管太多,他十几二十岁的时候也不喜欢皇玛嬷管太多。

可为人父母有几个不惦记孩子?

看完太子的信,皇帝心头高兴,“二哥,一起吃暖锅,让人宰杀只羊!”

裕亲王点头应下,然后说起了回京的事。

“过冬物资已经备下,缺的煤也从山西调转,后续还有一批物资,这边就交给臣,您万金之躯趁着火车没有停运,不如先班师回京?”

皇帝摆手,“不不,朕不是不能走,只是这一走,前线的那股气就散了,二哥不用劝了,今年朕就在外过年,京城那边有太子监国,还有皇后……”

“不用担心。”

他其实是担心他出征的机会不多了,已经四十的他,身体各方面都在下降,这次出来他就感觉没有上次情况好。

还生过一场大病,哪里像上次那样行军一两个月都没什么问题。

没过几天,大批物资快速运过来,有可以放在屋子里烧火取暖的炉子,有大批棉花被,还有大量过冬御寒的毛衣、羊毛大衣。

这些物资都是一车一车往这边送,大概是货物太多了,吸引了不少商人过来,玉门关也变得热闹不少。

皇帝看着前脚发下去的军衣,后脚就到了商人手中,皱眉道:“真是哪里都能看见这群商人。”

福全看了几眼道:“是去年的旧衣服,今年换上了新的,旧衣服拿出来卖了。”

皇帝摆手,“新的旧的我还能认不出来?吩咐人去查查。”

***

京城里来了一批回民,这批回民长相立体,一个个穿金戴银身上都是绸子一看就知道来头不小。

这群人被安排到理藩院。

九月里,宝音等人已经回到了京城,园子虽然好,不过建筑之间隔得太远,需要各自烧炕,远不如宫里密集取暖方便。

九月里京城已经降温,降温之后又下了一场大暴雨,之后是阴天大雨这番断断续续半个月天才晴。

天一晴,内务府开始送炭,各宫又开始热闹起来。

养心殿也开始忙碌起来,前面搭起了木头支架装上一块块玻璃,玻璃先用钉,后再上胶,保证没有一丝缝隙可以透风,别说玻璃装上后,少了风只有太阳能照进来确实暖和不少。

太子领着人进来,就看到造办处的匠人在这边忙活。

见他过来,忙有人将他引进书房。

宝音闲着无事在写生,写的就是外面的场景,蓝天、黄瓦朱红柱子还有上下忙碌的匠人,底下的太监宫女好奇地观望着。

太子走进来行礼。

“儿臣给皇额娘请安。”

宝音放下笔,“今日怎么有空来养心殿来了?”

太子也不是经常来养心殿,除了定时来请安的日子。

正巧今日不是,不用说也知道是有事。

太子也不客气,直接说了理藩院那群来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