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真是转眼就流逝。
一转眼夏季过去, 秋天到来。
中秋节皇帝未能回京,大家留在了园子里过节,过了中秋便进入回宫的倒计时。
宫里的翻修已经到了尾声, 当然这是指东西六宫,别的不需要避讳的还在修缮。
拍完照的剩下的日子,宝音再无出园子的机会, 她能感觉到周围有人盯着。
怀疑之后她派人去查,很快发现人是太皇太后院子里的,这一点这位老人家也没有躲躲闪闪。
查到太皇太后, 宝音就知道之前她和皇贵妃出园子的事被这位长辈知道了。
人家虽然盯她盯得紧了些, 并没有找她算账的意思。
好吧,她只能当作不知道。
北方局势听说很不错, 大清这边将准噶尔赶出了喀尔喀草原, 还越过杭爱山多驱赶了一段, 如今大军都陈列在边境, 越过边境五十里逼迫罗刹人退出雅克萨。
当然黑龙江那边已经出兵收复雅克萨, 这次势必要打疼了罗刹人,打到他们不敢再侵占。
上个月雅克萨胜利消息传来, 听说北面也悍然发动, 将战线推进到贝尔加湖北面。
贝加尔湖自古被称北海, 也是苏武牧羊地, 这里是蒙古的后花园。
皇帝坐在帐中, 听着罗刹人使节用正宗的蒙古语请求谈判。
若不是知道罗刹人是白人,他还以为这是蒙古部落来的使者。
实际上他早知道罗刹人的底细。
罗刹人所占据的这一大片土地最开始都属于成吉思汗打下来的金帐汗国。
当时的罗刹人的莫斯科公国其实就是一个小村子。
后来成吉思汗的子孙不成器,这些土地反而被一个小小的罗刹国占据,之前他一直以为罗刹国是几百年前金帐汗国的遗留政权,现在才知道不是。
那还有什么好谈的,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他占优势,没有将罗刹国打疼打服之前,他肯定不愿意和谈。
现在不是他要和谈,是对方要和谈,再听那使节的话,摆明了不愿意归还被占的土地,那还用说吗?
他怕丢了土地,回去被人损一顿。
使节见上方的清皇帝转动的玉扳指没有开口,心也跟着沉下去。
果然就见清皇帝开口,“你们可没有想要和谈的态度。”
罗刹人鬼鬼祟祟在背后支持准噶尔,是当他不知道吗?
这件事都没个交代,还想谈和?
***
“回宫了。”
中秋节过去后,气温一日比一日低,下了一场秋雨,再穿着单薄的夏衣都有些冷。
园子这边总不算是启程了,大家都有些不舍,住在园子里多自由,一想到回宫再被关进那个大笼子里,大家情绪都不是很高。
倒是年幼的孩子们显得没心没肺,聚在一起打打闹闹。
队伍在军队护送下回京,来时的一节土路变成了宽敞的水泥大道。
大道旁边还是湿润的泥土,水泥道上已经彻底干了,哪怕穿着布鞋也不用担心湿了鞋底。
路面被清空了,不少路人早躲到草地上,离得近的有跪下的,离得远的冲这边张望。
宝音透过窗户,她的心都平静无波,就好像这种事已经喜欢了。
好似被这个时代同化了一样。
她捂了捂额头,皇帝不在也不是没有好处,她不用再伪装真实想法,可以将心里惦记了许久的事趁着他不在全部安排下来。
进了德胜门,就感觉出很大不同来,出去时还是黄土洒路,回来时道路已经换成了水泥路。
路边移植了不少树,原本光秃秃的乡村气息有了些很大变化。
当然树后面的空地该是什么样还是什么样。
继续往前走,内城变化不大,就是路边多了不少水房和高立起来的电线。
电线一个个不算高,但也比周围低矮的房屋高上半截。
看着有点像六七十年代照片里的感觉,若是行人衣服发型再变一变,那就更像了。
内城就这些变化,听说外城变化更大,可惜这次不经过外城,也没办法去看一眼。
不过没关系,现在有照相机了,外面人可以拍照让她一观。
队伍从神武门进的宫,没多久前面的人就来挨个传信,说太皇太后体贴她们劳碌奔波,让她们先行回宫安置。
等明日再去请安。
说什么劳碌奔波,水泥路上走一走,还真没有受什么罪,都明白这是太皇太后的体谅,东西六宫还不知道修缮得怎么样了,先让大家回去安置。
皇贵妃听见后推开了窗户,“姐妹们就在这里散了吧,明日再一同去给太皇太后请安。”
大家自是应下,四五个月,还不知道自己宫里什么变化,自然心里惦记。
皇贵妃摆摆手,身边的小太监贴近。
“去跟着四阿哥。”